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焦虑患者心脏康复的对比研究

2018-11-09盖延红栾晓东李越凡朱为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步行心血管心功能

盖延红,栾晓东,李越凡,朱为勇

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1]。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手术已成为治疗的常用手段,且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也逐年增多,研究证实,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了1.6倍[2]。本文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69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并探讨心脏康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PCI后169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入选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心功能纽约心脏学会(NYHA)级Ⅰ~Ⅱ级,②PCI后且年龄<75岁;③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及随访;④根据焦虑与抑郁心理障碍的识别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恶性肿瘤;体质指数(BMI)>35 kg/m,血肌酐>265 mmol/L,依从性差(住院期间签字出院、不配合治疗者),智能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病个人史及家族史,脑器质病变;酒精及药物依赖者;年龄>75岁;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于入院24 h内对冠心病PCI后患者进行SAS、SDS评估,筛查出符合入选的患者169例,年龄35~74岁,平均(58.8+11.9)岁,其中男性76例,女性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6)和心脏康复治疗组(n=83)。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46例,年龄35~74岁,平均(59.1±24.7)岁,心脏康复治疗组中男性36例,女性47例,年龄38~73岁,平均(57.4±14.5)岁,两组吸烟者分别为50.6%和48.8%,合并高血压人数分别为50.6%和63.9%,合并高脂血症人数分别为40.9%和34.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治疗。

1.2 方法

1.2.1 抑郁焦虑评定标准采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的SAS量表和SDS量表,对冠心病合并PCI后患者24 h内进行调查。所有量表均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SAS≥50分,SDS≥53分入选。

1.2.2 康复方法两组患者在PCI后均行药物治疗和冠心病相关知识宣教。心脏康复训练组在PCI后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根据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康复训练开始于术后2周,在医院进行门诊康复,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运动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为主。过程分为准备运动期(5~10 min)、运动调整期(20~30 min)和恢复期(5~10 min)。运动时间30~45 min,有氧运动方式统一选择心电监测下的踏车运动,根据年龄和危险分层设定目标心率和运动强度,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以弹力带操和八段锦为主。每次运动都由护士和医生监督完成,根据心电监测和患者疲劳度调整运动强度。每周进行1次冠心病防治及危险因素控制的健康讲座,并进行饮食指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对患者心脏康复重视度的教育,从而提高依从性。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评价康复治疗180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MWT、B型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T:在长30 m平直走廊里行走,两端和中间各放1把椅子,用做标记和患者休息用。让患者在30 m走廊里尽最大可能来回行走,测定其在6 min内所能完成的最远距离。记录运动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在步行过程中对出现不能耐受或严重心功能不全症状、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者立即终止试验并记录步行距离,重新对患者评估焦虑抑郁并测定SAS及SDS。

2.2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结果

2.3.1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心脏康复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1、1.354,P>0.05);干预治疗180 d后,心脏康复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11、8.911,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和SDS的评分比较

两组在干预治疗180 d后分别行6 min步行试验、LVEF及BNP测定,心脏康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61、3.477,4.601,P<0.05)(表3)。

2.3.2 两组PCI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干预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心血管病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等,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04、0.953、1.953和0.953,P>0.05),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脏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0,P<0.05)(表4)。

2.3.3 不同运动频次对心功能的影响心脏康复组根据运动频次不同,分为1组(3次/周),2组(4次/周)和3组(5次/周),对6 min步行试验,LVEF,BNP、SAS、SDS行统计发现:在6 min步行试验中,第3组的步行距离明显高于2组和1组患者,(q=5.71,P<0.05,q=4.22,P<0.05),2组与1组无差别。2组和3组的LVEF明显高于1组患者(q=4.05,P<0.05,q=3.58,P<0.05),三组比较,运动频次对BNP、SAS和SDS结果均无影响(P>0.05)(表5)。

表3 两组康复后心血管指标比较

表4 两组PCI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表5 不同运动频次组各项结果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PCI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内科门诊PCI后再发胸痛就诊的患者焦虑抑郁常见,躯体症状与焦虑抑郁明显相关[3]。PCI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应激,焦虑引起情绪障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4,5]。有研究发现,对400例PCI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后发现,抑郁症是PCI后患者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6]。焦虑、抑郁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皮质醇增多、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血小板激活及炎症反应增强等[7]。抗抑郁治疗对PCI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的作用[8]。适当的运动训练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9]。心脏康复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10]。通过体能和心功能恢复,降低了抑郁以及焦虑的程度,降低不良情绪对交感神经激活而造成的血压心率的提高,使心率变异性下降,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和畸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1]。心脏运动康复有利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使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

本研究发现,心脏康复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心脏功能的指标6-MWT、EF值和BNP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无运动康复造成心功能恶化和缺血较重的事件发生。对心脏康复患者不同运动频次进行分组,对心血管指标以及抑郁焦虑指标统计,运动频次的增加对患者6-MWT、LVEF值有明显的改善,但对BNP、SAS和SDS改善不明显。增加运动频次对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对抑郁焦虑影响不大。因此对PCI后患者常规进行心理评估,并积极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和干预。并引导长期坚持和多样的运动形式,增加活动耐力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步行心血管心功能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魔方小区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步行回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