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上
2018-11-08徐元鸿
徐元鸿
毛泽东写文章不发空论,总是在落笔之前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形成了毛泽东文风的又一个鲜明特点:重在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所做的大量调查,对于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些调查中,有很著名的寻乌调查。1930年5月,红四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寻乌县城,毛泽东利用红四军分散在安远、寻乌、平远发动群众的机会,在寻乌接连召开了10多天调查会。参加调查会的有部分中级干部和基层干部,1个穷秀才,1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1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共11人。从调查会的人数和天数判断,毛泽东平均听每个人说了近1天的话。毛泽东把这次调查的结果整理成了《寻乌调查》,内容包括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共5章39节,8万多字。寻乌调查的结果为确定土地分配中用“抽肥补瘦”办法限制富农的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毛泽东后来在回顾寻乌调查时指出,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1930年5月,毛泽东总结自己多年调查研究活动后完成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其中提到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科学论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信条。一年后,毛泽东又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口号,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毛泽东一贯倡导搞调查,先调查后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例如,《反对本本主义》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改造我们的学习》指出,“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他在1948年4月8日所写《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强调关于占领城市后的政策时指出,“要等市政管理有了头绪,人心已经安定,经过周密调查,弄清情况和筹有妥善解决办法的时候,才可以按情况酌量处理”等,都极具启发意义。
搞调查“要亲身出马”
掌握具体情况离不开亲自调查,这是毛泽东搞调查的一个基本原则。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亲自调查研究的机会,甚至包括吃饭、读书、散步等零碎的时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讲到调查的技术时指出,搞调查“要亲身出马”,“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毛泽东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是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堪称个人进行调查的典范。他后来回忆说,他是以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进行寻乌调查的,他称这些被调查的人,包括中下级干部、穷秀才、破了产的商会会长等,都是他可敬爱的先生。二是要亲自写调查提纲。拟好调查提纲是搞好调查的关键环节,毛泽东经常亲自写调查提纲。例如,以写信形式为工作人员拟定调查提纲。1959年4月7日写给汪锋的信,包括了当时涉及藏族情况的13个需要了解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调查提纲。1955年12月21日所写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则是毛泽东以中央通知的形式为全国各地拟定的调查提纲。1959年,中央准备在庐山召开会议,毛泽东亲自为会议开列讨论题目并反复修改。三是自己做调查记录并亲自整理。毛泽东特别强调要自己做记录,他指出,“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整理调查记录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1930年10月,毛泽东在赣南兴国县做了调查,他在1931年1月26日所写的《〈兴国调查〉前言》中说:“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四是要注意日常实践中的调查。在工作生活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是调查“要亲身出马”的更高境界。毛泽东之所以在为革命事业撰写文章时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必说,正是因为他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了全局性、深层次的问题。
“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
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情况,必须要突出重点,选准典型,深入调查,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这是毛泽东搞调查的突出特点。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写道:“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通过开调查会、登门拜访、直接观察等调查方法,毛泽东对寻乌进行了细致地剖析,深入地了解了城镇工商业的发展情况,積累了研究城镇问题的相关经验。关于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他还指出,“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毛泽东始终坚持重要的工作要深入调查、长期调查,从不含糊。1960年,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强调指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重要问题长期关注、深入研究,这是把问题研究透彻进而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调查地点的正确选择,是一切调查成功的基础。开展深入调查一定要选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点或案例,以保证调研结果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更为普遍的适用性。毛泽东调查地点的选择有着鲜明特点。一是多选择有过实践经验的地方。湖南农民运动的实践经验丰富,毛泽东选择湖南作为农民运动考察地点,在进行深入调查后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二是多选择几省或几县交界处。毛泽东选择寻乌做大规模的调查,是因为寻乌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同与之相邻的几个地方甚至更大地区具有相似性。三是多选择陌生领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复杂、困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这篇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正是毛泽东在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工作汇报后的直接成果,是毛泽东在相对陌生的领域开展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的典范。
(未完待续)
(作者系武警河南省总队政委,武警少将,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赵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