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2018-11-08景映霞
景映霞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智力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应当遵循数学教学的自身特点与规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努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发展。下面结合实践,对小学数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与深化,现代教育理念给小学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很大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与同行共勉,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体验成功快乐,激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为其创造一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递进式,由易到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而且还要及时的反馈不同目标的达成情况,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乐学的积极心态。尤以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更应当注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如简单的书写规范,口算题算的正确,都应当给予积极肯定的表扬。而且,总复习期间,通过开展“三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坚持课堂结构高效化
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小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让学生在做中学”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教学时,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多少块,如果每块地砖29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但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善于以学生解题之错作为探究错因之源
学生在做题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善于以学生解题之错作为探究错因之源,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认识错源,以便畅通正确的思路,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为了强化巩固这一性质,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3/8这个比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它的后项要加上几?”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则答不上来。为了纠正错误,疏通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思索:①什么是比的性质?②比的前项加上6等于9,就相当于把比的前项乘以几?③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乘以几?这样巧设提问,使学生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找到了思维的落脚点,寻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说在课间餐点的分发时,让学生自己去分发并在分发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询问,这样在分发的物品不断减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減法运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出像5-1与5-1-1这样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总之,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李新春.探索小学数学教学[J].教师,2016,(08).
[2]张军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D].中小学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