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析
2018-11-07张星灿
张星灿
摘 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教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尤为重要。作文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利用作文的形式表现自身的生活,我们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来说,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累。最后再利用情感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利用以上方法,可以使學生的作文贴近生活、内容充实、感情饱满,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课外阅读;情感表达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适宜学生接受、便于在教学中开展、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建立在利用作文反映自身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利用生活化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总结生活进行写作的方法。其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我们为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后,学生的写作作品要体现出自身的思想感情,我们利用情感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方法。以下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
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教学的基础首先是让学生的作文作品能够贴近生活,能够展现自身的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学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对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应该努力为学生寻找生活元素与作文的切合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题材进行体现,并利用文字的方式转化为作文作品。我们在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作文作品能够反映自身的生活实际,能够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事物,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例如我们指导学生,每当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件的时候,就利用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之后在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生活细节提炼出写作素材。我们还组织学生回忆自身生活中难忘的事件,进行生活化作文写作创作,让学生习惯利用文字的方法表现自身的生活;以及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走出课堂观察生活现象的过程,寻找写作素材并完成观察写作,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了真实的生活元素。
二、利用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如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阅读积累,而课外阅读活动则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对其中的文章结构、主旨思想、表达方法、优美语句等要素进行有效记忆,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对其加以借鉴和运用,以提升写作水平。所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对少年版《三国演义》进行课外阅读,并为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技巧指导。学生在阅读过后,他们的作文作品中往往就能够引用《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使学生的作文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我们组织学生对《论语》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论语》名句,不时在作文作品中进行引用,在提升作文质量的同时,也对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身思想感情
学生在具备基础的作文能力之后,我们的作文教学指导,要向着培养学生利用作文充分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目标而努力。利用作文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是作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自身情感,勇于将自身情感通过作文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完成具有感情色彩的作文作品。
例如,我们组织学生以“我的星期天”为题写作一篇400字的短文,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星期天的真实生活进行写作,叙述自己在星期天都做过哪些事情,真实反映自身在课余时间的状况。学生王某想要写他在星期天跟妈妈去花鸟鱼虫市场,买到一条心爱的金鱼的过程。我就对他指导到,先描写自己和妈妈前往花鸟鱼虫市场之前的心情,作为之后的铺垫。然后仔细描写买金鱼时候的过程,表明自己对金鱼的喜爱。最后重点体现将金鱼买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妈妈的感谢心情,完成整篇作文。这样的写作过程能够以买金鱼事件为中心,有效反映了王某的思想感情变化,体现出王某的思想感情。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写作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积累,最终写出能够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作文作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要本着适应学生接受的原则,为学生进行利于其学习、便于其应用的有效教学,从而不断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化教学、课外阅读与情感化指导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上旬),2015(1):172-173.
[2]李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有关对策探析[J].教育(文摘版),2017,6(9):28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