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离猝死一步之遥
2018-11-07
“猝死”是个让人心惊胆寒的字眼,但是近年来却频频发生。那么对于大家来说,除了害怕还能做点什么呢?猝死到底是不是可以预测呢?在危险来临之前,人体又会发出怎样的警示信号呢?本期《健康北京》特别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的两位教授,为大家解密“猝死”背后的重重玄机。
七旬老人缘何突发意外
前段时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层急诊室内,一位身穿棕色外衣的七旬老人在护士站前突然晕倒,护士发现后迅速施救进行心脏复苏按压和除颤器除颤,最终老人被抢救了过来。医院里的监控视频将这一切都清晰地记录了下来。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老人突然晕倒呢?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李学斌主任医师介绍说,这位老人之前在人民医院做过冠心病介入支架手术,这次突然心肌梗死导致了他的射血能力降低,射血分数比较低。因此这位老人会发生这样的意外是意料之中的。由此可见,冠心病、射血分数低都是引发猝死的高危因素。
人体内也有“百慕大三角”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郭继鸿主任医师告诉大家,人体内也有“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是地球上一块水域,这里经常发现一些无法解释又很离奇的海难。所以“百慕大三角”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些原因不明的神秘事件。在人体也存在着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百慕大三角”。这三个角分别指的是心脏病、心律失常、体内内环境。
一个患有严重心血管病的病人,如冠心病、心绞痛等,当射血分数很低的时候,他发生猝死的几率就特别高。医生会根据他的病情来作出预测,但也有一些人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但却突然发生猝死,那这就牵连到另外第二个角——心律失常。一个人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等,又有电易损的指标,他的晕厥甚至猝死的危险程度就相当高。
第三个角是体内内环境。这个听起来很陌生,实际上这是个医学上的名词。郭教授说,如果社会环境不稳定,很多恶性案件的发生率就会很高。人体内的内环境也是如此,如果不稳定,也容易发生恶性事件,比如交感风暴、电风暴等,人会因为这些风暴的发生突然猝死。
三分之一的猝死人群之前没有任何症状
郭教授介绍说,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在所有已经猝死的人群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生前曾经得到过医学警告,医生都曾经提示过他属于猝死的高危人群,要十分注意。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并没有得到过医学警告,虽然看过病,但是并没有心血管等危险情况。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就没看过病,猝死是第一发症状。
因此大家更加恐惧的是最后这一种。提到体内内环境,郭医生说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第一个是神经体液因素,这里主要指的就是电解质紊乱。比如说很多猝死的人的体内都出现低钾的情况。第二个是自主神经的稳定性。如果交感神经占优势,也是容易发生猝死的。他特别强调一个数字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心源性猝死中90%是恶性心室性心律失常。比如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猝死,并不是因为他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发生了问题,而是“电”出了问题。
怎么判断一个人体内内环境出现了问题呢?郭教授告诉大家,现在医院有不少检查手段和仪器,可以测试体液中的电解质以及生化是否正常,还可以测定自主神经的稳定性。
除颤器ICD只用了七秒就能救人一命
李学斌教授介绍说,医学上有很多检测方法可以看到心率变异性。人的心率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保持一个数值不变,也是不正常的。这项检查可以通过24小时心电图评价出来的。另外,测定EF值(射血分数)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系列方法加起来,医生就可以预测这个病人可能会发生猝死的概率。
说回到刚才发生猝死的那位老人,他当时已经70多岁了,在这次被抢救过来之后,如果没法解决导致猝死的疾病,那么后面他还是会有可能再度发生猝死的。李教授表示,发生过猝死的人在未来一年到三年内,有一半的人还会发生一次猝死。所以医生对于这类病人,只要不是急性心肌梗死,只是心力衰竭或者因为内环境紊乱而发生猝死的情况下,应该积极装入除颤器ICD。这种除颤器ICD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起搏器。一旦发生室颤,除颤器ICD可以自动诊断、自动充电、自动放电。郭医生说在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一位大夫的体内就裝有这样的除颤器ICD。有一次他在手术室洗完手、穿上手术服时,突然感觉眼前一片黑,就要晕厥。这时,体内的ICD马上就放电把他及时救了过来。郭教授事后赶紧把当时的心电图调出来,检查后发现整个充放电过程只有短短7秒钟。
现在很多人对于除颤器ICD很感兴趣,这个东西怎么植入体内呢?
植入ICD可以有效地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临床上普遍将除颤器埋藏于患者胸前,手术创口很小。前面提到的在急诊科猝死的那位老人在植入ICD后,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很I、央就恢复正常生活,下地走路非常自如。
那么,ICD怎么充电呢?需要定期更换吗?
李教授介绍说,现在的ICD最长寿命能够用10年左右。如果没电了,需要把机器取出来,换一个新机器重新植入进体内。
识别猝死来临前的信号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经有过晕眩的情况。哪一种“晕”和猝死有密切关系呢?
郭教授介绍说,引起黑朦和晕厥的原因很多,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意识功能丧失。全身的血液都是心脏供应的,如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全身都会缺血,而脑缺血是最敏感的,因为它对血液的需求多但储备少。所以一旦出现缺血,它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比如一过性的脑功能丧失。
晕倒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永远倒下去了,也就是猝死。还有一种是在几十秒钟之后病人自己又醒过来了,这就是一次晕厥。脑缺血的时间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黑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晕厥,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如果医生怀疑是心源性疾病的话,就要进行长时间的心电图检测。窦性心律的正常值是60至100次每分钟,少于60次就叫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叫心动过速。如果每跳之间不齐就叫窦性心律不齐。
可是,有些心律失常并不是频繁发作,一天可能也就一两分钟,那么病人在医院里的心电图室做检查时就抓不住异常指标了。所以有一种长程心电图机病人可以选择使用,它也叫长程holter,可以连续记录七天或者一个月的数据。
另外,还有几种其他的方式也可以测量心律。植入性holter(动态心电图)能够检测难捕性心律失常,用注射器在胸骨的左缘注射进皮下就可以,它能够记录三年的数据。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建议应该到医院就诊,听医生的建议来采用不同的holter佩戴监测。这样医生就能够掌握全面资料,有利于后面的治疗。
什么样的人算猝死高危人群
李教授介绍,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射血分数(EF值)很低降低的患者、曾经有过晕厥史的病人、以及曾经有过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这些人应该及时去做相关的检查,避免危险发生。
郭教授介绍说,有统计显示,晕厥的发生率是很高的,30-40%的人在一生中都发生过晕厥,也就是突然丧失意识,倒地了。但是晕厥并不一定就是猝死的先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发生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