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2018-11-07陈双琴
陈双琴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化改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更加贴近于现实,很多教师已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课堂逐渐打造成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朝着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旨在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传授学生简单的基础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能力低下,眼高手低,对数学知识不能做到深刻理解。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上好综合与实践活动课。
一、结合实际生活,开展课前实践活动
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要遵从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达到亲身体验的效果。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时机,结合课本中的材料以及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联系实际生活,展开相关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摆脱束缚,让学生动起来,在进行课堂知识学习时能够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做好预习工作,让课前预备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地为课堂知识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内容。
比如,在讲解“圆的定义”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不讲解课本内容,而是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实际生活中认真观察,找出圆的存在,并在班级中比一比,看谁找到的圆是最多、最准确的。有的学生结合家庭用具,说了锅、碗、水瓶、挂钟等,有的学生从自然界中发现,太阳、月亮、大树年轮等都是圆形的。这样,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能够初步认识到圆的存在,在脑海中会有比较明显的印象,并会在脑海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圆的?圆形有哪些特点?如果它们不是圆的会怎样?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丰富实践内容,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中有效运用能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从课本出发,结合课本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选择合理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在选择实践内容时,一定要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和时机,帮助學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春游中的“站队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以往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都会望而生畏,想要跳过去,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集合,展开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模拟的环境中感受到问题的本身,通过自身体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顺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走出课堂限制,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的时间比较有限,课堂中的实践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将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安排在课下,将课本知识延伸,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完“基本的加减运算”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配合,展开一次实践活动,让家长给学生15元钱,让他们到商店去买自己喜欢的文具,看看他们一共买了几样,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并记好他们的账本,在下次课中进行交流。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带着数学问题走向了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现有问题,对学生而言,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数学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加强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朝祥.浅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8).
[2]孙立章.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意识,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浅谈中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J].中学数学,2014(1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