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荒”背景下某医学院学生儿科从业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11-09秦一帆方寅郭晓雪杨玉青刘明明
秦一帆 方寅 郭晓雪 杨玉青 刘明明
【摘 要】我国目前儿科医生严重短缺且人才队伍日渐萎缩致使儿童看病难成为当前社会的又一大难题。在“儿科医生荒”背景下,基于安徽某医学高校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医学生毕业后儿科从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7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而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地位、工作地点、工资薪酬和实现个人理想等四项,且工作地点、工资薪酬所占比例均超过30%,而绝大部分的医学生不愿意将来从事儿科工作,所占比例超过50%。
【关键词】儿科医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7.38;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8-007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8.032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目前儿科医生严重短缺且人才队伍日渐萎缩,成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瓶颈。截至2010年底,全国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 160万人,而占总人口 20% 的儿童,只有6万名儿童医师[1],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在2012年全国分科执业医师构成中,儿科执业(助理)医师仅占医师执业(助理)类别的3.9%,每千儿童中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远低于同期每千人口2.06名医师的全国平均水平[2]。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量为13.39亿,儿童人数已达到2.22亿[3],而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新生儿出生率会上升,新出生的儿童数量会增加[4],在这样的形势下,尤其是近几年生育高峰的背景下,随着儿童的不断增加,儿科的服务能力并没有随之而增加。另外,儿科医生人数不足且近几年来“跳槽”现象严重[5],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生离开岗位,儿科医生的离职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6],综合性医院儿科日渐萎缩,同时,目前老一辈医生逐渐退休,新一辈的医生来源较少,对于为何产生如此现状,本文对儿科医生的来源也就是医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相关调查,以发现影响医学生是否选择儿科专业的影响因素。
1 研究方法如下
1.1 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安徽某医学高校临床专业一至五年级及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填写问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7份。调查前向调查对象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以征得配合,并获得单位的同意。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如有不懂的地方,研究人员立即给做出解释。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检查完问卷填写的合理性,确定无误之后收回统一留存。本次调查建立在对这457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将收回的有效问卷整理并编号后,数据输入SPSS24.0数据库,录入后通过逻辑检错来核对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3 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四个大方面进行调查。第一方面为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是否从事医疗行业以及是否从事儿科等。
第二个方面为求职意向的调查,主要包括:选择临床专业的原因、毕业去向、择业优先考虑因素、起始月薪期望值、毕业倾向的科室等。
第三方面为就业了解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对儿科知识的接收程度及有无在儿科工作经验、是否愿意成为儿科医生及原因、是否认为儿科医生人才流失、造成儿科医生流失的原因及现在所面临的压力、是否应该降低儿科医生门槛等。
第四个方面为择业观的调查,主要包括:择业过程中考虑因素、对儿科医生的就业意愿及对儿科的看法等。
1.4 调查结果
(1)基本信息中:男生为256(56%)人,女生为201(44%)人。其中,15%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21.2%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2500元;24.3%的学生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500~3000元;39.5%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2)就业去向方面:35.4%的同学的毕業去向首选继续学习;49.7%的同学首选从事临床工作;9.4%的同学首选从事研究教育工作;2.6%的同学首选自主创业;2.9%的同学选择其他。
(3)择业影响因素:选择以社会地位为主要就业考虑因素的占4.81%,工作地点为主要因素的占34.35%,工资薪酬为主要因素的占47.05%,实现个人理想为主要因素的占13.79%,详见表1。
(4)对儿科的看法方面:有30.42%的同学认为儿科医生工作严谨、认真、容易亲近,13.57%的同学认为儿科医生压力大、工作环境吵闹。
(5)儿科医生就业意向:很愿意成为儿科医生的占4.16%,可考虑的占38.3%,不愿意的占57.55%。详见表2。
2 导致儿科医生荒的多因素分析
2.1 “短”
“短”是指儿科医生人才的短缺,这是导致“儿科医生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本次调查中据统计有46.17%的同学认为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本原因出在政府对儿科医生短缺现象重视程度不够,继1999年儿科专业开始停止招生切断儿科医生切的稳定来源[7],同时,在医学生中选择儿科就业的又少之又少,2014年大连12所医院联合招聘儿科医生甚至遭遇了“零报考”[8]。
虽然儿科医生短缺的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也有相应的媒体做出了相关的报道,但仍旧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没有具体、详尽的措施去解决这一问题。
2.2 “精”
在本次的调查中认为自己对儿科方面知识掌握得不全面的占58.4%,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儿科的占57.8%。因为,儿童通常缺少主诉,号称“哑科”,很多年幼的孩子说不出自己哪里不舒服,儿童病情变化迅速,病重的孩子甚至不会哭闹,与此同时,孩子潜意识里对医生有一种恐惧心理,不会积极地去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无论是在扎针还是用药方面儿童都比成人难度大很多,这就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她要求儿科医生不仅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需要儿科医生凭借经验去判断、观察,要特别耐心细致、责任心强。有研究显示,培养一名成熟的儿科医生需要12-15年,长期的生源匮乏,老一辈医生退休,新一辈的医生较少,导致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2.3 “钱”
本次研究调查的就业优先考虑因素中以工资薪酬为主要因素的学生占47.05%,同时,有32.4%的同学认为儿科医生的工作待遇低是导致人才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9],儿科医生负荷重、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如果在经济上面也没有所体现的话,恐怕儿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是很难去保证的了。
2.4 “累”
本次研究调查数据中有58.9%同学认为儿科医生现在面对的主要压力是“累”。现阶段大多数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开展儿科,于是基层的病人全都聚集在了县级、省级的医院,门急诊每天都有数百个病人需要接受诊治,孩子小,看病难度大,耗时长致使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增大,有些医生为了节省时间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2.5 “患”
通过问卷数据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医患纠纷对医学生的从业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如今医患关系愈发严峻的大背景下,一个孩子生病,往往是几个家长陪着看病,家长心情焦虑,容易爆发医患争执[4],调查中有76.2%的医学生认为儿科的医患纠纷比较常见,普遍存在的儿科医生待遇低、压力大,使儿科医生招聘难,流失严重。儿科“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的印象根深蒂固,导致许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也使得儿科医生流失、综合性医院儿科萎缩、成为一个日益加重的现象。
3 讨论
从上述的调查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儿科医生荒”的背景下,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儿科,在综合分析了多种因素分析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缓解“儿科医生荒”改善儿科医生现状:
3.1 改善当代医学生对儿科的认识
通过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得出有大约58%的医学生不愿从事儿科行业,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医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医学生对儿科专业的兴趣、认同以及热爱,在实习生活中老师们也应言传身教多呈现给学生们儿科好的方面。同时,引导分析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提供就业信息,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了解认识到儿科某些方面的优势,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投入到儿科的工作中去,为我国儿科事业做出贡献。
3.2 恢复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方向
我国目前儿科医生来源于临床毕业生、儿科方向研究生和其他二三级学科研究生出于其他原因选择儿科就业者[10],要缓解儿科医生目前紧张的现状首先得从根源着手解决,就是使医学院校的儿科医生专业方向恢复招生。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医学院中,招收儿科方向专业的只有首都医科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且其中多为本硕连读,仅重庆医科大学设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本科专业[6]。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倡导一些有培养能力的医学院校恢复其儿科专业的招生,从而解决儿科医生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应该有明确的计划培养有更高专业性的儿科医生。
3.3 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教育中加大对儿科专业资助
个人发展和待遇在择业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吸引年轻医生到哪里工作的是丰厚的工资,奖学金和职业发展的机会[11],综合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在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中有47.05%的同学选择的是工作薪酬,所以,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是解决目前儿科医生短缺的关键途径,是在短期内增加儿科医生的有效途径。儿科医生工作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在这种印象的背景下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在收入的分配上应该向儿科医生适当地倾斜,增加儿科医生的收入,提高儿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儿科医生的离职率;在对于就读儿科医生方向专业的大学生开展有关儿科的各项比赛,设置丰厚奖项,同时提供适当的资助,比如,提供专项奖学金,学费减免等。
3.4 改善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
鼓励媒体方面对儿科的工作性质、强度的积极宣传,使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对儿科医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对群众对儿科疾病的认识,缓解患儿家属焦急的心情,获取患儿家属的认可,增加对儿科医生的尊敬度;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保障儿科医生的从业安全,提高兒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改善儿科医生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君平.儿童看病难成突出问题,全国至少缺 20 万儿科医生[N].人民日报,2010-10-21(05).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S].北京.
[3]马建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达 13.39亿[N].中国妇女报,2011-04-29(02).
[4]姜小峰,刘玉欣,山东省儿科医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1:1389-1390.
[5]王君平.儿科医生太缺了[N].人民日报,2010-10-21(05).
[6]朱士娟,于潇晗,张诗梦.探讨济南儿科医生生存状况:活最累挣钱少跳槽最多[N].济南时报,2015-08-(08).
[7]刘海红,张杰,葛文彤.助听器效果自我评估模板的建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2):174-179.
[8]新华网.郑珊委员:儿科医生流失和招聘难让儿童看病难上加难[EB/OL].2014-03-09/2016-06-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9/c_119608651.htm.
[9]刘志浩,李钢.压力大收入低:儿科医生缺口20万 有医生一天接诊150个孩子[N].齐鲁晚报,2015-08-31(8).
[10]张冉燃.儿科告急[J].瞭望新闻周刊,2011(8):18.
[11]Bruce W Hayes,Rabina Shakya. Career choices and what influ-ences Nepali medical students and young doctors:a cross-sec-tional study[J].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20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