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的诗人

2018-11-08陈占敏

关键词:杜甫李白诗人

陈占敏

杜甫是有意为诗立范的。比如七律,在杜甫之前并未成熟,杜甫以一百多首七律,为这一诗体作出楷本,他在严格的律法中“戴着镣铐跳舞”,既狂放又合于法度,偶尔违拗一下,成为“拗体”,我们仍然读不出缺失,只觉得别具一格。元稹作《子美墓铭》道:“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古人之才有所总萃焉。”的确,杜甫是集大成的诗人,古诗到杜甫,诸体皆佳,登峰造极,后人在这条路上攀登,只能笼罩在杜甫巨大的身影之下,望其项背尚且不能,更何况并肩齐驱呢?伟大的杜甫,像伟大的李白一样,后人只能够望而兴叹,不可企及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哪里只是写泰山呢,说他是自况心志,也未为不可。杜甫的豪迈壮阔往往会被人忽视,他只是轻易不出狂话不作妄语不自我膨胀罢了,杜甫的豪壮往往寄托在他的抒写对象上。杜甫有多首写马、写画马的诗,《高都护骢马行》《天育骠骑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等等。“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杜甫实在是以骏马良骥驰骋千里的豪纵,来抒发他的志向抱负。当然,结果又往往是悲观的:“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天育骠骑歌》);即便曾经驰誉天下,也终究晚景凄凉:“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至于那落拓的老马,则更加凄惨,令人心伤:“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谁还能想到“去岁奔波逐余寇,骅骝不惯不得将”(《瘦马行》),而今的瘦马,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一日千里呢?

总的看来,杜甫还是多写悲苦的诗人,他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的清新明快,他的“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兴奋明朗,只是短暂的一瞬,过后仍然是无尽无休的苦难悲叹。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句句警拔,因为他心中常怀着忧思,才会花泪鸟惊。他怜花也是惜人,惜人也正是怜花,在杜甫这里,是没有无情之物,没有无情草木的。“像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白丝行》)杜甫寓目便成诗,成诗便成好诗,有色彩有情怀,才情无限,尽善尽美。杜甫是绝不用俗笔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的追求,后世尤其是当代,也许会有人不以为然吧。其实,在现代化印刷术开动机器大量印刷文字垃圾的时代,杜甫的刻意求精,不应该被弃之不顾,倒应该格外重视了。我们缺的不只是杜甫的天才,还缺乏杜甫的精神。当代的诗,是如文一样,成吨成吨地倾泻着文字垃圾文字泡沫了。

杜甫的孜孜以求,语必惊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警句,令后人一再引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只有杜甫本人,才能说得出他那些粒粒珠玑的诗篇诗句是怎么来的吧,我们怎么能够进入伟大诗人的诗心,寻绎来龙去脉呢?我们一次次作着解读的努力,只是试图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尽力走近伟大诗人的心魂。

杜甫与李白不一样。李白以他的“谪仙”姿态,仗剑去游,豪情万丈,睥睨天下;杜甫以凡人修圣,他取的是常人姿态,步步为营,构筑着他的诗歌世界。尽管他对李白的理解比一般人深刻得多,“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不见》),他知道李白的仙人姿态有一部分是装出来的,是“佯狂”;但是,他到底比李白更為现实,更为谨肃。他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文章憎命达”,与其说是从李白那里得出来的结论,倒不如说是他本人的深切感受。他在《陈拾遗故宅》中写“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也不必仅仅看作他是对陈子昂的感怀,那何尝不是他的自我况味呢?

论身世遭际,在历代诗人中,杜甫不算是最悲惨的,可他也算是不幸者之一了。他怀揣着报国理想,直至老病残冬,仍然惦念着朝廷社稷,“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冬至》),不肯放下他的济世抱负;可是他一辈子都未居庙堂之高,他纵有天大的才华,皇家也不肯重用他。他固然没有遭受过贬谪流放,没有过牢狱之灾,可是他怀才不遇,颠沛流离,也够他忍受的了。也许,上天就是要这样成就一位伟大的诗人吧。正是在战乱频仍流离失所辗转四方中,杜甫留下了他不朽的诗篇。诗人的不幸,成就了后人的幸运,我们得以在杜甫诗中一再流连,迷而忘返。“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高官达人,皇帝大臣,去了也就去了,杜甫的诗却如江河奔流,万古不朽。

对杜甫诗的评价,无论加以怎样的赞语,都不会谓高。不写那些忧国忧民的大题材,日常小诗,杜甫也能臻于妙境,令人喜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独步佳境,诗亦独步风骚,情致怡人。“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病后遇王倚饮赠歌》),家常话语人诗,念来令人心酸。“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夜归》)短暂的欢乐,杜甫也会舞之歌之,狂放一回,自得自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的家常日子,也有欢饮笑语;与伟大的诗人一度为邻,是天赐邻人的好运了。而杜甫是如此热情待客啊:“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如果知道了杜甫老病后的心境,便不会为他这样的举动发笑,而只是益发伤心了。“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客。”(《暮登四安寺钟鼓寄裴十迪》)伟大的诗人到了病体独撑的时候,他也是害怕孤独寂寞的。作诗遣兴,却不能排愁。“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杜甫作诗,是与李白喝酒一样的,李白不是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吗?

那是杜甫的一段黑暗的日子,他的黑暗,当然不仅仅来自于他自己的老病。他身居乡野,惦念的仍然是庙堂之上。“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朝廷纵然负我,我绝不负朝廷。像杜甫这样执着的诗人,此前曾经有过,那是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样的传统会一直流传下去,直到把中国的文人碰撞得头破血流,也还是痴心不改,子规啼血,要把心整个啼出来。其实,杜甫惦念的不只是朝廷,他惦念的是由朝廷主宰的这个天下,黎民百姓,他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实现,不是还要呼吁朝廷,由朝廷来实现吗?在杜甫的心里,在历代文人的心里,朝廷就是天下,一姓之国也就是万民之国,不能用后世知识分子的观念去看他们。“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愁》)杜甫忧愁万斛,回肠九曲,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出那重重黑暗。

多么想多读一些杜甫欢快的诗篇,不是为了我们的阅读愉快,而是为了让伟大诗人的心轻松起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可算是吧;“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也算是,即事成诗,成诗便成绝唱;“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即事》也是。笑舞一回丝锦缠头的杜甫会是什么样子呢?“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虽无欢歌,家常日子的安宁也殊为难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好像也要放纵了;其实他又哪里能够真正做到呢?“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的一刻快乐,只是他强作欢颜罢了。杜甫的牵挂是这么多。他惦念着妻儿,《月夜》有怀:“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他思念着朋友,短暂相会一别不见的李白令他一再惦记,由春日忆记到冬日。“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冬日有怀李白》)。白日有怀,入夜有梦,他的梦李白一写再写。文学史上,诗人作家之间,像杜甫对李白这样的情意,实不多见。

杜甫还有离散的弟弟,让他一再怀想,常常形诸诗篇。他孤身在外,便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家乡的一切都是好的。得到一封家书,便欣喜若狂,接下来却又是无边的愁苦,“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发阆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羌村》)家里的情况也许比想象的更糟。“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这时候再来追忆自己独身在外的愁苦,似乎不合时宜了。“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投简成华两县诸子》)“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忆昔行》)那一切毕竟是往昔了。

杜甫的诗,是一个时代的史诗,也是他自己生命历程的记录,他的心灵史。杜甫写诗,是要把自己的点点滴滴写进去的。“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这是叙写血缘;“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寄薛三郎中据》)这是自叙现状。杜甫的送别诗,把自己摆进去,就避免了那些套话、俗话的老套子,写出了新意。“子何面黧黑,不得豁心胸。”(《赠苏四篌》)“别我舟楫去,觉君衣裳单。”(《别董颋》)注意到了友人这样的细节,点滴人微地写出来,是会令人感动的,不是套话敷洐,令人生厌了。

杜甫关心的当然不仅仅止于柴米油盐咸淡冷暖,他关心的是大干世界万事万物。“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李潮八分小篆歌》)由舞剑而书法,杜甫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诗词歌赋,自然是杜甫更为关心也更能道出真谛的。《丽人行》《骢马行》,由美人而骏马,“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骏碨礌连钱动。”一经杜甫着笔,就生动逼真,无以复加了。仍然是写美人,“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就不是《丽人行》的明丽,又归于悲愁了。

当然,最令杜甫牵肠挂肚怎么也放不下的还是民瘼国事。“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野老》)垂垂野老,远离朝堂,他还是惦念着失地未能收复,生灵遭受涂炭。“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秦州杂诗二十首》)战事吃紧,民生凋敝,为了天下太平,生民安宁,杜甫一时也顾不得征儿牺牲了。至于收复了失地,结束了战乱,随后而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太平盛世”,杜甫还来不及考虑。“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的亲身遭遇,已经让杜甫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乱之苦,更别提那令人难忘的“三吏”“三别”了。“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杜甫痛恨的是乱兵四起,杀戮无辜。他官卑位低,不能到朝廷上剀切启奏,然而“虽乏谏诤姿,恐君有所失”(《北征》),杜甫的忠君爱国思想至死也不会丢掉。

还不能用当代人的观点去考察杜甫忠的是哪一姓的“君”,爱的是哪一家的“国”,即便当代诗人,当代作家,也经不住这样的拷问啊!我们已经距杜甫的时代又往前走了一千二百年,如此之长的时光,有时候仿佛是白走了。杜甫有知,会嗤笑我们的吧。当代诗人作家有时候还会自封为“人民的诗人”“人民的作家”,在杜甫面前,都应该深深惭愧。杜甫,才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选自2016年10月9日《烟臺晚报》)

【悦读地图】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大大赞赏杜甫“人民的诗人”。郭沫若承认杜甫是人民的诗人是有道理的,道理在于杜甫写出的诗歌不仅代表人民的意愿,也表达人民的不满和理想、愿望,表现了人民的疾苦和期冀。他的作品主题是人民,思想是为了人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作品饱含对饱受苦难的人民的深深同情,对官吏给予人民的奴役和迫害的深恶痛绝。因此杜甫的确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猜你喜欢

杜甫李白诗人
登高
“诗人”老爸
愤怒
诗仙李白的归宿
绝句
倒下的那一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