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
2018-11-09冯秀丽吕继荣吕朝辉
冯秀丽,吕继荣,吕朝辉*
(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 伊犁 833200)
维生素C是机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实现对机体内自由基的抵抗及防御。维生素C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感冒、高血脂及肿瘤治疗中,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对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知,使用维生素C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对临床血液检测项目结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32例在我院血液室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血液室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5.6±2.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样本实验室采集标准要求;②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检验结果正常;③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肝、脑、肾、心及全身性血液疾病;④同意参与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试剂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验方法分为体内检验及体外检验两种,其中,体内检验:检验的患者为未使用维生素C的患者,检测前要求患者应保持空腹,采血剂量为5 mL,该项目检测应在离心后进行。在1.0 g的维生素C中加入100 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采用静脉滴注形式,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采血工作应在输液结束后进行,采集3 mL的血液,并对血样进行检验。体外检验:检验的患者为空腹血清患者,取2个试管,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5 mL的血清,在其中1个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对两个试管中的血液进行检查[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UA(尿酸)、GLU(血糖)、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体内及体外检验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外检验结果比较
用药后,UA、GLU、TG、TC体外检验指标低于用药前,统计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体外检验结果比较(±s)
表1 体外检验结果比较(±s)
注:与用药前相比,*P<0.05。
时间 UA(mmol/L) GLU(mmol/L) TG(mmol/L) TC(μnol/L)用药前 221.56±10.02 5.74±0.52 1.95±0.02 5.72±0.22用药后 75.84±20.36* 4.23±0.24* 0.35±0.54* 1.32±2.15*
3 讨 论
维生素C的获取方式较为广泛,可以从水果及蔬菜中获取,是一种典型的还原剂,可在人体中进行循环并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测时使用维生素C,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时,主要对患者行常规的检测方式,需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对患者进行抽血,前1天的维生素C在早上会随着尿液而排出体外,不会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2]。
本文对32例在我院血液室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体外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UA、GLU、TG、TC体外检验指标低于用药前。体内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0.5 h各项目检验指标缓慢回升,在2 h后各指标恢复正常。维生素C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类药物,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脑、肝等脏器器官功能。综上所述,在血液检验中使用维生素C,会导致血液检验项目结果下降,在2h后可恢复正常。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血液检查前,应告知患者切忌服用维生素C,在有必要情况下,维生素C应采用静脉滴注形式,血液采集应在静脉滴注2h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