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攻击行为与个人防御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
2018-11-08杨楠
杨楠
【摘要】目的:探讨个人防御方式及相关因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在校大学生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人数350人,采用自身防御量表及BIS-Ⅱ量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交往倾向、隔离、投射、被动攻击、抱怨与注意冲动因子、运动冲动因子、计划冲动因子及冲动性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升华防御机制与注意力冲动因子、运动冲动因子及冲动性量表总分呈负相相关。幽默防御机制与注意力冲动因子呈负相关性,与运动性冲动因子和冲动性量表总分呈正相关性。结论:大学生不同的防御方式特点与大学生冲动行为有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攻击行为;个人防御方式;BIS-Ⅱ量表
攻擊行为是对人身体或者心理的一种直接或者间接伤害行为,具有潜在危害并容易导致犯罪的行为,人格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协调与外界的冲突达到主观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这种自我保护的功能被称为防御机制。对防御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对相关的冲动行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人防御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某大学在校学生,包括全校不同院系的学生。
1.2研究工具
1.2.1 BIS-Ⅱ中文版Barrat*冲动量表最初由美国学者Barratt于1959年编制,最新版为BIS-11。中南大学周亮教授曾对中文版的BIS-11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1.2.2防御方式问卷研究采用“中国版防御方式问卷(DSQ)”,该量表经过中国人群的测量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此问卷对正常人群、精神病患者及躯体疾病患者同样适用。
1.2.3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根据研究特点及需求制定,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等。
1.3调查方法
数据收集由多名班主任共同参加完成,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招集学生,以考试形式发放问卷,由学生按照指导语言进行自行填写。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1.一般情况统计
经过整群抽取350人,得有效问卷301人。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63人,居住地为城市的177人,农村的124人。
2.防御方式因子与冲动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反映对冲动行为不利影响较大的投射、潜意显现、退缩、被动攻击均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成为影响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其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特点,区分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和消极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认识自己的冲动和焦虑情绪的来源,并可以通过相应的团体体心理治疗和抗挫折能力训练,帮助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和个人成长上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促进其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