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承载视域下的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探讨

2018-11-08哈斯巴根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术高校改革

摘 要: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是反思高等美术教育起源和加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承载,保证课程本质是美术教育课程呈现复合性、交叉性和人文性的立体特征。本文从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文化承载的重要性出发,从文化承载的视域下探讨了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旨在使高校美术教育技术与艺术教育共存,从而体现了美术文学艺术文化的属性特征。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文化承载

一、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从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整体来看,仍注重艺术技能课程、相关艺术只存在理论和技巧的问题,尤其是中外艺术史、西方哲学、中国文化等一般文化课程理论都比欧美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少,存在着一定的文化理论差距,没有文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则是空洞而无味的,宛如空中楼阁,高校美术教育应加强艺术文化发展的标志,是与文化承载力密不可分的美术教育,但是美术课程的碎片化和缺乏系统性的安排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文化性,还需培养的高校美术专业人员不仅要设计和创造形式美,还要具有独立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前美术教育课程与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必然的问题。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需要传授传统艺术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育目标倾向于艺术理论、艺术文化的共同教育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艺术更具人文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思维动力。

二、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文化支撑

首先,让学生有更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完整的审美观。美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和文化熏陶人,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特定于文化环境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表现出来,透出西方艺术、古希腊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不同地域艺术文化的特色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的创新改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西美术的相关文化历史,在文化的渗透下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美学概念,从而为发展美术教育和后续艺术活动铺平艺术、美术文化的道路,进而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承途径。

其次,让美术教育具有更多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的艺术学习更加人性化。美术教育课程改革重视文化承载,使美术教育不再是单向的教学灌输式教学文化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审美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还使美术教学成为美术文化的创造性过程。

再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高校美术教育整体上借鉴西方美术教育体系,强调把握对象和表现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在课程设计中有西方文化思想史等文化课程,是文化的传承和艺术文化弘扬的融合,更有利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保护和地域艺术文化的传承。

三、高校传承文化教育改革美术课程研究措施

(一)美术课程建设的文化基础设置

美术教育基础课程不仅是美术专业的一门教学课程,而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多学科、紧密联系时代,应顺应新时代的潮流趋势,让学生在课堂上为美术观和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美术艺术文化基础。

(二)调整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广度

深化美术专业课程的深度,这也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如插图、漆画、陶器、版画、平面设计等。这些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绘画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了将文化渗透到这些课程中,教师应理清艺术形式的文化语境,描述技术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培养基础,将单一的绘画、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转化为一种复杂的文化活动,从而使美术教育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有效性。

(三)美术教育课程要从教科书中挖掘中国文化

美术文化需要被感知和认可,有必要在课程中采取文体、素描、研究等活动。国内一些高校开展了AR和VR风采集活动,学生在高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参观全球艺术圣地和著名艺术画廊和博物馆。在虚拟参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异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魅力,欣赏艺术作品和古建筑艺术作品所散发出的浓郁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入理解,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和学生挖掘和学习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展示地域色彩并加强了艺术理论的升华。

(四)构建完善的人文美术基础课模式

广泛地运用人文精神,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教学比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艺术与人文与生活艺术的联系。高校美术教育综合性教学将向学生展示一种伟大的文化艺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人文课程是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任务,应该遵循人文课程与艺术专业的相关基本工具原则。在人文教育中开设人文基础课程,通过创新美术课程结构的整合,从而构建相对独立的美术基础创新课程体系模式。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内容的宽容,高校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从单纯的艺术知识掌握转向文化承载和审美感知的结合。美术教育的延伸更为广泛。在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中,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宙飞.美术教育柔性对外文化传播的魅力与启示——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日本馆艺术课程为例[J].艺术百家,2015(2).

[2]汪滢滢.多元文化传播影响下美术教学的创新变革研究——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J].新闻爱好者,2016(9).

作者簡介

哈斯巴根(1963.08—),性别:男;籍贯:科左后旗;学历:本科;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有职称: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高校改革
创意美术
改革之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