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顺市清原县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产业定位与规划布局研究

2018-11-09芦嘉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有机定位

芦嘉风

摘 要:本文介绍了清原县如何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产业定位。提出了“三大产业带”和“九大工程”的产业规划布局。

关键词:有机;认证示范区;定位;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72

通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清原县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配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县政府牵头,由质检、农业、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有机产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

虽然经过1a的认证工作,清原县有机生产面积已达0.2万hm2,占全县耕地果园面积的5%,有机产品认证15个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获证企业13家,有机产品总产值达0.7亿元,但是有机产业定位和规划布局还有待提高。

1 产业定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一些国际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逐步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在国际有机农业宣传和辐射带动下,全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社会环境看,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与消费者对安全食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从产业规模看,目前,清原县“三品一标”面积卤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2%,但是有机农产品种植比重不大。从市场消费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但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和“产销对接”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今后一个时期,清原县有机产业发展应坚持保障消费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基点,突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努力实现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以促进整个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全面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产品数量和产出规模全面增长,产品质量、企业素质和综合效益全面提高,生产体系、市场流通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全面完善。持续发展,就是要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稳定存量,扩大总量”的发展目标。健康发展,就是要始终保持生产和监管工作规范有效,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市场流通秩序良好,社会公信力和认知度不断加强。

2 规划布局

2017—2021年,打造环县城十乡镇的四河源自驾绿道“大孤家镇—土口子乡—草市镇—南山城镇—湾甸子镇—大苏河乡—敖家堡乡—南口前镇—北三家乡—夏家堡镇”生态旅游线路,突显林下有机中药材、山野菜、畜牧业、花卉基地休闲观光产业带;东南部有机种植中药材、有机反季节山野菜产業带;北部有机水稻、玉米、食用菌综合产业带;西部有机畜牧业及食品加工业基地带,中药材制品、大米、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玉米深加工等有机加工综合产业带。重点实现“九大工程”。

2.1 东南部有机种植中药材、有机山野菜产业带

2.1.1 发展目标

以有机中药材、山野菜的种植为重点。带动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种植和养殖相结合,建立药园菜园,养牛养鸡等模式,粪便肥料补充药园菜园。结合和珅书院、英额门柳条边门驿站、长白山药谷、红河峡谷漂流景区等文化背景,农旅结合,大力发展观光、运动休闲、生态文化体验旅游。发展一批中药材企业及文旅结合企业。

2.1.2 物质循环与产业衔接模式

2.2 北部有机水稻、玉米、食用菌综合产业带

2.2.1 发展目标

以发展有机大米、食用菌为主,有机特色玉米等粮食作物为辅,带动有机畜禽养殖业发展,鼓励种植、养殖和深加工相结合,建立一批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徒步穿越、休闲观光、民宿旅居等深度体验型有机农业,创建一批有机示范乡镇。

2.2.2 物质循环与产业衔接模式

2.3 西部有机畜牧业及食品加工业基地带,中药材制品、大米、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玉米深加工等有机加工综合产业带

2.3.1 发展目标

以有机玉米、山野菜等种植为基础,带动特色畜禽养殖的发展;在清原镇及枸乃甸乡建设好有机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结合枸乃甸乡筐子沟景区的地域优势,深度发掘传统古法工艺传承、民俗旅游文化,将农产品加工与旅游观光深度融合。

2.3.2 物质循环与产业衔接模式

3 清原县重点打造“九大基地工程”

总体思路:2017—2021年,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区域合作发展,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树立全县“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总体思路,以常规农业“转型有机”为核心,突出优势特色中药材,强化食用菌、山野蔬菜、优质大米等产业,扶持传统粮食、花卉、畜禽养殖等产业,实施有机农业发展“一个终极目标、三条产业带、九大工程”战略:即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实现全县农业转型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农民增收为终极目标;打造环县城十乡镇的四河源自驾绿道“大孤家镇—土口子乡—草市镇—南山城镇—湾甸子镇—大苏河乡—敖家堡乡—南口前镇—北三家乡—夏家堡镇”生态旅游线路,突出林下有机中药材、山野菜、畜牧业、花卉基地休闲观光产业带;东南部有机种植中药材、有机反季节山野菜产业带;北部有机水稻、玉米、食用菌综合产业带;西部有机畜牧业及食品加工业基地带。实施有机中药材基地0.667万hm2、食用菌6500万段、山野菜0.8万hm2、优质水稻0.333万hm2、特色玉米0.2万hm2、肉牛2万头、绒山羊5万头、家禽8万只,有机食品加工园区333hm2等九大基地工程。坚持“市场开拓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特色资源为依托,技术服务为支撑,政府支持为保障”具有清原特色的有机产业发展大格局。

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相关配套体系,重点建设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及有机深加工科技物流综合园区,扶持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有机产业文化,全力打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具体目标为:建设有机产品加工园区,初步计划建于清原县清原镇和枸乃甸乡生态产业园区,占地333.3hm2,建设内容包含有机中药材加工、有机食用菌加工、有机山野菜加工、有机大米加工、有机玉米加工、有机饲料加工、有机肉类加工、有机科技研发、有机产品物流等工程的有机深加工科技物流综合园区(图4)。

3.1 有机中药材基地建设工程

在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湾甸子镇、英额门镇、南山城镇、草市镇等6个乡镇建设10个高标准有机中药材生产基地。其中核心种植区0.2667万hm2,辐射区0.4万hm2。

3.2 有机食用菌基地建设工程

在土口子乡、大孤家镇、南山城镇、夏家堡镇4个乡镇建设5个高标准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总规模6500万段,其中核心示范区2000万段,辐射区4500万段。

3.3 有机山野菜采集及种植基地建设工程

在湾甸子镇、英额门镇、大苏河乡、南山城镇等4个乡镇,总面积0.8万hm2。其中核心示范区0.267万hm2,辐射区0.533万hm2。

3.4 有机大米基地建设工程

在土口子乡、大孤家镇、草市镇等3个乡镇,建设5个高标准有機水稻生产基地,总面积0.333万hm2。其中核心示范区0.133万hm2,辐射区0.2万hm2。

3.5 有机玉米基地建设工程

在大孤家镇、土口子乡、南山城镇、草市镇等4个乡镇建设5个高标准有机玉米生产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区0.133万hm2,辐射区0.533万hm2。有机玉米基地以有机饲料玉米为主。

3.6 有机肉牛养殖基地工程

在红透山镇、南口前镇、北三家乡、南山城镇、英额门镇、草市镇等6个乡镇建设6个高标准有机养殖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区牛0.6万头,辐射区牛1.4万头。

3.7 有机肉羊养殖基地工程

在红透山镇、南口前镇、北三家乡、南山城镇、英额门镇、草市镇等6个乡镇建设6个高标准有机养殖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区牛3万只,辐射区牛2万只。

3.8 有机肉蛋鸡养殖基地工程

在红透山镇、南口前镇、北三家乡、南山城镇、英额门镇、草市镇等6个乡镇建设6个高标准有机养殖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区牛3万只,辐射区牛5万只。

3.9 有机产品加工综合园区建设工程

在枸乃甸乡、清原镇等2个乡镇,依托森源食品、乐乐食品、益鲜缘、益园福等加工企业,建设一个包含有机大米加工、有机玫瑰花加工、有机榛子加工、有机玉米加工、有机肉类加工、有机中药材加工、有机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加工、有机科技研发及有机物流在内的有机深加工科技物流综合园区。

猜你喜欢

有机定位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定位的奥秘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有机推断题中“已知信息”的正确打开方式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