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变化中发展
2018-11-08汤辽敏
汤辽敏
摘 要:新高考考试题型、考试要求有了很大变化,且初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要求大不相同,新高一学生如何学好政治课?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变化中求发展”的应对策略以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新高考;新高一;变化;发展
新高考考试题型、考试要求有了很大變化,同时初高中政治学科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要求上都大不相同,再加上中考的考试要求是开卷,所以新高一学生一上高一政治课就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手忙脚乱。笔者今年任高一政治课教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变化中发展。
1.上好起始课,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变化,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每次接手新高一学生,我并不急于上新课内容,而是在起始课中先介绍初高中政治课的不同。先从内容上介绍,我会把四本必修课的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介绍,当然不是仅限于干巴巴知识的呈现,而是结合最近的一些时政新闻、社会热点介绍,学生听得很感兴趣。下课了,他们会叽叽喳喳围过来,说高中政治课的内容比初中有意思多了,他们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学习兴趣由无到有,由浅到浓,怎么会学不好呢。有时候我还会特意挑哲学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观点碰撞来介绍政治课内容,这时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向往、羡慕的神情。这还不够,我会继续从应试和成长角度谈掌握政治课知识后就有“看天下事,论天下事,解决天下事”的本领了。这下好了,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学习欲望,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我再从考试要求上指出初高中政治学科的大不同,高中闭卷考的要求高。最后,引导学生学习态度要变化,要从初中学习时当它是一门副科变为高中学习时当它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地位平等的学科,要重视政治课的学习,要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2.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方法发生变化。中考开卷,学生课认真听了,考试时能找到对应的知识一般即可。高中闭卷考,对知识考查的要求高多了,除了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在此基础上,还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和活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学生课前预习方法、课堂听课方法、课后巩固方法都得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课前预习方法的变化。原先,有些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或者预习时就是简单地把书本翻看一边,高中不行。我一般事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要求书上有圈划印迹。有时还会事先制作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进行自学,除了书本作好学习的印迹,还得填好导学案上的相关表格内容。有时我会选择作业本中课本知识填空部分内容作为预习要求。各种形式都可以,但务必把这部分内容预习清楚,自己不理解的看不懂尤其要作好标识。这部分内容预习了,还得想想与前面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深理解。预习得成功的话,大部分知识都已经领会,听课效果就更好了。
其次,我们就得看看课堂学习方法的变化了。不能只带着耳朵听,要耳(听)、眼(看)、手(记)、脑(思)、口(说)协调统一起来。耳听主要是听老师和同学说的;眼要看书、看黑板、看老师;手记指及时把注意点、重难点、考点写下来并作好书本记号;脑思指听时要思考,不仅知道是什么,得思考为什么;口说指善于表达尤其是自己一些不一致的理解。这几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体。以我的课堂为例,我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得经常性盯着我看,走到哪视线到哪,我讲的内容要与预习比照,出入点、拓展点、重难点、考点、注意点及时记下,并要积极思考,多想为什么,如有不同见解或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说出来,要学会上课积极主动、师生互动、身心全动。
最后,课后巩固方法的变化。原先可能完成听课或完成一部分书面作业就可,新高一不行。书面作业得完成,非书面作业更得重视。书面作业时选择题有选择题的方法,材料题有材料题的方法。非书面作业口头背诵有方法,有根本大法,有具体方法。我常告诉学生政治巩固的根本大法是“宏观体系加微观知识点”,“宏观体系”相当于葡萄藤,“微观知识”就是葡萄粒了,把书本知识变成一树结满果实的葡萄架,想吃哪颗就吃哪颗,多爽啊!具体方法有不同书本不同方法,不同课型不同方法,不同题型不同方法等。不同书本不同方法,新高一我们要学习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两本书,《经济生活》可以按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分别对应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一单元,《政治生活》可以按主体“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对应第一、二、三、四四个单元。不同课型不同方法,授新课时侧重从现象到本质,适宜用归纳法,结合时政背景材料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除了核心句还要注重核心句后的二级知识延伸;复习课可以用演绎法,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展开,巩固时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贯通,加强知识的内化、深化并结合针对性练习题强化。总之,要厘清授新课、上复习课的区别,谨防新课复习课化或复习课新课化。不同题型不同方法。新高考增加了判断题题型,在讲课时要注重对概念的剖析,要把易错易混点讲解透彻,并在不同语言背景下作比较;复习时可要求学生把注意点内容归纳整理,以笔记形式保存下来,以便以后有据随时复习巩固,因为学生的记忆力不是很好,容易健忘。选择题与材料题是老题型,(已经有太多的老师研究,本人具体就不啰嗦它们的解题方法了)要注重考试要求(a\b\c)的解读:
a—识记:再认或再现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理解: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依据所学知识对现象做出判断。
c—应用:运用所学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分析、探究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并能运用学科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述。
以近几次选考题来看判断题不仅仅考a(记忆),也考b(理解);选择题集中于考b(理解)也考c(应用);综合题考b(理解)和c(应用),侧重c(应用)。一道组合选择题和综合题考多个知识点,多种能力要求,考试要求上体现知识综合和能力综合的统一。老师要以考试标准为依据把讲解要求把握到位,尤其要引导学生对材料的针对性解读,学会对应分析,学会知识的灵活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必修二《政治生活》选考以来不曾出现过材料题,但省考试院从来没有明确不考查,所以本人建议在新课教学时对这本书的材料题要求继续跟进,不过鉴于材料题考查重心的变化可以适当调整难度系数。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时政,学会从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完美蜕变,彰显学科素养。通常说的能力要求指的就是学生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有的选择题和综合题几乎都有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相当一部分来自去年和今年发生的国际大事。这符合《考试说明》中关于时事政治部分的要求“考试前12个月内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考试题目中经常出现如:基层选举、精准扶贫、营改增、绿色发展、两会、政府改革、三农问题、低头族、供给侧改革等、G20、英国脱欧、总统大选等。还有从考试要求看,生活现象和理论知识也是完全对应的,经济现象考经济生活,政治现象考政治生活和国家与国际组织。因此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在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中在原有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归纳为政治认同(有信仰)——对制度、意识形态的认同;理性精神(有思想)——参与社会的能力与态度;法制意识(有尊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共参与(有担当)——当家作主的责任与担当,这一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本質的走向,更是思想政治课的应然。我们在教学中要彰显政治学科素养,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要与时俱进,弥补教材滞后的缺陷;要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要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进而学会全面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总之,我们不能变成政治文件的传声筒或复读机,也不要只是进行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而是能够对国家政治生活基本要义做出理性的把握,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理性的态度触摸社会的政治脉搏,进而培养其独立的辨析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些体会在教学必修二《政治生活》时感受尤其强烈。2015年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刘逸冲曾经谈他学习政治的感想:“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思维模式,不再仅仅看到‘是什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和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且慢慢从纯粹的观察者逐渐进入到参与者甚至小决策者。比如,身边常见的居委会有怎样的法律地位?正在进行的基层选举究竟选什么?通过学习可以对一些国家运行中必要了解的政治经济现象进行认识和理解,有权利义务的意识并且履行自己在各领域的义务和权利。”这不就是我们老师想要的教书育人的结果吗。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是桥梁,我们是摆渡人,我们是引路人,教师要在变化中与时俱进,学生才能在变化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少荣.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李丛娜.谈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