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人分饰两角 是提升品质还是降低品质?

2018-11-07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6期
关键词:双胞胎影视剧哥哥

《脱身》中陈坤分饰双胞胎兄弟,《白夜追凶》中潘粤明分饰双胞胎兄弟,《左轮手枪》中林永健分饰双胞胎兄弟,《密使》中于震分饰孪生兄弟,《华胥引》中郭珍霓分饰孪生姐妹,《扶摇》中林静分饰孪生姐妹。这种表演方式似乎越来越多。对于一人分饰两角,不知道是提升品质还是降低品质?

降低品质的是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怀双胞胎的概率大概在1%到5%,但是在影视剧中,双胞胎出现的概率应该有10%到50%。为什么影视剧易产双胞胎?增强情节的戏剧性,增加宣传卖点……这些都是原因,而演员和观众也似乎将饰演双胞胎当成了检验演技的一种方式。但在这种检验之下,真正演得好的屈指可数。

最近陈坤的《脱身》就引发了争议,为了演好浪子哥哥和博士弟弟,陈坤下了不少功夫,他称自己演哥哥时会使劲动眉毛,演弟弟时则不动眉毛;哥哥说话速度快,弟弟说话速度慢;哥哥疯兮兮的,弟弟害羞呆萌……但是这一系列刻意的区别被网友一句话就给“破解”了:戴上眼镜就是弟弟,摘下眼镜就是哥哥。而且剧中兄弟俩的服装也反差极大,让观众感叹感慨这俩双胞胎太好认!相比之下,潘粤明在《白夜追凶》中饰演的双胞胎则备受肯定,二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观众能够很清楚地通过演员的小动作和一些细微的表情来分辨两个角色,精湛的演技令人叹服、

在如此多的一人分饰两角中,要想脱颖而出,除了演员本身的演技外,剧本的设计、细节的描写非常重要。当一对双胞胎只能靠造型、语言来区分,演员还有什么发挥的空间?而且关于双胞胎的影视剧早已有了一堆套路:一是身在两个敌对阵营,假扮对方“反卧底”,或者一方执迷不悟,另一方大义灭亲;二是性格、职业、社会地位反差极大,像“王子与贫民”、“公主与女仆”之类的设定比比皆是;三是不管兄弟还是姐妹,总会爱上同一个人,因爱成恨的戏码轮番上演。如此为了双胞胎而双胞胎的故事,又能吸引多少观众?

双胞胎的影视剧要想做得好看,不一定非要一人分饰两角,像《绝代双骄》里的双胞胎兄弟小鱼儿与花无缺,影视剧翻拍了无数遍,哪一部让一人分饰两角了?无论是梁朝伟、吴岱融版,还是林志颖、苏有朋版,都堪称经典之作。归根结底,影视剧最重要的还是故事,如果故事苍白无力,哪怕一人分饰三角观众也不买账。

口程戈

没有金刚钻别演双胞胎

双胞胎快成谍战剧的套路了,这些电视剧中,双胞胎一般由一个人饰演,当然一人饰演有好处,就是长相一样.但是有问题,如何来区分两人呢?大家对双胞胎的第一印象一般是“他们是一样一样的”,但编剧一定要把剧中的双胞胎写得不一样,性格反差极大。在剧中,常常是一个是好人,一个是坏人,或者一个是我方的,一个是敌方的,这样演员才好表演。

在本人这些年的采访经历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过演双胞胎的演员,他们谈到表演时,常常会用分裂来形容,当然有人会专门给两个角色设计出不同的东西,比如哥哥是中式打扮,弟弟爱穿西装;哥哥眼神坚定,弟弟眼神游离;哥哥语速快,弟弟语速慢。用一些外在的东西来让观众能区分,同时,注重角色内心刻画等等。不过基本上每位演员都表示,拍摄得很辛苦,甚至有时候导演和演员都会糊涂,到底是演到哪儿了?会把兄弟俩给弄反了。当然,这种角色的反差对演员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好的演员是需要接受这种挑战的。

但是,一人分饰两角,在这些年的影视剧中,少有极佳的成功者,印象中,于和伟在《局中局》中演的双胞胎还行。于和伟在剧中不仅要演哥哥周英文和弟弟赵天宇,哥哥还要担当弟弟的替身。两个人物、三种演绎方式,于和伟演得异样的精彩。本人还保留有一段当年对于和伟的采访,他说:““演双胞胎,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但是我有一个愿望,我演了5年话剧,我要证明给观众看,我有能力。在开机前,很多人提建议,说双胞胎要不要用造型稍微区分一下,比如哥哥脸上有个痦子,或者在说话的口音上有明显的不同,我说不要,我就想赌一把,不用这些区分,而是光靠表演区分,这样可能有风险,但我有自信。《局中局》是我创作上的一个小高峰。后来有人评价说,在中国,能通过表演把两个个性完全不同的双胞胎塑造得活灵活现的,很少有。”

确实少有,以致一人分飾两角的电视剧,我认为在作品情节不精彩的情况下,基本是在降低作品品质,因为大多的演员没有金刚钻,难以完成那种挑战,反而露出了表演上的破绽。包括《脱身》中的陈坤,他是好演员,然而,看他在剧中的表演都觉得累得慌。

口平沙

双胞胎虽好,多了也疲劳

不知啥时候开始,电视剧中的双胞胎日益多起来,甚至可称流行起来。正在热播的《脱身》中陈坤饰演了双胞胎兄弟,《白夜追凶》中潘粤明也是如此,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也有一对孪生美女姐妹。观众最初对影视双胞胎现象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日久天长难免不审美疲劳,这个现象还是需要影视生产单位多加留意的。

这里可以设想一下创作机构唱响“双胞胎”的用意,也是蛮有意思的。

第一,剧情需要。谍战剧中,双胞胎往往可起到出奇制胜的奇效,用用无妨。这样编剧就可挖空心思巧设各种脑洞桥段,对拓展剧情不失为奇招。偶像剧美女克隆一分为二,似乎可以制造双亮点,还可以一张漂亮脸蛋塑造迥异性格,可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商业路线走得很溜。在电视剧市场博的就是收视率,无可厚非,只要别胡编乱造制造极端离奇剧情,多数观众是可以接受双胞胎剧情的。拿《人民的名义》来说,剧中由胡静饰演的高小琴、高小凤双胞胎姐妹在戏份轻重上就把握得合情合理,值得称道。

第二,从演员角度来说,大多数演员也愿意一人饰演二角,一可过足戏瘾,二来也是对自己演技的一个自我挑战,不妨一试。只是不少演员很难娴熟驾驭双角色,经常把双胞胎演成了一个人,或者一个饱满,一个干瘪,这对演员来说可能是门新的课程。尤其是现在本色演员似乎越来越多,经常把千角演成一角的也不是没有。对这类演员来说,最好还是“单胞胎”会更令人信服。

第三,对于制片方来说,一个演员饰演双胞胎在演员片酬上应该是一小于二的简单加减法,经济上也很合算,再者为某个演员另找双胞胎也实在没必要,外形高度相似的也很难找,实在没必要。

第四,从观众角度来讲,其实还是很希望一人演两角,可以怀着好奇心,看看某某演員到底能演成啥样,不希望自己傻傻的分不清谁是哥哥和弟弟,谁又是姐姐和妹妹。

还是这句话,市场和剧情需要双胞胎露脸,但别泛滥成灾,演员对双胞胎角色把控不好的话,不但给拍摄带来难度,日子长了,观众也会大倒胃口,也就没人买账了。

口毕明

都玄幻去了谁还关注现实生活

有段时间了,电视荧屏和网络视频上,玄幻题材的影视作品像赶集似的一部接一部地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客观地讲,不少玄幻剧还是坚持打造中国元素的,此外,鉴于玄幻剧的特质,不少玄幻剧在服装、化装、道具、灯光等方面还真是下足了功夫。再加上高科技电脑动画的手段,尤其是各路俊男靓女的加盟,使得很多的玄幻剧一登场便炫彩夺目,观众颇有“亮瞎眼”的感觉。

然而,玄幻剧的过度生产,对于整个影视剧生产制作行业来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首先,玄幻剧不是科幻剧。科幻剧尽管有幻想的成分在其中,但一个科学的“科”字,就成了它的创作基础,科幻剧一定是建立在某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而对未知的科学领域展开探索与幻想的影视剧作品。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蕴藏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间。玄幻则不要太多的生活基础做创作背景,说白了,就是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着性儿的飞吧,至于接不接地气,那可悬的乎。但是不知我们是否发现,这种没有生活根基做依靠的想象,其实是菲常“抄近儿”的,说白了,就是偷懒,不用生活积累,瞎想去吧——这样,创作起来,省力,表演起来,省力……试想一下,一种文艺形式,如果各个环节都省力了,那这个作品,包装得再光鲜,也菲常苍白,成不了经典。

还有一点,如今出演玄幻题材影视作品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年轻艺人。大有只要能上一部戏,自己就能出名的态势。其实,这才真是要毁掉自己的歧途啊!纵观国内国际知名的表演艺术家,有谁不是靠着在生活中丰富的体验,以及对生活本身深刻的理解,通过自己有血有肉的表演才走向成功的。倘若他们中很多人也都去玄幻了,没人关注现实生活了,那我们还能看到《摩登时代》《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以及《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暗算》《情满四合院》等优秀的中外影视作品吗?

奉劝一下当下的年轻艺人,生活本身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深地扎根其中,用心观察体会生活,才能产生对于生活、对于角色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有成熟的表演功力。要都挤在玄幻剧的这条道儿上,那大家的艺术生命也就悬了。

口李雄峰

猜你喜欢

双胞胎影视剧哥哥
快乐的双胞胎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双胞胎交朋友
哥哥什么都知道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成对的杂技演员
犀牛哥哥道歉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双胞胎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