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规模学校的新起点

2018-11-09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18年7期
关键词:宁都县教学点公益

雷杰能

2018年3月5日,距离县城约70公里的宁都县小布镇徐会教学点,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这所只有8个学生、2名教师的“麻雀学校”,却成为“2018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开学典礼”主会场。会议面向全国乡村学校全程直播,有380万乡村学生在线观看,人民网、中国网、腾讯网等媒体作了报道。北至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红希望小学,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托万阿热勒小学,南至海南省儋州市头佑小学,东至上海市民办唐四小学,更有河南三门峡市700多所小学整体参与,全国各地3000多所学校、数十万学生通过网络直播互动,与徐会教学点孩子同上一节课,共唱一首歌,以这样的方式迎来新学期的第一天。“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数十万乡村孩子同唱由清代诗人袁枚创作、寓意深刻的古诗《苔》,声音久久回荡在乡间。

以此为新起点,宁都县小规模乡村学校整体步入“网络时代”,全县264所村小(含教学点)全部参与“互+计划”网络公益课程,徐会教学点的8名学生与数十万乡村学生一道成为“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新同学。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宁都,一个地处罗霄山特困片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版图面积居全省第三、赣州市第一。2016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江西省政府,在宁都县举行全国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宁都县教育局与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江教育”)签订推进网络扶智工作意向协议,这是“互+计划”第一个正式签约的国贫县。作为中央网信办双百精准扶贫项目,沪江“互+计划”在2016年3月发起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汇集社会各方力量,为全国乡村学校提供大规模可参与的高品质课程。

具体负责全县“互+计划”日常运转工作的宁都县电教站副主任曾新宁说,“互+计划”倡导用资源链接取代设备购买,用激活教师成长内驱力的在线社群化研修取代传统的线下集中培训会,用低成本、高效能、轻量级的方式形成持续链接。通过互联网,宁都县教育局与沪江教育携手打造“双师课堂”,开启教育扶贫新模式。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思路,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宁都县有17所农村学校先行先试,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宁都县小布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查台诞生(1931年1月)的地方。小布镇中小学校长梅建锋说,“无线电通信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标志着工农红军的装备第一次现代化。87年后的今天,徐会教学点成为全县网络公益课程首批试点学校,装备了新时代的“千里眼、顺风耳”。

梅建锋介绍说,徐会教学点和其他地方小规模学校一样,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师资不足的窘境,“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长期困扰乡村学校的瓶颈问题,互联网的介入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据悉,早在2015年,沪江教育就推出支持中小学课程公益项目“互+计划”,实现了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讓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也能够免费享有优质教育资源。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网信企业参与网络扶贫“双百”项目名单,“互+计划”成功入选,是名单中唯一来自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公益项目。因为是公益课程,所有的课程资源都是免费的,参与的学校不需要投入很多,而且操作简单,一部手提电脑、一台一体机和一个摄像头即可与网上课堂接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互+计划”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开辟了网上突围之路,参加试点的学校都感到受益很大。2017年下半年,宁都县参与的学校扩展到115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惠及近6000名孩子。2018年2月26日,宁都县教育局下发第38号红头文件,全县所有农村学校都集体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互联网教育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放飞乡村孩子梦想]

“今年4月,‘互+计划为宁都县的农村学校孩子寄来了700多个风筝,让学生结合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在风筝上画上图画表达自己的心愿,然后再放飞到天上。这是‘放飞梦想的放风筝活动。”曾新宁说,网络课程把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打通了。

线上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有趣课堂。记者来到徐会教学点的公益网络课堂教室,看见8名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网络直播课“快乐手工”,学习剪纸制作,教师站在讲台旁辅导,其后学生按照讲课老师教的方法动手剪纸。梅建锋校长指着教室四面墙壁贴着的学生绘画作品说,它们都是学生参加“夏加儿美术”课程学习之后绘出的作品,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学点普遍缺美术、音乐教师。小布镇中小学正在装备一个录播教室,到时候村小、教学点紧缺学科的课程都通过网络实现共享。

同样受益的还有农村教学点竹笮乡赤坎小学的学生。今年4月,该校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有46幅入选上海教育博览会公益展。校长黄莉高兴地对记者说,师生们可高兴了,偏僻乡村孩子的作品,能够在大上海露脸,网络公益课程是个好平台。

曾新宁说,网络公益课程的内容丰富,有彩虹花晨读、快乐书法、少年派网络素养、快乐音乐、酷思熊阅读、夏加儿美术、韵律舞蹈、鲨鱼科学、阿福童财商等14门公益课程,不同年段对接不同的课程,网络弥补了农村教育的短板,缩短了城乡教育的距离。

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参与公益网络课程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沪江教育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时互动教育平台CCtalk,随时“走”进全国的课堂,共享丰富多样的优质课程。一根网线让学生们连接上了最新、最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线下课堂同样有趣。在赤坎小学校园,记者看到孩子们春天里种下的“沪江豆”现已长得蓬勃茂盛,这是“互+计划”发起的“种瓜点豆”自然活动,孩子们在体验中了解农作物知识。第一批试点学校坎田小学在校园里开辟爱心种植园,红领巾变身“小农夫”,将这个微型的自然生态圈当成一处生态课堂。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网络关心园区沪江豆、向日葵的生长,从而传递绿色环保理念,展示爱心种植和快乐的成果,培养爱护自然生态的好习惯。

[给力乡村教师成长]

“互+计划”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而且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自2017年9月9日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以来,在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慈善联合会、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等单位积极推进下,利用沪江教育CCtalk网络学习平台,数万名乡村教师跨地域、跨时空大规模参与在线免费公益课程学习,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堪称中国乡村教育的一场奇迹。

2016年12月24日,“赣州市乡村教师‘互联网+教育扶智培训班”由赣州市教育局联合沪江“互+计划”共同发起,用互联网帮助老区乡村学校快速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教师成长。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用一年时间通过培养乡村种子教师带动当地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

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教师教学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宁都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借助这一平台,积极推动教师网上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青椒计划”,全县有5000多名教师参加,其中鄉村教师占90%以上。“青椒计划”铺就了一条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子。

赤坎小学的付琳英老师,被评为“青椒计划”的优秀学员,她感到这种培训模式比以前的教师培训要方便很多,而且非常接地气。“培训的内容一点都不‘高大上,现在我是教学与专业学习两不误,有时候一边处理事务,一边在手机上听课,非常方便。如果因为什么事耽误了这堂课,可以重新点开来看,而且讲课的教师都是全国一流的,参加培训后教学水平提高了不少。”黄莉校长也说,这种培训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有很多不同,有很多优势。传统的教师培训费用高、时间短、针对性不强,难于持续,现在的“青椒计划”培训时间为一年,并且强化考核和学习情况反馈,效果好。比如以前是几百人在一起听课,与讲课教师互动很不方便。而“青椒计划”培训与老师互动非常方便,甚至很像“一对一”教学。在“互+计划”今年3月发布的简报中,宁都县共有11名学员被评为标兵学员,306人被评为优秀学员。“青椒计划”整体提升了宁都县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

宁都县深度探索乡村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能、可复制的乡村教育底部攻坚之路,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小而美、小而优”的特色乡村小学。

猜你喜欢

宁都县教学点公益
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困境与思考
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宁都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公益
公益
公益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公益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