APP下载

堤防建设中的生态水利工程理念

2018-11-09程妍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念

程妍

摘要:随着对人类社会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二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生态学的深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逐渐吸收生态学的原理和知识,形成了生态水利工程学,在长期的堤防工程实践中,形成了生态型堤防的概念。生态型堤防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一种形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化技术。

关键词:堤防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理念

1 生态提防的概念

所谓的生态提防,指的就是在进行提防修筑的时候运用自然因素对河岸实施修复以及加固,以免出现非人为的泄洪现象。通过这种手法,可以使建设的人工提防不仅能够保证防洪,而且还可以进行自动水土循环工作。除此之外,生态的提防所运用的方式大都是采用自然材料进行施工建设,比如说种植绿色植物、设置水边的自然景观以及扩大生态提防中绿地面积等等。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提防具有防洪性的基础之上更兼有观赏性。

2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建设的意义

传统的水利工程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仅仅满足人们短暂的社会需求,因此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隐患。长此以往,导致的后果就是水资源出现枯竭。因此,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探讨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而现实的意义。传统的水利工程学,以湖泊、河流等组成的水文系统为研究对象。与之相对的,生态水利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则不限于具有水力学特性、水文特性的河流,而是具备生命特征的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的技术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新建的工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缓解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技术方法。对于人工改造的河流,提供河流健康评估技术、河流生態系统修复设计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供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水利工程设施生态调度的技术方法。

3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思路

3.1 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自然界的河流形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由此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元化。在堤线安置中,应尊重江河湖泊的自然形状,尽可能保存河道的弯曲、分汊原貌,避免施工对水域生态体系构成人为损坏。选择堤型时有必要确保浸透稳定和滑动稳定,同时思考生态维护以及生态康复。堤防间距宜宽则宽,平衡水资源利用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联系,调和洪水行洪和生态维护之间的矛盾。在满足设计行洪的要求下,河床和河漫滩还要坚持必定的植被成长空间和浅滩宽度,以充分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用,也为生物的成长发育供给良好的栖息地。

3.2 河流断面设计

从断面形状来看,河流宽窄自然变化,浅滩与深滩相间,相同显示出多样性特征。多元化的河道断面有利于发生多元化的生态景象,构成多元化的生物群落。因而设计、建设堤防时除了思考河道的主导功用和土地利用状况外,还应联系河边生态,科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水力学计算办法,尽量坚持自然河道的非规矩断面,避免单一化、平坦化,以体现亲水性,调和自然风景,添加与生物的亲和力。例如传统的矩形断面、梯形断面、陡坡断面不一样程度地人为阻隔了生物群落的繁殖,而复式断面既满足了洪水位时泄洪的要求,又处理了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为水陆生态体系的连续性发明了条件。

3.3 岸坡防护

河边防护是生态堤防的主要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体系影响最大的即是水陆交代的河边防护结构,它不可避免地会构成全体生态体系的损坏,使原有的动植物品种、数量、滩涂类型等都发生根赋性的改动。同时这一地带是动物繁殖子孙、寻寻食物的主要地带,水利工程会带来河边防护体系的损坏。因而在岸坡防护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最大极限地保存原有河边面貌,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调和建设,重点维护动植物多样性,完成岸坡防护方式的多元化。一般而言,在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中,要运用透水性较强的混凝土结构,为浮游生物、植物的成长供给空间,同时也为鱼类、鸟类的寻食和繁殖供给生计空间,尽量避免运用硬质、不透水的防护材料,以进步河边防护体系的储水功用。另外,选择当地材料,选用缓坡结构,能为植被供给良好的成长空间,确保河流侧向联通功能良好。

3.4 周围景观建设

堤防工程景象建设决议了水利工程的多样性,因而在水利工程的生态堤防体系建设中要意识到自然环境的主要性,充分利用江河湖泊自然的美学价值,交融人工建设景象和自然生态景象,营建一种人与自然接近的环境。应留意保存原有的生态面貌,重视关于生物栖息地的建设,避免水流经过亭台楼阁等砌石和混凝土构成的人工环境,为生物的多样展开供给调和的环境。在堤防周围能够树立水生态公园、河流小型博物馆等,对大众进行水环境维护教育,让大众广泛参加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

3.5 工程施工与管理

在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维护周围自然环境,着重对生物栖息地的维护,要合理选择施工时期,避免在生物发育时期施工,避免对生物体系发生损坏。关于特别物种、濒临灭绝的物种,要采取专门的维护措施,避免影响物种的自然生计和展开。开挖料场后,要对料场区进行平坦,以康复地势,确保外观和周围环境的调和性,为植被的自然成长发明条件。为下降施工环境对生态体系的冲击,要求合理设置排水,改进周围植被的成长条件,在全部施工过程中重视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稳定,同时留意收集数据,堆集经历,为工程的下一步展开供给参阅。

3.6 施工完成后的生态修复

施工结束后,及时尽量恢复施工前的自然状态;及时拆除围堰等各种临时搭建的建筑或设备;妥善处理各种弃渣,施工迹地的绿化应结合主体工程布局,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尽快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4 结论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坚持不动摇的发展之路,而堤防的建设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工作。因此,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生态水利工程的建立就是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在完成防洪作用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丁惠君,游文荪,麻夏.堤防建设中的生态水利工程理念[J].江西水利科技,2008,S2:40-43.

[2]徐东来.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现状及建设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5,18:33+106.

[3]李兴柏,满曼.关于生态型堤防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6,02:77-81.

[4]吴志华.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171-172.

猜你喜欢

理念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渗透STEM理念,融入物理创新思想
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铭记于心
基于学思理念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理念确立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用心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