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探究
2018-11-07王克艳
王克艳
摘 要: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理念下,讲练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其数学能力的关键。所以,在此通过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内容,让课堂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课堂练习;有效性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提高农村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根据情况,设计练习要有层次性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学生相比较城里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班同学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根据不同学生,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层次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要老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设计符合不同学生水平的练习,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核心理念,就能把基础题和发展思维题给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通过有效练习得到提升。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内容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练习题:(1)在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运用公式,口算其他图形面积;(2)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和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哪块土地的面积大?请用公式计算;(3)给学生们每人发一张同样的书签,让学生估算后,再量出实际的长和宽,用公式计算,增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这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其中的一道或两道,慢慢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使他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也使练习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达到对难点知识的层层剥离和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实现有效练习的目的。
二、拓展思维,练习设计要有多元性
1.拓展思维,多元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情况给学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适量的拓展性练习,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了“倍的认识”后,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设小汽车能够乘坐5人,大客车乘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7倍,大客车能够乘坐多少人?”让学生联系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小汽车、大车进行计算。如此,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对学习非常有利。
2.改变形式,灵活练习
在教学中我們发现,小学中年级数学练习题的形式非常丰富,如,书面练习、采用板演练习、操作训练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老师要根据内容需要,灵活改变练习的形式,发挥每种练习的作用,避免机械练习,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比如,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进行操作性练习,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计算题的练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题,进行竞赛式的练习,看谁做得又准又快,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灵活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寓练于乐,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思想、智力、潜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好奇心强,对新颖的各种问题,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达到练习的目的。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和可能性,把习题设计成儿歌、游戏、探险、闯关等活动,开展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实践练习等。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分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这样,既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又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对教与学来说都是积极的推动。
总之,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方法,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根据内容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有层次、有趣味的练习,就能达到练习的有效性,改变小学数学固有的练习模式,刷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2]刘传敏.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学生之友,2010(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