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布局融媒体指南
2018-11-09马宇彤
马宇彤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密集亮相,使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扎实落地,未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既要在硬件改造方面切忌贪大求全,又要避免在软件提升方面裹足不前。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指示精神点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那就是“要把握正確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形成基层舆论的传播合力,构建基层舆论的良性生态,是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国家舆论战略的重要落子,县级融媒体中心已在全国开花,各地建设提速,试点运作良好。在这一波浪潮中,北京一直“领跑”,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均已建毕,可喜的是,今年以来,湖南、河南、陕西等省已陆续启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就在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安徽砀山、江西上高、陕西蓝田等县的融媒体中心也相继挂牌。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密集亮相,使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扎实落地,对于加快国家媒体体系的全盘激活进度功不可没。据调查,县级融媒体中心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县广播电视台、县党委政府开办的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整合起来、融合发展,按照或仿照“中央厨房”模式运行,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尽管成功案例不少,但作为新生事物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依然存在许多难题,包括概念边界如何厘清、迫切问题如何解决、用人机制如何突破等等,都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县主要领导在布局融媒体时还要把握好两个注意事项。
一是硬件改造切忌贪大求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初衷是为了共享融合资源,共赢传播效果,共占舆论阵地,各县如果抛却务实之心,不顾自身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实际一哄而上,以“高大上”作为追求目标,不计成本地强调硬件必须到位,就难免走上中看不中用的弯路。
实际上,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应该采用的办法就是一县一策,哪条路径经济快捷就选哪条,量身定制,量入为出,不比排场,不慕虚荣,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市更不妨采取“零存整取”之策,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共建平台,以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融媒体中心”使用率,否则,举全县之力建设的融媒体中心,即使骨架宏伟,也会因经络未通、筋脉不畅而难达预期效果。
二是软件提升切忌裹足不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运营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目前,对于舆论阵地的争夺正呈下沉趋势,在占领阵地、领先技术、保障规模之后,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从“内容为王”的媒体生存发展之魂上找到突破口,如何着力破解媒体运行体制机制改革之题,才是县主要领导需要三思和立断的重中之重。
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全新的用户理念和整合技术,采编流程再造,出品既有互联网思维又具现代传播能力的新闻产品已是刻不容缓,一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原创作品成为稀缺之物,点击率与关注度就无从谈起,黏住读者、沉淀用户更是遥不可及。因此,只有打破用人身份限制,打通编外人才成长通道,才可能做到“硬件很硬、软件不软”,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真正良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