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研究

2018-11-08陈倩倩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网络普及化,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造成的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日渐增高,高职院校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增长趋势。本文就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原因加以研究,对当前高职院校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完善信息化为核心报送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一)多样性和频发性

多样性是指大学校园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既有群体性治安事件,也有威胁学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心理健康类突发事件等等。由于近十几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形成大学校园内学生人数庞大,治安等各类安全事件防不胜防,势必导致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性。

(二)危害性和紧迫性

危害性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在高校中,不管发生哪样的安全事件,假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该事件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扩大。如果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对,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能减轻事件的负面影响。

(三)群体性和复杂性

群体性是指高校突发事件一般由三五成群的学生互相串联集体制造和参与。群体性活动参加人数较多,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些团体成员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后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给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

(一)学生层面

1.心理自身不成熟

大学期间,学生心理发展不很成熟,处在性格逐渐成熟的過程,情绪容易波动;自制能力比较差,极易发生偏激现象。同时他们处在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情感丰富,容易感情用事,由于一直处在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中,对社会了解不深,还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当感情受挫或者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而感情用事,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从而容易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2.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很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过激情绪和错误的观点。经调查发现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思想认识出现偏差而做出行为上违法的事情。

(二)学校层面

1.学校配套设施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在校生总人数急剧扩大,但是高职院校在资金投入、办学硬件、教学质量和学生食宿等方面却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得不到满足。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引发学生因为一些小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而不满,辅导员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不满,及时引导疏通,会煽动部分有同样不满学生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管理工作不力,预防机制不完善

当今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一些草根精神,民主渠道又不畅通,导致学生会采取简单闹事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的事宜,从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方面工作正在摸索发展,而且平时的安全防范、培训教育、应急演练等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高校突发事件不能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3.外部环境层面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使得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热点问题特别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很有可能演变为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一)培养师生正确的危机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社会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诸多矛盾逐步显现,学校存在于这些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地震、火灾等公共安全也威胁着校园安全。广大师生面临突发事件的威胁不可能完全消除。高职院校要居安思危,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法,培养师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危机意识,增强师生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起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是突发事件的“突然性”所决定的,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就是要按照“有效控制、及时解决”的原则,提前预防,把突发事件控制在初级阶段。

(三)建立信息化为核心的报送机制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迅速性是其具有较强危害的两大因素,为克服其不可预测性和速度性,务必建立灵敏的信息报送机制。以我校为例,充分利用监控全覆盖、对讲全覆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苗头,中控室迅速报送信号,各部门根据突发事件成因,迅速应对。

(四)完善事后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定制善后工作的流程,组织人员评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损失的国有资产和个人财产进行清查登记,对突发事件中受到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从突发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徐艳兰.高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0).

[2]钟强.关于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

[3]李继兵,李莉.构建高效应急管理机制探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9,(12).

作者简介

陈倩倩(1985.11—),女,汉,山东新泰人,学生干事,助教,硕士,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