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8-11-09邵纪民韩宏李双进
邵纪民 韩宏 李双进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种植成为农业关注的焦点,玉米种植的密度会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之一,在农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种植密度的不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就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56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资料、试验方法
本文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选用的例子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新产品。
试验设在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蒲城孙镇试验站10号试验地,为垆土,土壤中铵态氮59mg/kg,速效钾172mg/kg,速效磷27mg/kg,有机质7.0mg/kg,酸碱度8.71。选择了3种密度进行种植,密度类型划分为:3500株/667m2、4000株/667m2、4500株/667m2。3次重复、9个处理,行距在0.6m内,在4月份开始种植, 9月份收获,在5月份追肥1次肥,玉米成熟后,收割中間2行的玉米,对玉米质量的测定利用红外分析仪进行分析,并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表明,种植密度会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影响,对3种种植密度进行分析得到,密度的不同,产量也各不相同。也就数说,种植密度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玉米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应根据农艺性对其进行分析,玉米在产量最高时其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不够,因此,应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
2 密度不同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的影响
玉米中的蛋白质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少,也就是说,玉米的品质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蛋白质是玉米中的重要含量,每只玉米中蛋白质的含量在11%左右,每100g中有11g蛋白质,能够提高人体营养的吸收。
2.2 种植密度对玉米脂肪含量的影响
根据种植密度的数据分析玉米中脂肪的含量,能够因种植密度受到影响,玉米脂肪含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减少,密度的增大会影响玉米的灌浆,导致玉米营养成分的减少。
2.3 种植密度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玉米中淀粉的含量会因种植密度的增大也逐渐减少,种植密度能够影响玉米中淀粉的含量,淀粉是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若不能够达标就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3 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3.1 合理的选种
在选种时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选择发芽率纯度高的种子,在购买种子时,明确春播还是夏播,若是春播应选择耐低温、生育期长的种子;夏播应选择生育期短的种子。
3.2 播种
种植密度,种植时应根据天气、气候、地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若密度增大会对玉米的淀粉含量、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造成影响,使玉米失去养分,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玉米播种前,应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中旬,地表温度已经达到10℃,种子不会因温度的不适合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密度的不同确定用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时播种的深度应与覆土一致,播种深度过深,会使玉米种子烂掉,且在生长中消耗过多的养分,播种深度过浅,会造成出苗不全。播种深浅不一致,会出现大小苗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肥隔离,种肥应小于施肥总量的20%,在追肥或施肥过程中应保证手段科学合理,按照施肥顺序进行施肥,进而保证玉米的品质。
3.3 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还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在遇到产量较低的问题时,不能分析其中原因,不能主动学习新型种植技术。想要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就要从根本原因入手,提高农民对玉米的认识,学习种植技术,掌握新型种植手段,学会利用高科技对玉米种植现状进行分析。
4 总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想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对种植密度进行研究,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关部门应对农民宣传种植方面的知识,并开设种植技术讲堂,为农民普及常识,使农民能够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种植技术和施肥方法,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苟才明,黄宁,张吉海,等.不同栽培模式对酿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29(6):1174-1181.
作者简介:邵纪民(1963-),男,陕西蒲城,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小麦、玉米品种繁育及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