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S评分与营养水平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
2018-11-09杨菊英姚建琴王祖晶郝素娟邹志宏
杨菊英, 姚建琴, 王祖晶, 郝素娟, 郭 菁, 邹志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 1. 护理部; 2. 内科; 3. 肿瘤科, 江苏 苏州, 215001)
肿瘤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其健康状况越差,全身消耗增加,压疮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1]。国外学者报道,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6.7%~13%,现患率为22.9%~47.0%[2-3]。肿瘤患者一旦发生压疮,常常难以愈合,加重患者心理和生理痛苦,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4-5]。本研究对肿瘤患者的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和干预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肿瘤内科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261例,入选标准:年龄≥18岁,住院时间≥3 d,TNM分期为Ⅲ~Ⅳ期,首次评估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其中男135例,女126例;年龄24~92岁,平均(64.42±12.29)岁;住院时间3~72 d;胸部肿瘤99例,胃肠道肿瘤72例,肝胆胰肿瘤32例,妇科肿瘤18例,神经系统肿瘤15例,泌尿系肿瘤10例,血液肿瘤7例,头颈部肿瘤6例,其他肿瘤2例。
1.2 方法
为入选患者建立资料登记表,并在入院2 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包括皮肤评估及压力性损伤危险性评估),由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同时使用Braden量表进行评分。一般资料收集内容为:年龄、性别、科室、主要疾病诊断、压力性损伤分期、部位及数量,压力性损伤分期采用美国国家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2016年修订的压力性损伤分级标准[6];相关资料收集内容:与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有关的因素列成资料收集内容,包括压力性损伤危险计分项目(Braden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预防措施资料收集内容:局部使用减压敷料、全身使用减压床垫、定时翻身、潮湿管理等。每天观察受试者皮肤情况,直到患者首次发生压力性损伤、出院、死亡、转科。观察结束时,再次做末次评估。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及频率均进行真实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e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和核对,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261例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9~88岁;Ⅰ期压力性损伤11(32.35%)例,Ⅱ期压力性损伤21(61.76%)例,深部组织损伤1(2.94%)例,不明分期1(2.94%)例,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3.03%(34/261)。
2.2 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KPS评分、年龄、皮肤类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Braden评分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KPS评分≤30分、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Braden评分≤16分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高,见表1。
表1 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单因素分析[n(%)]
3 讨论
3.1 肿瘤患者的院内获得性圧疮发生率
Artico等[7]、Moore等[8]、Brink等[9]和Mehta等[10]学者对姑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流行率及预后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均显示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高发生率及高患病率。本研究观察261例晚期肿瘤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34例,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3.03%。国内文献报道综合性医院院内获得性圧疮发生率0.63%[11],本研究中晚期肿瘤患者的院内获得性圧疮发生率远高于国内综合性医院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3.2 肿瘤患者KPS评分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
KPS评分是肿瘤患者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国外文献报道,KPS评分与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3],而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将KPS评分列入观察指标,该组晚期肿瘤患者KPS评分大部分<60分,KPS评分<40分的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KPS评分<30分时肿瘤患者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结果显示34例发生院内圧疮的患者KPS评分均<60分,其中30例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的KPS评分<30分,说明KPS评分越低患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越大(P<0.001),这一结果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由于KPS评分与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其预测效果与Braden评分相似,国外部分护理院将KPS评分替代Braden评分预测压力性损伤风险[12]。
3.3 高龄、低蛋白血症、贫血是肿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高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因素与肿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具有相关性(P<0.05)。肿瘤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贫血,高龄患者皮下脂肪层薄弱、皮肤薄使皮肤脆弱易受损,蛋白水平的降低可导致组织的修复能力受损和免疫力下降,当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时,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处于低氧状态,容易导致组织水肿而发生压力性损伤。因此,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最常见的监测指标。有学者认为,组织耐受性只是圧疮发生的中介因素而不是始发因素。足够高的压力、足够长的作用时间将会导致压力性损伤,需要多高的压力、多长的作用时间取决于个体组织的耐受性[13]。
综上所述,晚期肿瘤患者除Braden评分低提示压力性损伤风险外,低KPS评分、营养不良状态与压力性损伤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临床护士需综合评估患者状况,提高对肿瘤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见性。压力性损伤的高发生率提示肿瘤患者需要早期干预、强化结构化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