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童真童趣,写真事真情
2018-11-07梁佩云
梁佩云
一、(脑际有课标)通读教材,把主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了课标关于第三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发现语文规律,学习表达方法”是三学段中阶段性较强,最为显著的目标之一。
我将在下面的单元分析中侧重来谈此目标的实施策略。
二、(眼里有文本)纵观单元,明目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文体风格的课文。导语在前,布置学习内容;课文在中间,铺垫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在最后,要展示学习成果。各部分内容,前后联系,环环相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预习提示的“导读”,总结归纳的“交流平台”,实践练习的“习作”中都强调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1.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丰富语言积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我将以观童趣,品童味,悟童真,写童乐的步骤实现单元目标。
三、(心中有学生)品读课例,谈落实
(一)点亮“词语”双眸,观童趣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在学生借助注释对诗词内容大致了解之后,我抓住“醉”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体会“乡村景致,令人陶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也会使老人陶醉在幸福之中”。“作者看到这温馨、闲适的田园生活,怎能不醉?”在学生的声声吟通中“醉”。
(二)转动“研读”大脑,悟童趣
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本,课堂上即使看似平静,但探求着的脑筋照样转得咯咯响。
1.唐吕岩《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让我们感受到令人羡慕的自在,恬静生活。
教学中,抓住“弄”字,体会诗歌情趣。“弄”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换后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替换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用词的准确、生动。
2.《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小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啊,描写多生动啊!竟然自己的牙齿都动了起来,甚至读者读时牙齿也变得不自然起来了。这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典型范例。
教学时,我先请同学们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其次,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并鼓励其简单批注体会、感悟;然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开启“句段”双唇,诵童趣
《童年的发现》“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这跟“我”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開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教学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深入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及其情感。
四、挥动“运用”文笔,写童趣
薛法根老师曾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光说不写,学生练就了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只笨手。”我们的课堂,既要学“语”,又要“习”文,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选择“以读带写”或“以写促读”的写作点,给学生创造写的“空间”。
1.《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文眼,“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引领学生走进、研读文本,体会并做仿写练习。
“祖父的园子”在学生的笔下顿时明亮绚丽起来,引导学生感悟,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此时再来读读对祖父园子段落的描写,才会更加有滋有味。
2.诗歌《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点。随后一起模仿,写出自己的美妙想象。为了紧扣单元主题,场景放置在“可爱的校园”中。
这样充实的一节课下来,我由衷地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训练也不例外。
3.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难忘的童年”。扎实的课例教学,已为这里的表达打足了底色。鼓励学生应用这些表达方法表达,完成习作。
五、迈开“阅读”步伐,走进语文世界
教材仅仅是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的一枚铺路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有赖课外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1.在教学完《古诗词三首》之后,鼓励学生搜集、诵读、积累有关写童真、童趣的诗词,组织主题活动等,激发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2.《冬阳·童年·骆驼队》,阅读资料袋后,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也可以集体阅读片段,以激发其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学习完《儿童诗两首》之后,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等活动,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4.在“回顾·拓展二”中,有“课外书屋”。我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真实、朴实、扎实地教语文,才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威廉·布菜克说:“从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在一朵花里看到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每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就像一粒沙,能通过它看到天堂的一朵花,师生从中读到了“无限”,收获了“永恒”。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