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位“肯寻诗”的老师

2018-11-08胡海英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灵犀特级教师家国

胡海英

清人袁枚有诗:“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在袁枚看来,只要“肯寻”,又有“灵犀一点”,即使是“夕阳芳草”这些“寻常物”,都可以启示人得到“绝妙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说得也是这个道理,世人只要肯把时间花在“但肯”上,“寻诗便有诗”。就像我们老师,但肯多钻研教材,但肯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要“肯”努力地去“寻”,一切都能水到渠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一个“但肯寻诗”的人。于永正老师从小就喜欢学京剧,他说学京剧讲究一个“默”字。什么叫“默”?默就是都脑筋去思索、揣摩。一出戏什么身段都学会了,不行;不经过默,艺术不能融化提高。读书识字也是一样,通体默一默,你才能把这本书消化了,否则光读不想,这样就成了书读人,不是人读书。学艺练功也一样,是人练功,不是功练人。因为学京剧让他养成了默的习惯。钻研教材时,他可以一动不动地“默”到半夜,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想出别人没有想出的主意。钻研教材要“默”,设计教法要“默”。他说,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读呀,想呀,他的许多好点子,就是坐在公共汽车上,躺在床上想出来的。是呀,这不正是“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吗?

听过于永正老师的课,他对学生总是面带慈祥的笑容。他的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这都是他对孩子们对教育的热爱,那种执着追寻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与敬佩。

一个“默”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的“但肯寻诗”苦心造诣的钻研精神。而一个“思”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诗人校长的“但肯寻诗”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水边,木栈道、小木屋、小木桌、一壶茶,大树下……受邀采访的柳袁照校长坐在石凳上若有所思,全然没察觉我们的到来。”这是一位记者去采访柳袁照校长所看到的场景。

作为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并开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旨在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的“首届全国中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28名学员之一。而在这光环下的柳袁照有着诗人般的超脱与静谧。他无时不刻地都在思考。

柳袁照对学校提出,十中的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是“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质朴大气就是浩然正气,是一种实而厚重、素而无华、純而不染、真而简明的精神。真水无香就是反璞归真,不雕琢,不作假,淳朴一生。倾听天籁就是倾听自然之声,按照规律来做事,保持自然真诚的本性。他希望学生能带走三件礼物:本真、唯美和超然。他提倡“诗性教育”是纯真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是超越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这是他对学校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思考。

对于老师,他希望每位老师都应该做一个有生命质感的老师。做一个有生命质感的老师,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走并行,多聆听多表达,多进行思想对话。在阅读世界万物之中读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在阅读与行走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他希望我们教师成为一个完人、全人、立体的人。而什么叫完全的人、立体的人?就是丰满的人、丰盈的人,灵与肉相结合的人。他认为一位丰富、丰盈的教师,才能让学生丰富、丰盈起……好教师就是用自己的丰富与丰盈来滋润学生。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实人生、丰盈人生。

他认为好教师,首先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这是一个底线。什么叫称职?他理解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合格,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即是能把握住课堂,做到“有效教学”。什么是好教师?在底线的基础上,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

柳袁照不但是一位好教师,而且是一位好校长,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有着“使命担当”的好校长。

一直关注柳袁照校长的公众号,柳校长的阅读与行走的脚步没有停歇过,他的思考也随着他的阅读与行走进行着……他的“家国情怀”,他的“使命担当”就是他——不停阅读,不停行走,不停思考的动力吧。

“但肯寻诗便有诗”,身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更要追寻名师的脚步,以名师为榜样,做一个爱“默”,爱“思”的老师,做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做一个具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的老师。我们的“但肯寻诗”的步伐才不会停歇。

“但肯寻诗便有诗”,因为爱学生,我不会以牺牲学生思维发展为代价,让学生反复做题,反复抄作文,背作文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来显示自己过硬的教学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每天布置摘抄五个好词,两个好句,孩子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能力也没有提高。我在教学当中遇到了瓶颈。一次偶然的阅读,让我茅舍顿开。那位作家说,孩子最初的阅读最好不要摘抄好词好句,而应该整段地摘抄。他在教育他孩子时,就是这样,看到优美的句段,整段地抄来,读一读,感受作家优美的语言文字。整段地摘抄,我怕孩子们没有兴趣。怎么办?后来,我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做手抄报,所以灵机一动。每天用美丽的图画来装饰他们摘抄的好段,并像老师一样,为他们摘抄的好段写点评。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每天乐此不疲地装饰着他们的采蜜集。摘抄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作业。我再变换着一三五采蜜,二四六日记。这样让孩子们养成了摘抄和写日记的好习惯。才半个学期,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越,语文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但肯寻诗便有诗”,在阅读与行走中丰盈自己,朝着爱“默”,爱“思”的方向前行。

猜你喜欢

灵犀特级教师家国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家国两相依
树没有家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你照顾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写诗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