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018-11-07许春艳
许春艳
摘 要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推出了新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受到重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意义重大。但在新会计制度的行业背景下,仍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本文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详尽阐述。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两类,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相符,能够准确记录和监督预算执行的过程,可以说财务管理将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能够保障财产管理的完整性,让事业单位尽快完成收支预算,进而促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通过货币计量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真实的反映,并以相关的系统为辅助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最优化管理,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不断扩大,涉及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控制机制等方面,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确保财务管理符合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使财务管理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管理数据和决策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盈利并不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目的,其主要是为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其使用资金几乎来自政府的无偿补贴、拨款,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不太重视对这些资金的管理。而随着市场体制的优化、改革,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也涉及国有资产的经营,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入,然而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导致他们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缺乏财务预测及控制管理
鉴于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来源的无偿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过度重视财务预算而忽视了其他财务管理内容,尽管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资金的控制管理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合理的现象,对于资金的约束力度严重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与控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十分混乱,严重时还会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漏洞。
(三)不严谨的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控制不够严格的问题。例如,公款吃喝、购买超标公车、招待费及会议费严重超支等,大大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再者,行政事业单位还普遍存在虚设会计账目、财务管理不够严谨等现象,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不但不利于进行财务决策的参考,而且无法真正发挥资金管理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导致资产闲置甚至流失等问题。
(四)不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
供应范围过宽是我国专项资金供应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不但几乎所有的科目都有各级财政资金的预算资金,而且在使用范围的界定上模糊不清。行政事业单位对这些专项资金的分配十分随意,时常发生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甚至存在拿专项资金弥补基本支出的现象,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考核、监督不到位,没能实现专款专用的目的。
(五)缺乏精细化的预算管理
当前不少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还是将主要目标放在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上,没有和有关部门展开合理的预算沟通,使得实际编制预算与单位具体资金支出需求想脱离,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其次,在执行预算环节,没能切实根据有关规定来制定相应审批以及审核程序,导致预算资金超范围的情况出现。再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制度,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管理风险。
(六)财务监督不到位
对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事后检查是其实行财政监督的主要方式,而对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不够重视。并且采取的也主要是专项检查或突击检查,在日常管理中没能做到实时监督,监督的内容也多是单一的事项。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缺乏全面的跟踪问效,造成财务监督不到位和管理弱化的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理念
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地位的确认。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其次,按照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视度。最后,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管理问题,会计科目的设置清晰明确,优化资金的支出管理结构。以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的正确性、合理性,使资金使用透明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财务管理的严谨性
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必须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应重点对收支审核、监督管理、资金稽核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必须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因此须严格执行不兼容岗位分离制度;必须清晰地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权力与责任,因此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必须坚持实现日常收支核算的透明化监督,因此要对审批、核算的标准进行统一化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可靠。
(三)规范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在保障专项资金明确及预算准确的前提下,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控,实现专项资金使用的专款专用。首先,要完善专项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严格监管。其次,必须确保专项资金与基本支出的完全分离,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对资金的使用及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价。最后,规范对资金使用负责人的问责与处罚规范,以此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自觉性。
(四)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提高财务预算的管理效率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目的。首先,要始终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重点落实”的原则对财务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资金使用的评价制度,制定完善的、全面的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最后,要加大对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打造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实施精细化的预算管理
首先,在编制预算时要切实坚持勤俭节约、定额管理、综合预算、优先保障的原则,并增进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有效共享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信息。单位财政部门要严格审核所上報的预算是否合理。其次,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如若预算出现超范围、超标准,或是审批手续不完善的情况,有关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加大管控力度。最后,在分析预算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监理与完善预算执行分析体制,并定期分析与总结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以便于能够发现执行预算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六)加强资产管理及财政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应规范和严格进行资产的登记、估价,并做好日常的检查记录;其次必须进行合理评估后才能由采购部门对资产进行统一的采购,避免资产闲置;最后要确保采购手续、票据的合法合理,明确采购与使用责任,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在加强财政监督方面,必须加大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尤其是审计部门应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符合新会计制度下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七)完善单位治理结构,构建财务监督控制系统
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逐步构建以财务检查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监督控制系统。无论是财务检查,还是内部审计,都是财务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重要部门。通过加强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单位状况,使其治理结构得以改善,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控制系统。
(作者单位为北票市非税收入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胡佳.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Z1):21-23.
[2] 陈孝亮.刍议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1):95-96.
[3] 雷成.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6(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