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饼子”餐桌沉浮记

2018-11-08李景洲

党建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细粮公主岭市饼子

李景洲

我的家乡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这里是全国玉米主产区。乡亲们习惯把玉米叫做“大苞米”,把玉米面烙成的一种馍馍叫做“大饼子”。在我的记忆中,“大饼子”时而不见、时而少见、时而多见,时而被人们忘却,时而又一身光环。作为一名“50后”,我见证和亲历了“大饼子”的几度沉浮。

我出生后的几年,正赶上国家的困难时期,根本见不着“细粮”,最好吃的主食就是“大饼子”了。而“大饼子”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只有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是赶上传统节日,才能在餐桌上看到“大饼子”。当时的我由于年纪小,可以在餐桌上和客人一起享用“大饼子”。但当“大饼子”不太够吃的时候,爸爸就会叫妈妈提前把我抱下桌。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童年记忆中。

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了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当时的粮食产量比较低,生产队的余粮很少,“大饼子”依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主食。为了能把肚子填得饱一些,乡亲们常常把苞米面做成苞米粥,而时有时无的少量的“大饼子”主要分给了壮劳力和小孩。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家乡的生产队纷纷采取分组经营的方式,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每人的口粮也由360斤皮粮增加到480斤,后来又增加到520斤,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个时候的“大饼子”光顾人们餐桌的机会明显增多了。

1983年,我的家乡全面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全部承包到户,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大饼子”也不再“千呼万唤始出来”,而是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以前的“大饼子”,是用“大苞米”皮粮磨成苞米面做成的,口感和营养都不理想。现在是把“大苞米”去皮,磨成碴子,再摻些黄豆后磨成苞米面,这样做出的“大饼子”,不但颜色纯正,而且口感香甜,营养丰富。

进入90年代,农民的钱包一年比一年鼓。富裕起来的乡亲们在不断改善衣、住、行的同时,“食”的改善也令人记忆深刻。最明显的就是“大饼子”风光不再。经济上有底气的乡亲们开始追求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开始青睐“细粮”大米、白面,开始青睐肉、蛋、奶。乡亲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开始想吃啥就吃啥。

近些年,乡亲们的消费观念和饮食理念又悄然发生了变化。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乡亲们开始讲究荤素搭配,而且很多人崇尚以素食为主。在主食方面,乡亲们又重新认识了“大苞米”的养生保健作用,知道了“大苞米”不仅包含人体所需的磷、钙、镁等多种元素,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于是,“大饼子”又一身光环地重回餐桌,与其它“细粮”主食分庭抗礼。就连多年在城里生活的姑姑和表妹,每逢回到老家,不稀罕鸡、鸭、鱼、肉,点名就要吃“大饼子”,而且回城里的时候,还总是要带上一些,给家里的其他人分享。每当我们开玩笑说她们“连吃带拿”时,她们总是说:“没办法,城里人就缺这个!”

苞米面“大饼子”的每一次沉浮,都是家乡人民生活越变越好的真实反映。现在,“大饼子”还将陪同我和我的乡亲们一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起迎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司法所)

(责任编辑:王仁锋)

猜你喜欢

细粮公主岭市饼子
饼子麻花故乡情
绿饼子
公主岭市集中培训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试点校
公主岭市举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粗粮不宜细加工
包里还有一个饼
建设施工用油渴盼“细粮”
自主探究,促进层次理解
公主岭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