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并非万能

2018-11-09王向荣,WANGXiyue

风景园林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类分析信息

自人类最早以结绳记事的方式开始计数及记录历史起,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后来,人类社会每出现一次新的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方式,世界都会产生剧烈的变革。语言的产生使得信息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利用,而文字的创造让信息更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使得信息能够长久地保存。印刷术的产生让信息得以更广泛传播,数据的类型和数量也由此急剧上升,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到了现代,计算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数字化成为记录、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式,数据存放的主要地点也从书籍变成了硬盘与网络空间,人类社会再一次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今天,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活动都会在有意无意间留下各种信息,每个人即是数据的生产者,也都会被一张看不见的数据大网联系在一起。在科技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些信息层层叠加,数据的种类不断增加并且规模惊人,以至于人类似乎已难以掌控这些数据。

这些数据数量巨大又无比复杂,数据的背后反映了整个地球的环境状况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行业、任何研究领域都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与自身相关的资源,并且通过现代技术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于是在许多领域都出现了“大数据+”的思维、研究和工作模式,即收集相关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做出判断,也就是基于数据进行决策。

比如对于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来说,市民每天活动留下的数据就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些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反映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城市的人口构成与动态变化,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空间的使用,居民的就业状况、出行、游憩、购物方式,以及人们的喜好,数据也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气象、水文、地质、污染、生物等的变化。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更直观地从多个维度把握复杂的城市系统,这为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更高效地利用土地、建立生态健全的城市自然系统、调整和优化城市与区域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带来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不仅仅是城市,大数据为我们分析所有的复杂系统都提供一个全新的工具,如果能恰当地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我们就会更好地了解任何复杂巨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以优化它的运行方式。

然而,大数据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数据有不同的类别,有些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而相当多的数据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是否真实、全面和客观,都存在着许多疑问。

我曾经阅读过一位设计师写的介绍自己设计作品的文章,也曾在一个有关设计的论坛上听到一位嘉宾介绍自己作品的报告,这两位设计师都是在文章的篇首或是在报告的开头,大段介绍从微博和网上论坛里搜集到的有关公众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信息,得出作品受到公众广泛欢迎的结论,以此来证明作品的成功。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会,尽管自己经常上网,对相应的问题也有明确的观点,但却从不或极少在网上留言或评论。事实上,在网上留言的人往往只是全体网民中的极少部分,他们是一些特定的群体,他们在年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上更不能代表整体。大量网民的观点要么埋在心里,要么发表在网下,而在网上并没有留下痕迹。也就是说,对一件事的网上留言并非真实地反映公众对这件事的普遍看法。再有,网上的数据也是非常容易被人影响的,甚至被网络水军操控。甚至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猜测,有些人在使用网络数据时还会依据自己的好恶对数据进行筛选。因此,以网上的留言作为基础信息,以看似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能让人信服。如果以此来总结出设计的理论,并指导未来的实践,则有可能谬之千里。所以说,从互联网或其他渠道得到的大量数据,特别是一些主观评论性的数据,往往会以偏概全。建立在对这样的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的决策,不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即使是大量客观的数据,它们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状况,也不能说明存在即是合理,屈从于客观现实的对未来的决策同样存在着风险。而对于一些需要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工作来说,大数据的作用其实更是微乎其微。

今天,中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民和智能手机使用者,也是现在全世界数据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由于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微信和微博的普及,海量数据汇集在各种平台上,如果能够综合利用这些数据,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科学分析运算,无疑将为规划者、设计师、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判断,这会远胜于以往基于理论、经验和局部样本数据做出的判断。毋庸置疑,大数据的价值和运用前景不可估量。然而,什么样的数据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几类数据,什么样的算法能够获得最佳的结果等等,这些却又离不开人的研究和判断。因此,大数据与人类历史上若干次数据革命一样,在解放了人类一部分工作的同时,也对人类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主编:王向荣教授

2018年8月5日

猜你喜欢

人类分析信息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订阅信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