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精品紫砂《文竹提梁》的艺术美感
2018-11-09万玉芬
万玉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文竹提梁》
1.前言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紫砂已成为宜兴响亮的城市名片。自宜兴紫砂经新闻媒体曝光后,爱壶者们尤为关心紫砂土,事实上,紫砂土也难以说清楚道明白。因产地不同,泥性自然也不同;矿层不同,泥质自有区别;配比不同,泥色呈千变万化;烧成温度不同,色泽各有差异。
2. 精品紫砂《文竹提梁》的艺术美感
紫砂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最具鉴赏价值的艺术品。它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内在的价值则是美的艺术品。紫砂壶艺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几百年间,紫砂工艺经历无数兴废衰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热潮。紫砂壶的创作题材十分丰富,设计来源也非常广泛,也是能够反映人们的生活情趣的,寄托人们的愿望和美好情怀。经由艺术的创作,紫砂泥料的特殊性和泥色的丰富,加上巧妙的思想,使得紫砂造型都能栩栩如生。
当每一个艺人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找寻到自己的理想后,灵魂便注定被紫砂所牵引,在对陶土的每一份虔诚的坚守里,改变传统的艺术形式,这份改变是艺术上的创新,也是艺术上的升华。《文竹提梁》将创作理念全部揉进它的每一丝肌理之中,花货的艺术美感,使人悠然回味的艺术效果,让工艺升华出自己的生命力。
“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人生贵有胸中竹。”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佛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又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创作此壶不仅是对淡泊、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也是希望生命如竹子一样长青不败的美好意愿,象征青春永驻。
《文竹提梁》,看似平淡,其实回味无穷。紫砂壶早就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翠竹为题材,秀逸有神韵,纤细而又细美。壶嘴、提梁均设计成竹的枝干,粗细有别,又有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苍劲有力的竹节,拔高的竹梢比喻为人要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被设计成壶嘴的枝干向上挺拔,既是刚直不阿的性格象征,又有风度翩翩的君子之誉。
《文竹提梁》造型端庄大方,线条流畅自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竹节壶嘴旁边贴的几片竹叶,栩栩如生,自然飘逸,泥料精选,极其珍贵,纯正天然,适宜泡养。工艺精雕细镂,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未出土时先有节,高至凌云仍虚心。”学习竹的精神,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竹之雅气,茶之清气,淡化那心中的羁绊,多一份自然,多一份安静。有时候,路过的不仅是风景,还有很多。伴竹而饮茶,似一抹新绿,拂去喧嚣,纯净你我的内心。
紫砂器的造型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把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还把茶文化的属性与紫砂相互惯连。茶壶不仅是泡茶的器具,亦是一种紫砂艺术品。独特的紫砂材质和形体特征,使紫砂屹立在陶瓷艺术之林。由于紫砂器的属性和美学特征符合人们日常所需,文化意味也贴合百姓的生活。在功能上,泡茶不走味,茶香隽永,坯体的双气孔结构更为人们所喜爱。紫砂的形制或端庄,或稳重,或古朴,或灵秀,或富于巧思,或精于变化,通过艺人灵巧的双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形体表达,体现紫砂之美。
紫砂是世界陶瓷艺术之林的奇葩艺术,也是凝聚中华五千年民族民俗文化的纽带,从七千多年的陶文化的原始积累,作为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艺术思维等,传承千年的文化血脉,从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民俗等等方面进行探索,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紫砂壶历史悠久、雅俗共赏,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星辰,闪耀着经久不衰的神奇魅力。
3.总结
宜兴紫砂,源远流长,它素以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素雅大方、色泽素朴致净且具实用价值。而在陶瓷艺术品中独树一帜,驰名中外。然而与其它艺术品一样,今天的紫砂艺人也正面对着一个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问题。紫砂茶壶自创始之初,就是因茶而发展的一种煮茶器具,取宜兴独有的紫砂泥料,经艺人的工艺手段制造而成。天然的泥色,古朴端庄,温润自然,造型别致奇巧,简约古雅,渗透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追求而备受追捧,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