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东陆家嘴:从“烂泥渡”到“垂直金融街”

2018-11-07黄金平

党史纵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陆家嘴浦东上海

黄金平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之前的陆家嘴,是一个低矮厂房、破旧棚户与阡陌农田犬牙交错的地方,只有消防瞭望塔、邮电大楼和东昌大楼等少量高层建筑。1990年,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一个新生的陆家嘴迅速完成了蜕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上海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相继矗立起来,每天都在见证上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重要时刻。陆家嘴,从过去的烂泥渡华丽转身为“垂直金融街”。

陆家嘴承载历史使命

陆家嘴是黄浦江畔的一个“河套”形地区,隔江面对着繁华的上海外滩。

大力发展金融业是开发浦东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陆家嘴的金融贸易定位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

那年的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经过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批复中明确:“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文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这是中央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提到了浦东建设。其中对于浦东开发的构想包括:在陆家嘴附近将形成新的金融、贸易中心,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延续部分。

1988年7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听取“关于浦东开发问题几点意见”后指出,“可以考虑在陆家嘴地区发展金融、信息等产业,与老市区的外滩组成一个金融信息中心。”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正转向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深度和广度及其效应范围开始扩散到全国。因此,决定了在城市功能设计上必须突出为我国在21世纪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要向全世界展现我国面向未来的信心和风貌。浦东开发的整体设计不应该再是笼统的、一般的开发区,而是要按照现代经济的功能进行组团分布。

与世界经济对接,金融必须先行。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听取有关浦东开发汇报时特别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这赋予上海重振金融中心地位的使命。党的十四大进一步作出了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决策,为上海搞好金融贸易开发区指明了方向。因此,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做到起点高、功能目标明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小区先行”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基本的战略举措。开发开放之初,浦东新区总面积350多平方公里,而原来的城市化面积仅40多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简陋,如果想一下子齐头并进全面投入开发建设,那就像“一口吃成个胖子”,既无可能,也无条件。先是选几个重点小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先行开发建设。于是,一开始就有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以及金融贸易区的设定,其中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的当年就开始启动;还有诸如深水港、空港、信息港、现代生活园区、现代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等的设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面积31.7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区(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

中国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

“烂泥渡”,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时常说的“小陆家嘴”地区。这里是上海滩上有名的危棚简屋区域。每逢狂风暴雨,家家几乎都是“水漫金山”,户户都能积水深达膝盖。比起上海的众多棚户区,这里的环境恶劣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浦东曾有这么一首民谣:“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这条“烂泥渡路”就是今天的“银城中路”。若你踏足这里,也就意味着你已置身于大上海最为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而这一切的变化,源自浦东开发开放,源自陆家嘴中心区规划。

早在1989年10月,在上海市研究浦东开发专题会上,朱镕基指出:“不但陆家嘴的设计,整个这一带的设计,要向全世界招标。这条线是跟外滩相对的,大家都知道外灘,你这一条线的设计至少不要比外滩次,要有特点。要号召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师来投标,这就一下子提高了上海的知名度。”

1990年12月,在市政府组织的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审议会上,朱镕基对有关专家提出:浦东陆家嘴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位绝无仅有,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城市规划的国际招标或国际竞赛,以此提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体规划的水平,扩大浦东开发的国际影响。从此,揭开了引进国外智力进行陆家嘴中心区规划、中心区交通规划、中心区城市设计的序幕。

1991年4月,朱镕基访问法国,与法国政府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决定成立由法国有关部门组成的“法国支持上海浦东开发集团”。这是朱镕基以上海市市长身份所签的最后一个涉外协议。之后,中法双方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分别向意大利的福克萨斯(Fuksas)、英国的罗杰斯(Rogers)、日本的伊藤(Ito)、法国的贝罗(Perrault)等4家著名的国际事务所以及由上海市城市规划院、华东建筑设计院、民用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组成的联合设计小组发出咨询任务书和邀请书,请他们在陆家嘴中心区面积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设计。半年以后,各国的大师们携带设计方案及精心制作的模型,来到上海。

1992年11月,上海市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会议举行。5个精心制作的陆家嘴中心地区的规划模型,摆放在会场中央,世界顶级规划设计大师们就各自的设计,各抒己见。

——英国罗杰斯设计事务所是当代国际以高技术闻名的设计事务所,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是其设计的代表作之一。罗杰斯先生说:“在20世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陆家嘴更好的地块了。它像一块好的料子,我们下剪子前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剪坏了,哪怕你再去补一颗金纽扣,也不能挽回了。”

罗杰斯为陆家嘴中心区设计的方案,是利用河湾状地形,塑造成圆形的城市形态,充满力量感,中心是一块广场绿地和水池,建筑物从高至低、从圆周向周边梯度而下。这个方案体系完整,既富古典形式,又考虑现代生活对水、绿、光照的要求,是具有英国传统都市田园理念的现代生态型城市。

——法国贝罗设计事务所,其设计构思比较贴近现代生活,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

法国贝罗为陆家嘴中心区设计的方案,是在沿黄浦江两翼,建造一条呈直角形布局的高层建筑带,形成新老外滩的强烈对比。其独特之处是把设定的400万平方米建筑总量的65%放在沿江,而把大量的余地和其余35%建筑量作为发展的预留,是一个充满法兰西文化个性的方案。

——意大利福克萨斯设计方案,则是以上海城历史面貌为依据,把陆家嘴中心区设计成呈椭圆形、高密度并由其周围低层建筑群衬托的“城中城”,极似“太极图”的古城造形,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是意大利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的结晶。

——日本伊藤设计事务所的方案在总体规划形态上,是呈水平与纵向形成五条功能各异的建筑带,使开发轴沿黄浦江南北向带状平行发展。强烈的信息流和严谨的城市网络,多层的地下开发,折射出日本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这个方案的形态特征非常鲜明,是要将人们带进信息社会的意境。

——上海联合设计小组的设计方案,明显特点是与上海的实际相结合,方案特别强调了东西向轴线的功能和发展潜力,快速、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良好的城市环境景观,与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在国际咨询会上,对于是否在陆家嘴中心位置建造绿地曾产生过较大的分歧。

英国、法国两位专家陈述设想时,说:“陆家嘴四周是建筑群,中间建一块圆形的绿地,让人和自然融合,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有人问:“建中心绿地需要多少土地?”

外国专家回答:要占地10公顷。这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大小。

一时间,会场震动,在场的人有些坐不住了。要知道,这陆家嘴中心区地块,可是寸土寸金!

后来,浦东建设者在与外方的交流中形成了共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不能只有“水泥森林”,没有绿阴。10公顷的中心绿地要建!

据当时参加会议的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回忆,“各国设计各有特色,都比我们设计得好。”

在中外专家5个规划方案的基础上,上海市成立了由赵启正为组长的陆家嘴中心区深化规划领导小组,开始了中心地区规划方案深化工作,先后完成了3轮17个方案的逐步深化。

1993年8月,最终形成了融汇各国专家设计方案特点,集城市功能、建筑美学、环境科学、交通设施于一体,反映跨世纪超一流城市规划设计水准,体现中国与外国、浦东与浦西、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陆家嘴中心地区城市规划设计深化方案,同年12月经市政府正式批准。1995年,该规划设计方案获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1998年,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国际合作的CBD规划模型被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文物永久性收藏。

新绘就的陆家嘴中心区规划,其设计构思是:以“滨江绿地+中央绿地+发展轴线带”的旷地系统作为结构基本要素。由近似圆形的中央绿地扩展为核心区绿带,构成空间包围核心建筑群的格局,滨江,高层带,东、南开发带建筑围绕这一核心空间展开。

高468米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陆家嘴中心区最明显的形象特征。

沿江,在一片綠化带的衬托下,对建筑高度进行适当控制,并按现代城市设计原则,对建筑高度作跌落处理,以利区域景观和观景。与浦西外滩隔江相望,既有浦东特色又能使东西外滩相映成辉,其功能主要是办公、贸易、购物、娱乐。

高层带,东、南开发带分布着建筑高度160至200米的50幢高楼,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形成有闭合感、韵律感的界面,连续的商业裙房、步行平台、地下车道、共同沟综合开发,将构成其金融、信息产业的突出功能。

区域中央是面积10万平方米的敞开式中心绿地,绿地的一侧安排了3幢高度在4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它与四周高层带相互映衬,高低错落,并与滨江绿地、中心绿地、轴线绿地系统,构成自然、清新的视觉效果。

一条宽80至100米的中央轴线大道及其两侧的绿化带,既是交通主干道,又把视线引向深邃的远方,极其鲜明地体现出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宏大气魄和宽广的发展远景。

在完成陆家嘴中心地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还邀请英国专家对该区域作了更进一步的交通规划设计咨询,邀请加拿大和日本专家分别进行不同区域的城市设计咨询和环境设计,使得区域的城市形态规划、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设计配套完善。陆家嘴中心区规划的编制完成,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提供了依据,为组织项目进陆家嘴地区创造了条件,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并在规划的指导下向前推进。投资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面积等规划参数选租土地和编制建筑设计方案,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对标顶级打造国际一流金融城

以组建开发公司的形式通过市场筹措建设资金,根据编制完成的区域规划,按照特定的城市功能进行组团式滚动开发,这是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改造的新尝试。1990年9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挂牌成立。

20世纪90年代,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设主要是打基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开发。

开发开放之初,浦东新区财政非常紧张,但大规模开发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在捉襟见肘之际,改革者们创造出“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新模式,由政府土地部门先与开发公司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再由政府、银行、公司在支票上同时背书,最后进行验资后工商注册登记。陆家嘴开发建设工作主要从土地和资金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土地“空转”来启动区域开发和建设。1990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成立初期,以国有土地使用权(约合6.7亿元人民币)“空转”起步,以工商银行200万元贷款作为公司的开办费,以3000万元借款作为启动资金,重点解决两件事:编制区域规划和动迁用房的开发和建设。二是通过土地二级市场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把土地资源变成现金,用于土地的滚动开发。到1997年,公司通过实施滚动开发,累计批租土地69幅,面积65.21万平方米,累计吸引投资51.4亿美元。区域内累计开工大楼174幢,面积75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大楼88幢。

199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迁至陆家嘴,标志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进入功能开发阶段。紧接着,1995年9月,首家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在陆家嘴开业;1996年8月,中国境内首家外资独资银行总行——泰华国际银行从汕头迁址浦东,成为第一家入驻陆家嘴的外资银行总部;1997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迁址浦东在陆家嘴开始运作;1999年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在陆家嘴正式运营。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三菱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等中外金融机构也接踵而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金融功能初步集聚。

2000年至2009年,则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功能提升阶段。2000年10月,全国第一家钻石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在陆家嘴成立;2001年1月,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与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在陆家嘴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陆家嘴成立;2007年12月,首个金融审判机构——上海金融仲裁院在陆家嘴成立……这一阶段,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初步形成以金融、航运服务、现代商贸为核心,旅游和会展为重点的“3+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以证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日渐成熟,基本确立了中国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

2009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深化改革创新阶段。2009年3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围绕金融和航运两大中心展开一系列布局;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范围扩展至陆家嘴片区,涉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24.33平方公里。该区域成为金融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主战场;2016年8月,陆家嘴金融城正式揭牌,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同时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公共治理架构。

2015年4月,由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与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携手成立的中国首家自贸区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正式落地陆家嘴;2016年9月,首家外商独资资管机构——摩根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落户陆家嘴;2017 年5月,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在陆家嘴正式设立,实现首个债券市场权威价格指标在上海发布;2018年3月,我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陆家嘴正式挂牌交易……进入深化改革创新阶段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再迎“第一”诞生的高潮期。

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迎来一个个“第一”的同时,其高度也在不断地刷新。

1993年12月,设计寓意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实现了350米的主体结构封顶。电视塔设计高度为468米,当时为亚洲第一。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1999年3月,构思原型为西安大雁塔、高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竣工开张营业。这座八角形外观如钻石般精致的超高层建筑,以420米的高度在当时排名世界第三。

2008年8月,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曾停工数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门营业。492米的高度当时是国内最高楼,也是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

2016年3月,外观呈螺旋式上升造型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式竣工,以632米的高度成为上海“第一高度”,也是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到达“上海之巅”仅需要55秒,电梯以每秒18米的速度从地下一层向上飞升,抵达位于大楼第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可以360度俯瞰整座城市。

2.5公里长的滨江大道、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心绿地、5公里长的景观道路世纪大道、连接浦西浦东的外滩观光隧道和现代化的大楼群,形成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独特景观。

目前,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范围之内,已经建成250幢8层以上的高档写字楼,投入使用的建筑体量是1500万平方米,面积是浦西外滩全部万国建筑群的10倍以上。

伴随着一幢幢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一大批高能级的功能型、平台型、创新型、领袖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截至2018年6月底,陆家嘴共有持牌类金融机构839家,其中包括交通银行等20家商业银行总行、86家商业银行分行,3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还聚集了汇丰、花旗、渣打等16家外资法人银行。同时,陆家嘴吸引了13家各类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除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外,近年来,又陆续引入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等。

陆家嘴致力于吸引全球大量跨国公司以及更多的国内大企业前来设立总部机构,着力提高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截至2018年6月底,陆家嘴共有139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营运总部、区域性总部、高成长性总部,其中经市商务部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95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近300家。

与总部经济形态相适应,陆家嘴高档商务楼宇高度集聚,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汇聚、流动,楼宇经济特征明显,形成了显著的“财富效应”。2017年,税收亿元以上楼宇有91幢,稅收10亿元以上楼宇从5年前的5幢增加到25幢,经济贡献向楼宇集聚不断加速。可以说,这里的每幢摩天大楼都是一条“垂直金融街”。

经过近30年的开拓、改革、创新,如今的陆家嘴已经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CBD。未来的陆家嘴,将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对标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等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城市,持续优化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综合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和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头堡。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陆家嘴浦东上海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
长沙版“陆家嘴”崛起湘江西岸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