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视频里的乡愁
2018-11-07马文
马文
这些多少有些自恋和自卑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消费分级里的流量新红利。
19世纪,伦敦的社会青年们苦无发泄处,于是,在贫民区应运而生一种“下流剧院”。所谓下流剧院,也就是将一些捕风捉影的连环杀手的故事,加上宗教道化演绎出来,一则是渲染猎奇情绪,二则提供一个普遍性的善恶情绪出口。
但这种下流剧院的出现,却冒犯了中产阶级的审美。在当时的主流报刊上,不断有媒体以猎奇且鄙夷的心理描述这种剧院:充斥着小偷、流浪汉、逃工儿童,台上布景简陋,甚至还有台词。
于是,英国当局为了避免下流剧院对社会主流道德的损伤,要求这些廉价剧院不得上演戏剧,只能表演杂技,而其中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演员是否有台词。
让劳动人民当哑巴和看哑巴剧就能防止社会的道德水准滑坡?这事儿古今中外大概率都是要失败的。在快手崛起后,关于土味视频、农村网红的争议从未停过,有不少道德家认定,在各个直播间里直播捕鱼、种地,或者是拍摄一段视频展现农村人浮夸想象的短视频,是审美低下、价值观有问题。
倘若从审美的角度评判,中国县城江湖里几乎没什么可评说的内容。土味视频,可以说是新一代城市边缘人寻求主流认同的努力。
有人分析过这种土味视频的典型元素:着装上,一定要是紧身裤、瘦西装、露脚踝,而那些尴尬偶像剧台词的发生地点,则一定带有都市标志,咖啡馆(显然不会是星巴克)、小区花园或者是有高楼或者商场的都市区。至于台词,则取材于大大小小的港台偶像剧。这一点上我要持保留意见,因为港台偶像剧早已迈入黄昏,准确地说,他们是取材于受早期港台偶像剧影响的大陆偶像剧和网剧。
凡此种种,都是捡拾了主流文化产品的边角料进行二度加工。因此,在有良好审美的精英阶层看来,才觉得丑且可笑。比如说,郭敬明和小时代里的浮夸,如果真砸钱砸流量明星,倒也能从俗艳之中得到些许亮色,但倘若一个县城青年受此浸淫,以小时代为美,就会陷入低级时尚的漩涡里。
大众时尚行业中最残酷的一点就在于,时尚制造了一个全民幻梦,但做梦的人却是分层的。奢侈品可以制造编织袋审美,但底层青年一旦拿起编织袋,却又会成为上层的笑柄。
土味视频同样如此。我从未见过如此旺盛的全民创作热情。倘若你打开短视频,关注几个因为土而出名的博主,就会惊讶地发现,这样一种创作模式已经形成了规模浩大的当代青年亚文化。有人靠卖惨、有人靠卖浮夸,还有人靠无意义地搞怪,但所有种种,都给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现代短视频的低成本梦工厂。
不管承认与否,过去十年的传媒梦工厂里,始终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再早一些,在广播流行的时代里,午夜电台总有民工兄弟们的一席之地。他们在广东在浙江,在嘈杂泥泞的出租房里思念家乡,这时候,还有电台主播为大家点一首《感恩的心》。
2007年,中国广播史上的神话“夜空不寂寞”告别了它的传奇主持人胡晓梅。在十五年的职业生涯里,“夜空不寂寞”始终保持着最高收听率。今天这些奇形怪状的年轻人,他们的父辈在开始背井离乡漂泊时,至少还能在主流层面接收到起码的人文关怀。
中国最大的社会情绪变迁,来自于第一代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人,发现孩子在延续自己的命运。念书、进城务工、没有城市户口、再返回农村。前几年还有不少媒体在讨论留守儿童们的教育、心理问题,其实大家都没认真想过,这些或多或少有些自恋和自卑的年轻人,今天已经长大了,成为了消费分级里的流量新红利。
把短视频交给他们,就会创造出一个土味江湖的新世界。就像你把电商交给县城,就会孕育出一个新的巨头拼多多。
从鸡汤的意义上看,无论你看《欢乐颂》,还是阅读张嘉佳,这与那些在镜头前龇牙咧嘴、撕心裂肺穿着紧身裤染着彩色头发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大家想要的,都是在都市生活里找到一个有些许安慰的港湾。
事实上,土味视频和土味文化的流行,是时代错位的产物,但不是他们的病症。文学的功能之一,便是以更高级的形式窥探和引领公众情绪,但我们的大众文化产品之中,又有多少真正明白这些小镇青年的苦乐哀愁?
我关注的一个博主,热衷拍一系列体现城市人对农村人偏见的视频。好多期视频中,他故意穿着破烂的衣服,设置两个浓妆艳抹的配角议论,“这么穷的人,一定是农村来的,我们要远离他”。但随后,这位被鄙夷的农村青年,會以拾金不昧、帮助老人过马路或者是当街抓小偷等行为证明自己的高尚,并在节目最后声嘶力竭,高喊“我们农村人虽然穷,但心不黑”等等。
我常想,会为这种视频点赞的人,计较的根本不是拙劣的模仿和演技,要的只是那种情绪和意见。在日复一日的城市角落里,他们发现自己遇到了城市和阶层的双层围城。和他们的父辈一样,终其一生在围城之外徘徊,这种情绪本身,就足以制造出激烈的反抗和嚣张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像基本很难在主流媒体上得见。
回到开头。当英国的上流社会抵制下流剧院时,狄更斯出现了。这个曾经在工厂打工的童工,终其一生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底层身份。在他的作品里,底层永远是世界的核心,而相应地,底层群众也对狄更斯报以热烈的回响。
这大概才是土味视频流行的另一面:他们的情绪总要表达,但书写者和记录者,却总是居高临下。审美和关怀上的壁垒,只是所有现实残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