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升级路径
2018-11-09刘源隆
刘源隆
小微企业的产业地位在时代背景下产生了逆转。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小微企业成为社会中最具创造性的力量,大型企业反而蜕化为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或者平台。因此,小微企业要注重发展自己的“长板”,有了特长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小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的细胞,散布、融透在社会肌体的每一个角落,是保障社会和谐和维持经济活力的基本单元,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促进创新创业、丰富民众生活、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围绕转型升级,谋划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新思路。随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可以预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将成为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路径之一。
那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如何立足,如何转型升级?带着疑问,《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罗仲伟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安树伟进行了采访。
培养“长板”,抱团取暖
《小康》·中国小康网: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如何立足?
罗仲伟:小微企业的产业地位在时代背景下产生了逆转。过去在工业时代,小微企业主要为大企业做配套,通过创新,让大企业来收购;还会去做一些大企业不做的边边角角的市场,拾遗补缺。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情况不一样了,小微企业成为社会中最具创造性的力量,大型企业反而蜕化为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或者平台。因此,小微企业要注重发展自己的“长板”,有了特长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小微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取抱团取暖的模式,把小微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变供应模式为合伙模式,把每一个单独的业务融入到整个供应链条之中,既保证了供应链条的稳定性,也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安树伟:小微企业发展困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只是我们国家的小微企业才面临政策、融资等方面的问题。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规模相对偏小,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生存能力弱,整体上“低小散弱”的特征依然存在;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小微企业面临着要素制约和环境制约的双重瓶颈,依托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小微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小康》·中国小康网: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罗仲伟:通过政策扶持、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以及强化监管,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但从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经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制造业小微企业比例下降,政府对小微企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创业手续大量减少,创业门槛显著降低,创业成本大幅下降,尤其是小微企业创业的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用地、用工、融资等成本持续高企,部分小微企业面临“营改增”后的税收成本提高,生存压力依然显著。较高的地租和房租已成为“蚕食”小微企业利润、削弱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诱因;管理人才不足、劳务人员成本高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人员供给压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严峻,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难以得到系统解决。
安树伟: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人才匮乏等,都是小微企业发展中受制因素。在目前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的新形势下,工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而原材料价格上涨更让小微企业不堪重负。
而且,融资问题也不容忽视。尽管近些年来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权重持续加大,但融资难度大仍是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我国金融体制决定了国家银行占据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大银行更倾向与大型企业合作,加之小微企业交易成本高、经营风险较大,影响其信用评级,使其在信贷筛选中处于不利地位。
持续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
《小康》·中国小康网:如何理解“专精特新”?
安树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一方面,“专精特新”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驱动这一基本方针一致,二者存在天然的契合性,作为技术创新生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于具备较好的市场、管理和创新基础,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基于上述作用,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其发展。截至2017年底,各地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20000家。
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级的认定标准,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各省市纷纷出台各自的标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认定。目前,各地认定标准存在差异,个别省份甚至差异很大,不利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全国性的统一管理。
罗仲伟:近年来,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据统计,2017年,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资金达6.4亿元。支持企业用于开展研发、技术成果转化、设备投资、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支持企业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实力。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各省份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它们提供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等服务。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认为在政策上,对小微企业还应有哪些扶持?
罗仲伟:适度调整现有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尤其要注重对规模更小、专业更突出、前景更好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扶持。优化小微企业政策体系,以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培育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更加精准的产业及配套政策培育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以完善小微企业发展生态系统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对于不同地区的小微企业发展,各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整体政策框架下不断创新,制定适合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议国家在职能上对工商部门和工信部门管理和服务中小微企业予以区分,进一步明晰两个部门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的职能,进而按照职能给予相关的组织、政策、资源调整,形成分工明确、有效服务、协同发展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良好局面。强化与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切实保证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能够有效落实。
安树伟:虽然目前小微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但初创型企业盈利能力有限,其所得可能比较少,相应优惠幅度也就较小。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在还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就要交增值税、城建税等,这使得创业企业起步艰难。
而且,在减税降费背景下,政府税收不降反升也增加了大家对政策有效性的疑慮。今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规模全面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了16.6%、17.4%、12.8%和20.3%。而同期GDP增长6.8%。为企业继续“减负”的空间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