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利他的抱怨艺术
2018-11-09流言
□ 文/流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遭遇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各种不满情绪在网络和现实空间中扩大着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这种被剥夺感、不公平感越强烈,人们便会抱怨,而抱怨又进一步扩大着他们的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如果这种剥夺感、不公平感和生存焦虑的无处释放,人们就会戾气十足,就会更绝望、更激进。在盖伊 · 温奇博士看来,抱怨在心理学上是正常的,而不是“三观”不正的问题。相反,如果把抱怨等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假装不存在,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健康、给生活、给社会埋下隐患。所以,该抱怨就得抱怨,别憋出病。而不回避抱怨,也不沉迷其中,这也正是《抱怨的艺术》之价值所在。
抱怨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消除我们的沮丧、愤怒和懊恼,滥用或者沉湎抱怨,则可能摧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我们的身心健康。经常抱怨的人,压抑情感,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4–6倍。不抱怨的岁月静好,人人向而往之,可生活却免不了一地鸡毛。所以,与其压抑自我憋出内伤,不如学会抱怨中的有效沟通术,艺术地表达我们的委屈和不满,进而将消极情绪转换成人生正能量。
抱怨的本身并没有错,抱怨还是一种社交手段。我们不是天使,也没有生活在天堂里,身边有太多使人糟心烦心的社会现象,我们之所以抱怨,不是简单粗暴地发泄或者纯粹地舒缓情绪,而是希望听到抱怨的人或者有关部门去改变那些使人产生抱怨的因素。所以,盖伊博士强调,“带来这种宣泄感的并不是大声说出抱怨,而是有人来听我们抱怨,准确理解我们表达的情感,发自内心地对我们的困境表达同情”,乃至与我们“感同身受”。
“如果我们更严肃地对待我们的抱怨,令其更有效用,对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在某些时候,抱怨不但让生活更美好,还会改变社会发展甚至推动国家立法。美国老兵约翰 · 霍利的儿子马修 · 霍利在伊拉克阵亡,遗体被军方通过美国一架飞机的货舱运送回国—对此“他勃然大怒”。他认为,没有国旗和仪仗队的致礼,而由非军事人员用叉车处理遗体是对军人的亵渎。为了让捐躯的将士和痛失孩子的父母得到应有的尊重,约翰向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议会代表邓肯 · 李 · 亨特提交了一张申诉书,“主张为阵亡将士灵柩运送立法”。2007年,这项法案在美国会两院中获得高票通过,时任总统乔治 · W · 布什签字将条款列入法律。
抱怨有它存在的价值。盖伊博士认为,抱怨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抱怨,既不委屈自己,又不伤害他人。在书中,他教会我们如何烹制一份美味的“抱怨三明治”、如何用“重新建构”的法则来抑制我们的愤怒,需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第一步,面带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微笑,使用对方愿意接受的表达句式,开启听者的耳朵,使他们愿意听。第二步,表达自己的请求,最好能阐明解决方案。第三步,运用“不得不……”的句式描述紧迫性,提高听者的行动动机。他还强调,一次只抱怨一件事,多次重复,表达要有节奏。当然,还要诚实承认自己出错的部分,比如遗漏了什么,这样就会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