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片代表我和中国的缘分”

2018-11-08李虹

环球时报 2018-11-08
关键词:情书青春人生

本报记者 李虹

“拍完《情书》已20多年,兜兜转转,我想重新创作一个关于‘信的故事。把这份礼物送给中国观众。”日本导演岩井俊二这样说道,他执导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将于11月9日在华首映。头发齐肩有点凌乱,一副黑框眼镜搭配灰色长款风衣,几天前在知乎盐沙龙的活动上,这位有着“青春片教父”之称的日本导演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如图),他说:“《你好,之华》浓缩了我从小到大的各种经历想法,关于遗憾,关于错过,关于人生。”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错过

提起岩井俊二,不能不说那部经典电影《情书》。电影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展开,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舒缓的笔调细致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23年后,岩井再次以“提笔写信”为切入口,《你好,之华》由此娓娓道来。岩井告诉记者,“因为有‘信,所以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情书》,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和主题。希望观众在电影里能找到青春的样子,看到人生的故事。如果能享受电影里的世界,就再好不过了。”

岩井的电影里一直都不缺少错过,比如《情书》中两个“藤井树”之间的错过,《四月物语》中“卯月与武野藏”的青春与错过。在问到为何执迷于这个主题时,岩井回答说:“我的电影确实有不少错过,但是《你好,之华》除了错过,还有相逢和因再会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姐姐袁之南离世的那个清晨,只留下一封信和一张同学会邀请函。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往日的记忆苏醒,但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错过未必是件不好的事,而再会的感觉也很美好,我的电影常在这两种情感中徘徊。”

感受与中国的羁绊

岩井俊二的作品出现过很多中国元素,比如《花与爱丽丝》中,爱丽丝用中文说“谢谢你”“我爱你”,还有《燕尾蝶》中出现的邓丽君的《南海姑娘》,而《你好,之华》干脆搬到中国来拍。岩井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融入我这些年来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也代表了我和中国的缘分。”

在异国拍成一部电影并非易事,岩井俊二与陈可辛的合作促成了这部电影的“落地”。陈可辛表示,最初看剧本时便深有共鸣:“这部电影探讨了一些人生命题,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会遇到诸如成长、梦想、爱情与家庭等各种各样的困惑,而主角们在经历人生许多不如意后还能够怀有希望,这种乐观与温暖正是岩井俊二电影一直以来所传达的。”

在谈到中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时,岩井表示,我第一次来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为拍《燕尾蝶》,拍摄团队在亚洲走访过很多地方。上海那个时候到处都在大拆大建,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密密麻麻的人,我被那个场景深深震撼。对当时的我而言,中国虽然离日本不远,但在我的心里仍有距离。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来中国,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渐渐发现自己被中国的某些东西牵引着,也许是因为我的母亲出生在中国,我越发感受到与这片土地的羁绊。

文化差异需要调整

岩井俊二最初创作这个故事是想给中国观众看,觉得让中国演员来演,应该不会有挑战,但拍摄时他才发现中日文化上的很多差别。例如,影片的开头是之南的葬礼,“这跟日本完全不一样。在日本举行葬礼要花一天时间,换到中国,一上午就结束了。”不同的环境设定很难表达出原有的剧情和深度。

岩井表示,“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剧情和拍摄方式)并不简单。最让我困扰的是电影里一些回忆镜头,30年前中国的场景和当时的日本完全不同,比如最初的回忆场景里本来想拍宠物狗,但事实上中国当时养宠物的很少见,所以便剪掉了这个部分。再比如中国之前有独生子女政策……整个拍摄下来我也长了很多见识,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岩井说话有一种不急不缓的调调,和他电影的节奏如出一辙。他用镜头讲述着自己对遗憾和错过的理解,也道出了对青春和人生的思考。“也许青春本就不应该被框定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而是一次次或怦然心动,或奋不顾身,或转身别离的人生体验。而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失去和遗憾的意义,才能真正拥有这些回忆。”▲

猜你喜欢

情书青春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6万字的情书
暖暖的等
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独一无二的你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