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标准建设施 混装混运可举报
2018-11-07孙鑫
孙鑫
每天那么多垃圾,不会分类怎么办?分好类了,垃圾车一来,又混装了,怎么办?……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明显“短板”,治理任务相当艰巨。今年3月份,本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4月份又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 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7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上海要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政策完善、技术先进、社会协同,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达到3.28萬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70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多措并举抓好“源头”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是重中之重。这个“源头”是小区垃圾投放点还是家里?很多居民对于垃圾如何分类不是很清楚,政府如何抓起?
“垃圾分类实际上是所有产生者的责任,谁产生垃圾谁分类。源头分类应该从居民家里开始。”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介绍,首先是把有害垃圾分出来,如废灯管、废电池、废药品、油漆桶等。然后是把可回收物分出来,简单说就是像玻璃、金属、塑料、纸张、衣物这几大类。除了这两大类以外的,日常所需要做的是干湿垃圾分类,特别是要把厨房里食品类、生物制类的作为湿垃圾单独分离,剩下来的就作为干垃圾。“我们要做的是硬件设施的配置,保证居民家里分好以后,有相应的分类容器让居民投。”唐家富说。
对于垃圾中新增的外卖餐盒和包装,上海主要考虑鼓励商家使用可降解的餐盒,倡导市民绿色消费,减少进入末端处理设施的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有独特的源头性和社会性。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介绍说,要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课堂”,发挥党政机关、学校等带头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第三方组织、志愿者作用;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发现垃圾混装混运可以举报
垃圾分好类后,运输环节又混在一起,如何更好地监管呢?行动计划指出要更加注重全程分类,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对每个环节都提出了定量、定节点的任务目标。
上海要用三年时间,完成1.7万余座分类垃圾箱房改造,9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的规范配置,41座大型中转设施的分类中转改造、8000个两网融合回收点建设及点、站、场体系建设。
黄融介绍说,上海要按照“谁招标、谁监管”原则,落实对环卫收运作业、分类处理企业专业监督考核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居住区落实分类驳运的现场抽查;建立居住区、单位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与分类收运作业企业的双向监督机制;建立面向公众的垃圾分类混装混运监督举报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监督。
末端处置设施按世界最好标准建造
目前,上海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还不高,还有1万吨左右的垃圾在填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上海正围绕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抓紧建设,使各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
据黄融介绍,上海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的原则是“一主多辅”,一主是中心城区集中处置,多辅主要是郊区,根据产生的垃圾属地处理。现在已经建成13300吨焚烧处置能力,未来通过第二轮建设,总体达到综合处置能力3.28万吨。第二轮建设是按照世界最好标准建设末端设施,现在都是按照欧盟2000的标准,有的甚至超过欧盟标准。同时,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设置设施与周边居民的距离,并且结合林带和绿廊建设,把周边环境打造得更好,解决“邻避”效应,使得上海能够真正实现原生垃圾的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