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和探讨

2018-11-08张丽娟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反思探讨数学教学

张丽娟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变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变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一、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造具体情境

应力求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動有趣的活力。

教材中每一个实践活动或综合应用的主题,都为学生创造了内容丰富而情节生动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教材所选用的主题来说,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气象、旅游、体育、卫生、购物、饮食、存款、房屋装修等,可以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我想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能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并且充分而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比如,在一次组织四、五年级同学参加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在车上,就让同学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租车方案,孩子们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生活中的数学的认识。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注重学用结合

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数学要走进生活

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经历数学应用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例如:在学生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研究生活中的大量实例理解数的意义,学习数的读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购物,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变化规律和运算定理。学生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理解和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求知热情。

猜你喜欢

反思探讨数学教学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