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2018-11-09刘佳王学超李如意刘惠良白士茹吴海波李鑫柠陈天磊杜荣品
刘佳,王学超,李如意,刘惠良,白士茹,吴海波,李鑫柠,陈天磊,杜荣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是管腔发生急性闭塞,冠状动脉内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其供血区域的心肌发生缺血、坏死,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抬高。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STEMI患者挽救濒死心肌的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PCI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因此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1],但随诊PCI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尽管PCI成功有效地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持续恶化,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存在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足、大量血小板活化及血液高凝状态[2]。有研究表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EMI患者PCI术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常规方法,但是氯吡格雷口服吸收后活性物代谢转化率低,且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P2Y12发生不可逆结合,使得血小板聚集与起效较慢[4]。替格瑞洛不需在人体内经肝药酶代谢激活,是直接与P2Y12作用的活性物质,是理想的STEMI患者行急诊术前抗血小板药物[5]。目前,由于替格瑞洛上市时间不长,缺乏相应的临床用药资料。本研究基于河北省基金项目,通过比较STEMI患者PCI术后TIMI分级、CTFC、TMPG,探讨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连续入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随机数字量表分为替格瑞洛组61例及氯吡格雷组62例,其中替格瑞洛组男性47例,女性14例,年龄47~67岁,平均年龄(60.30±11.56)岁;氯吡格雷组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58.89±13.98)岁。入选标准:STEMI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①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②心电图相邻≥2个以上导联有ST段抬高,并且ST-T呈动态变化;③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阳性数值超过正常值两倍;④心电图显示形成病理性Q波。排除标准:①急性STEMI发病超过12 h;②对于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过敏;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创伤、出血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者;⑤肺栓塞、外周血管栓塞患者;⑥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急诊PCI的标准:①STEMI发病在12 h内;②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动脉100%闭塞或伴有血栓的次全闭塞病变;③病变近端血管无明显弯曲,梗死相关血管直径≥2 mm;④无抗凝、抗血小板禁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确诊后行急诊PCI治疗。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治疗,继以替格瑞洛90 mg 2/d维持;氯吡格雷组患者于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继以氯吡格雷75 mg/d维持,PCI术后视两组患者均病情不同,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1.2.2 观察指标指标包括:①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0级,血管闭塞前端血流无前向性;1级,造影剂可部分通过闭塞端,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2级,造影剂可完全充盈远端血管;3级,造影剂可迅速、完全充盈远端血管并及时清除。②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③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④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采用PLATO研究中定义的出血标准[6]:严重出血(血红蛋白下降≥50 g/L),需要手术治疗并输血4U,并联用升压药物,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致命性颅内出血等;次要出血(血红蛋白下降30~50 g/L),需输血1~3 U联用药物干预治疗;轻微出血(血红蛋白下降<30 g/L)。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既往病史[心肌梗死、PCI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肌钙蛋白含量、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浓度(PLT)、血清肌酐浓度(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病变长度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均差异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分析123例患者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替格瑞洛组TIMI血流3级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替格瑞洛组总体CTFC中慢血流患者人数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时长、Cr、hs-CRP与慢血流的发生有影响[7];依据罪犯血管具体分组,替格瑞洛组梗死相关血管患者例数均小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替格瑞洛组TMPG 3级者41例,氯吡格雷组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s),n(%)]
注:BMI:体质指数;PCI: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HGB:血红蛋白浓度;PLT:血小板浓度;Cr:血肌酐;hs-CRP:高敏C反应蛋白;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
组别 替格瑞洛组(n=61)氯吡格雷组(n=62)P值男性 47(77.05) 48(77.42) 0.961年龄 60.3±4.5 58.8±3.9 0.544 BMI 26.19±3.43 27.00±2.84 0.155吸烟史 19(31.1) 20(32.3) 0.284糖尿病 12(19.7) 12(19.4) 0.965高血压 39(63.91) 36(58.1) 0.505既往心肌梗死 7(11.48) 3(4.84) 0.578既往PCI 7(11.48) 3(4.84) 0.315既往CABG 1(1.64) 0 0.994肌钙蛋白(μg/L) 0.74±0.31 0.79±0.24 0.106 HGB(g/L) 148.24±11.57 147.58±12.13 0.331 PLT(×109/L) 214±22.13 216.55±24.57 0.094 Cr(μmol/L) 69.88±8.56 71.24±9.42 0.282 hs-CRP 5.97±1.02 6.04±0.98 0.614病变长度(mm) 26.54±5.44 27.34±5.12 0.598 IABP(例) 8(13.11) 9(14.52) 0.225
表2 两组血管造影和手术过程比较[(±s),n(%)]
表2 两组血管造影和手术过程比较[(±s),n(%)]
注:LAD:左前降支;LCX:回旋支;RCA:右冠状动脉;CTFC:校正的血流帧数;TIMI: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MPG:TIMI心肌灌注分级;NRF:无复流
相关因素 替格瑞洛组(n=61) 氯吡格雷组(n=62) P值梗死相关血管 - - -LAD 30(49.2) 27(43.5)LCX 10(16.4) 8(12.9)RCA 21(34.4) 27(43.5)PCI术后血流情况TIMI 3级 40(65.6) 35(56.5) 0.012 TMPG 3级 41(67.2) 30(48.4) 0.046 NRF 4(6.6) 7(11.3) 0.358 CTFC - - -快血流 34(55.7) 25(40.3) <0.05慢血流 5(8.2) 10(16.1) <0.05支架直径(mm) 2.90±0.36 2.93±0.34 0.772支架长径(mm) 22.83±6.59 22.74±4.66 0.282 LAD(mm) 16.93±5.4 21.91±6.152 0.002 LCX(mm) 14.05±2.192 20.88±4.883 0.005 RCA(mm) 15.50±2.062 20.22±4.154 <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一个月,替格瑞洛组心源性死亡1例,严重心衰2例,恶性心律失常8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氯吡格雷组心源性死亡2例,严重心衰4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再发心肌梗死6例,造影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强化抗栓后好转。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和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7,P=0.423)。两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次要出血和严重出血率分别为41.0%、18.0%和11.5%;氯吡格雷组分别为45.2%、16.1%和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4,P=0.603)。
3 讨论
长期以来,对于STEMI患者,应尽量缩短首次医疗接触至行PCI的时间,迅速开通梗死血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因此,急诊PCI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急性STEMI的首选再灌注治疗的策略[8]。但很多研究发现PCI 术后心外膜大血管能够达到TIMI3级血流的患者,由于心肌层面未达到有效灌注而临床效果不好[9]。PCI术后发生心肌灌注不足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与微血管阻塞(MVO)、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个体差异有关[10]。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对于心血管本身是一种外源性刺激,原位血栓或微血栓脱落造成微血管阻塞,所以微血管阻塞被认为是发生心肌灌注不足的重要机制,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肌灌注不足的可行方法[11,12]。
替格瑞洛是一种高效、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相较于氯吡格雷,不需经肝药酶代谢激活,可与P2Y12受体直接结合起到选择性抑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起效更快,效果更强,患者对氯吡格雷抵抗后服用替格瑞洛仍明显有效[13]。替格瑞洛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不大,使其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上比氯吡格雷的效果更快,抗凝集作用更强,有明显中远期疗效优势[14]。在血小板抑制率方面,在ADP途径中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更强[15]。本试验观察到PCI术后替格瑞洛组总体CTFC小于氯吡格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具体血管(LAD、LCX、RCA)比较,PCI术后替格瑞洛组各组间CTFC均小于氯吡格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基于以上几点。
杨敏等[16]详细研究了PCI术后慢血流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替格瑞洛是急性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术后发生慢血流的最强保护因子,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范芙蓉等[17]同样发现AMI行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显著影响TIMI血流水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水平比较,替格瑞洛组中TIMI>3级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两组PCI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率上,替格瑞洛组仍是低于氯吡格雷组,且远期疗效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心肌灌注TMPG 3级比例替格瑞洛组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Kohli等进行了抑制血小板与患者转归(PLATO)的随机、中心和双盲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替格瑞洛在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心血管病发生率及降低出血风险能力上显著强于氯吡格雷[18-20]。而本研究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与样本数量太少有关。
综上,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可减少CTFC计数、改善TMPG分级,最终改善心肌层面的血流灌注,使患者获益,同时,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得到证实。替格瑞洛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由于时间、条件限制,入组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对患者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未进行评价;②由于实验条件有限,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指标尚不完善,未能应用MCE、MRI、PET、SPECT、IMR等指标;有待于今后临床试验进一步开展与完善。目前替格瑞洛可以改善心肌灌注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