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贸易层面的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测度与影响因素

2018-11-09

产经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美贸易

一 引 言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加入WTO后,中国逐渐降低关税水平和扩大市场开放,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如今,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关税的相关文件。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7月6日,美国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9月24日起,美国又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中国随即对约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

中美之间贸易争端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双方不断扩大向对方征收关税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这次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指向领域非常明确,重点是涉及未来市场竞争的高端市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美国在这些市场领域长期占有优势,但也感受到来自中国追赶的威胁。美国针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与要保证其高新技术全球领先以及战略领跑地位有关。

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产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在工业结构中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同样,在国际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在总贸易中的比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技术水平的标志。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自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06.76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1.72%;在2011年,突破了100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120.54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7.79%;到201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增长到12107.50亿美元,是2000年贸易额的13.5倍,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0.63%。

中美是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杜莉,2006)[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约30%(详见表1和图1)。在2007年,中美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083.55亿美元。虽然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美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稍有下降,但随即在2010年恢复增长。在2015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达到1891.73亿美元,逼近2000亿美元大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美国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在2004年,中国对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为362.97亿美元,到2015年,贸易顺差已经增长到1207.09亿美元。表1的数据表明,美国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出口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超过20%;而中国对美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进口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在4%-7%之间,说明美国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

表1 2004-2015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概况

数据来源:中国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及子项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普查局(CB/DOC),下同。

图1 2004-2015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趋势图

中美双方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长期顺差,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从2011年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大关,也占据了中美贸易顺差中很大的比例。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不平衡是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还是两个经济结构互补性的原因,或是双方战略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等?研究中美贸易的文献很多,但本文拟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视角,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客观测度中美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探讨中美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形成原因,这也是本文的边际贡献。

二 理论回顾

国际双边贸易额度变化源自多重因素,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比如资源禀赋理论、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理论、特定要素理论、策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产业内分工理论等。Srholec(2007)[2]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势是基于国际产业分工细化和本土成本优势所致。Ferrantino et al.(2010)[3]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是由于中国采取吸引FDI和打破贸易壁垒的策略。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问题上,闫逢柱和乔娟(2010)[4]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认为竞争力提升是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主要基础。范爱军和常丽丽(2010)[5]运用产品相似性指数、市场相似性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方法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相似度很高,但出口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中美两国高新技术产品不是以竞争为主,而是具有较大的互补性。郑学党和庄芮(2015)[6]则基于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Constant Market Shares)模型,从贸易总量及细分产品两个层面,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价格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张斌和桑百川(2016)[7]比较产品层次差异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情况,认为中国低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力度较强,高层次产品则较弱,国内外诸多因素阻碍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综合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不同视角的探讨对全面了解中美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巨大,且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比较中美不同高新技术产品分类的竞争力,以更好地把握中美高科技产品贸易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随着产业分工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潮流,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样品种的产品(马征和李芬,2006)[8]。事实上,产业内贸易早在1960年代,就被一些学者发现存在于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而后产业内贸易理论逐渐丰富(廉勇,2014)[9],并得到了主流经济学者的认可,成为国际贸易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分支。

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测量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GL指数、Aquino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Dowell水平型或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李准晔和金洪起,2002)[10]。这些指数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一)GL指数

GL指数由Grubel和Lloyd(1975)[11]首先提出,用产业内贸易份额衡量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GLi就是某国i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标,Xi和Mi代表某国i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GLi的取值在0至100之间,值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就越高。当GLi等于0时,为完全产业间贸易;当GLi等于100时,为完全产业内贸易。

计算包含众多产品的某一产业的GL指数时,需要对其所包含的各类产品赋予相应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

其中,n代表某产业所含产品的种类数,Wi=(Xi+Mi)/(X+M)是某产品i的权重。

当两国间贸易不平衡时,GL指数会因向下偏误而导致被低估,所以,Grubel和Lloyd又提出了GL修正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3)

式中,GLadj是GL修正指数,K是调整系数,表示某产业贸易的失衡程度。两国间某产业贸易不平衡程度越高时,K值就越大;两国间某产业贸易平衡时,K值等于零,也就意味着GLadj等于GL。

(二)Aquino指数

Aquino(1978)[12]针对GL修正指数未考虑某产业内个别产品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一种方法,综合考虑某产业内各个产品对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4)

式中a、b按以下方法计算:

(5)

(6)

显然,当a=b=1时,两国间产业贸易达到平衡;当a<1且b>1时,本国就有贸易顺差;而当a>1且b<1时,本国就有贸易逆差。

(三)Brulhart指数

Brulhart(1994)[13]提出了一种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新方法,即从贸易变化量入手来测量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水平,该指数可以动态衡量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计算方法如下:

(7)

(8)

式中,ΔXi和ΔMi分别代表某国第i种产品在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增量和进口额增量。当B=0和Bi=0时,表示完全的产业间贸易;当B=100和Bi=100时,则表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四)Thom & McDowell指数

Thom和McDowell(1999)[14]提出了分辨产业内贸易具体形式的方法,即可以判定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还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如下:

(9)

(10)

Av=At-Ah

(11)

其中,At是边际产业贸易总体指数,Ah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Av为垂直型产业贸易指数。当Ah>Av时,产业内贸易属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当Ah

三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变化

(一)数据来源和分类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美国商务部普查局(CB/DOC)和 wind数据库等关于我国和美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数据。

鉴于我国和国外统计数据在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口径有细微差别,本文按表2对应类别对中美间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2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统计类别对应表

(二)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变化

为深入讨论问题,本文将中美两国间贸易总额分解为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分解方法如下:

Tt=BITt+IITt

(12)

其中Tt是第t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BITt是第t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间贸易额,IITt是第t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额。且BITt=|Xt-Mt|,IITt=Tt-BITt,其中Xt为第t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Mt为第t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并分别计算产业间贸易增长率、产业内贸易增长率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如表3和图2所示。

表3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率及产业内贸易指数

图2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及产业内贸易指数趋势图

表3数据显示,2005-2015年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平均贸易增长率为12.4%,其中产业间贸易平均增长贡献率达7.99%,产业内贸易平均增长率为4.42%,显示中美间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靠产业间贸易推动,这也从侧面反映中美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大的不平衡贸易。2005年的GL指数为17.69,到了2015年GL指数为13.87,有一定的下降,说明期间产业内贸易比重有下降的趋势。考察Aquino指数,也佐证了这一结论。考虑到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不平衡,调整的GL指数显示,实际上中美间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比例上升,在2005-2015年间,其均值约等于40.47,纠正了GL指数下向偏倚的缺点。

根据以上分析,说明产业间贸易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居主导地位,但产业内贸易也占了约40%的比例。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量来看,其变化波动较大,如在2005年,其增长率达到了29.90%。但在2008年,其增长率为1.63%,到200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为-2.93%,这可能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在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重新恢复增长,并且达到了28.27%。但随后,增长率逐渐下降,到了2015年,增长率仅为2.04%。考察产业内贸易增长和产业间贸易增长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增长率的影响,可以发现,整体上产业间贸易对贸易增长率的贡献较大,约占55.32%,但产业内贸易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率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四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

按照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可以划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Cabral et al.,2013)[15]。根据Thom和McDowell提出的方法,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垂直型产业贸易指数、水平型产业贸易指数、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总产业间贸易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如表4和图3所示。

数据表明,2005-2015年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值为45.11,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值为30.46,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为14.65。这说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美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体现了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可以看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也有一定的波动,整体上虽以垂直型为主,但在2008和2015年却是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尤其是2015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为23.80,远远大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6.38。

表4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总体和边际贸易指数变动趋势

图3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总体和边际贸易指数趋势图

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贸易额(见表5)数据显示,2004-2015年间,我国从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种类中贸易额有较大差异,其中贸易额均值居前列的有航天、电子、信息及通讯产品,而武器、核技术和生物技术进口额最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从美国进口航天产品贸易额所占比例一直居于前列,在2015年,达到了154.8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总额的45.23%。此外,我国进口美国生物技术产品增速最快,从2004年的1159万美元,到2015年的7.96亿美元,11年增长了67.68倍,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我国进口美国武器最少,在2012、2014和2015年我国没有进口美国武器。

表5 2004-201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贸易额 单位:百万美元

从中国向美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贸易额(见表6)数据可以发现,2004-2015年期间,我国出口美国高科技产品总额年均值居前列的是信息及通信、光电、电子产品,而生物技术、核技术和武器的出口额年均值最少。统计数据表明信息和通讯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美国高科技产品中数额最大的一类产品,在2015年,我国出口美国的信息和通讯产品贸易额达到了1393.24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出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的89.91%,相对于其他高新技术产品居绝对的优势。而生物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速最快,从2004年的1632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4亿美元,增长了约6.60倍。

表6 2004-2015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贸易额 单位:百万美元

(续上表)

从中美高新技术产业中具体产品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统计(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2004-2015年间,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中各分类产品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差异较大,其均值在7.91-82.86之间波动,这说明在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具体产品中既有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产品,也有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其中信息及通讯、武器、光电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生命科学、先进材料、生物技术和柔性制造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中第一大类产品“信息及通信”GL指数最低,其均值只有7.91,显示较强的产业间贸易特性。而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最低的“武器”,其GL指数也很低,均值也只有8.85,说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双边贸易额对GL指数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武器的GL指数波动很大,在2004年,其值为90.57,呈现很强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在2012、2014和2015年都为零,又显示为完全的产业间贸易。航天产业也属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产品,其GL指数均值为12.76。生命科学GL指数最高,其均值为82.86,且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80以上,说明生命科学是典型的产业内贸易。先进材料的GL指数也较高,其均值约为76.53,并且有一定的波动,在2006年,其GL指数为99.93,显示为绝对的产业内贸易;在2009年,其GL指数降低到60.56。生物技术的GL指数波动也较大,在2007年,其值为86.31,显示当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到了2015年,其值仅为26.96,又表现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核技术的GL指数均值为36.55,但波动较大,在2010年,其GL指数仅为4.77,表现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而在2012年,其GL指数为87.37,显示为较强的产业内贸易特性。对应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核技术GL指数变化较大(但仍然显示属于产业间贸易),整体上高新技术产品的GL指数变化不大。

表7 2004-2015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 单位:%

(续上表)

五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贸易的影响因素

根据主流经济学和Krugman(1979)[16]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的国际贸易理论,结合中国和美国的发展阶段、经济政策和各自特点,可以发现影响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贸易的主要因素如下:

1.人均GDP差距。贸易国间的人均GDP差异显示了两国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别,而且是体现两国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Lloyd,2011)[17]。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讲,贸易国人均GDP差值越大,人均收入差就越大,则进行产业间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当贸易国人均GDP趋于相当时,消费者收入、偏好也会趋于一致,从而导致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出现。从市场供给方面来看,贸易国人均GDP差异衡量了资本/劳动比率的差别程度,当贸易国人均GDP差异越大,要素比例差别就越大,贸易国的要素价格差别也越大,这就会产生要素价格不同导向的垂直型产业贸易(许培源和汤静,2009)[18]。中美人均GDP差距较大,意味着两国人民的个人收入差异和生产要素价格差异也较大,所以在两国贸易中更容易产生产业间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2.市场规模。贸易国市场规模决定了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潜力,当市场规模足够大时,贸易国间产业贸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足以抵偿区际运输、关税等成本上升,促进贸易国产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协作和资源的优化配置(Clark, 2013)[19]。也就是说,贸易国双方市场规模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正向影响。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虽然两国地域距离较远,但两国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带来的优势足以抵消运输成本劣势,所以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有相当比例的产品属于产业内贸易。

3.对外直接投资(FDI)。当两国间产业贸易水平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双方的市场,这也促进了FDI的增加,降低跨国企业的成本(Moraga-González和Viaene, 2015)[20]。按照国际经济学理论,跨国生产的产品与规模经济和差异化的产品有密切联系。一些跨国企业实现了一种工业内双向FDI交换模式,这就是产业内FDI,有时被称作FDI的交叉运输。产业内贸易和交叉运输FDI模式通过国际贸易相联系,自本国基地和跨国生产都是渗透外国市场的可选方式。中美相互的FDI投资一直居于较高水平,促进了双方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水平的提高。

4.战略贸易政策。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一些国家会出台限制进出口贸易的战略贸易政策,比如政府运用补贴或出口退税政策来鼓励国内厂商出口,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这是人为地制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情况,都显示实施战略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同时,也可以看到,战略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结果未必如政策制定者所设计的那样,取得对自身有利的结果。而战略贸易政策很可能导致贸易国之间的贸易战,大大降低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预期成果。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的长期不平衡,可能主要源于美国制定的战略贸易政策。近年来,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保持对美国贸易顺差,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不可能出现这个结果。因为美国相对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很容易把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但美国政府制定战略贸易政策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人为造成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逆差,甚至在一些具体产品上造成极端的贸易不均衡,比如近三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武器“出口额为零,这显然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此外,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极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而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大,也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波动的重要推动因素(杨春艳和孔庆峰,2011)[21]。

六 结论与展望

21世纪以来,中美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贸易互补性很强。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优先培育和发展的行业,也是我国近期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工业产品贸易也有主导作用。

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重点扶持发展的领域,其发展规模扩大,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层次相对美国较低,但规模上有较大的潜力。随着美国政府新贸易政策的出台,对中国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回流,这将会对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产生消极影响。

考察21世纪我国与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发展状况,可以看出:(1)两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额持续增加,但存在较大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且问题不会在短期内解决;(2)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类型和贸易结构变化不大;(3)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整体上产业间贸易对贸易增长率的贡献较大,但产业内贸易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率的影响也不可忽略;(4)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具体产品产业贸易类型有较大分化,既有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产品,也有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其中信息及通讯、武器、光电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生命科学、先进材料、生物技术和柔性制造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虽然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但这不代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很强。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中,美国仍然居产业链上游位置,在技术研发、设计和系统整合等核心环节占据优势。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仍然以加工制造为主,盈利水平较低。因此,中国在制定相关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要结合我国在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积极发挥贸易比较优势(廉勇,2011)[22],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增强与欧盟、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的贸易往来,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中美贸易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