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艺术治疗研究
2018-11-07管雪松QinManGuanXuesong
■秦 曼 管雪松 Qin Man & Guan Xuesong
(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早在20世纪初,艺术治疗之母南姆伯格即表述了“艺术治疗”概念。“艺术治疗是以设定的艺术手段,通过艺术意象的组合,来调动主体已具备的特定反映潜能,从而达到神经系统稳定舒适的调节目的”随着设计学科的不断发展,“诸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邻学科在艺术设计活动的折射,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呈现出的特质与规律有利于产生新的研究领域”。如今,各种表达性治疗基本理论的发展已臻成熟,因此在艺术治疗之后的发展中,鼓励治疗师在治疗中能够从不同的领域得到灵感并创新艺术治疗的模式与方法,以开拓现有的艺术治疗领域。现如今,室内设计已经慢慢从简单的满足功能规划设计过渡到设计重视人的情感及心理需求,民众已经意识室内设计若是仅仅满足审美与使用功能已略显贫弱,今后对于室内设计心理“治愈”效果的重视必将是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向。
1 室内设计艺术治疗的科学基础
1.1 基于完形心理学的治疗拓展
完形心理学即是强调身体与心理为整体,人的心理感受和心情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Janie Rhyne于1973年开创性地在治疗过程中引入艺术活动,她把完形心理学的技巧应用于活动中,从而鼓励成员自我认知。至此该种治疗手段被视为可以辅助改变一般人的人格和情绪的有效途径[1-2]。
目前艺术治疗的手段多数以患者参与艺术活动为主,诊疗师通过患者第一手作品解析其内心并进行适当且有效的心理疏导。而这种治疗手只是患者接受全部治疗的一部分,它必须和类型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完形治疗理论中对人与环境整体关系的主张,勉励了艺术治疗师将相关环境规划设计归入到艺术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结束艺术活动之后也仍然能处于一种“心理治愈性”的空间内。这样不仅保持整个治疗变成完整和连续的过程,也让患者可以一直处于适宜的治疗环境中。
1.2 基于耗散结构的室内空间减熵作用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3]。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所有有机体都是单个的独立开放系统。而熵就是人体远离体统平衡态的重要决定因素。“人,作为一个生命系统,不仅必须持续的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还必须持续的进行信息交换”[4]简单来说,在人体这个开放系统中,生理信息的处理或者组织不当,极有可能会使心理能量紊乱,如果负面信息长时间的处于没有释放的状态,长时间的心理不适感受通常是造成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而当人体系统与外界空间进行信息交换时,系统外部传输入的熵流可以使人体系统内的熵产生得以抵消,那么,由于持续的人体系统内部熵增而导致的无序混乱状态就可能够回归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
室内空间在空间意义上原本是一个“孤立系统”,但出于居住者能够一直持续与居住空间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它就成为一个能为人体系统提供负熵的外界环境。人体系统可以通过与室内环境的信息交换心理层面的负面信息,从而平复心理上的不适与焦躁情绪,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在艺术治疗层面,室内空间的这种减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以帮助人体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从而改善患者由于负面信息积压而引起的心理不适。
■图1 传统病房平面设计
■图2 瑞士施瓦岑堡区域医院病房
■图3 牙科诊所儿童休息区
■图5 牙科诊所入口
1.3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空间干预心理作用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功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5]。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是利用其理论研究人的内心感受、情感倾向与性格等,然后经过研究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创造让人生理和心理都舒适的活动环境。环境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明确强调在环境与人的互动过程中,人可以认知并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
若将室内设计作为媒介干预艺术治疗,那么设计创作时应该考虑使用者的心理特征,不同使用者的心理认知和心理敏感点都不同。例如,当使用者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室内设计应该更具有私密性和包裹性,当使用者对强光感到不适时,设计时就应该控制空间内的亮度低于正常亮度等。室内设计作为媒介干预艺术治疗,即是发挥室内设计的能动性,避免患者出现环境不适反应,让空间促使患者拥有积极正面的情绪转变。
2 室内设计干预艺术治疗的特质
2.1 “包裹式”私密空间治愈
室内设计干预艺术治疗区别于普通的艺术治疗最大的特质就是室内空间是三维立体的,可以将人的身体完整包裹于其中。基于空间完全隔离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基础上,人的注意力将会完全转移到自身周围的环境。舒适、有趣的空间环境设计会驱使人把注意力从消极负面的情绪转移到对空间的观察和认知中去,这种转移过程就是消极情绪转变成正面情绪的过程。这种空间的包裹性不像普通的二维平面艺术,首先从心理感受来看,室内空间可以给予人安全感并且满足人心理上的被保护需求。其次室内空间可以营造个人私密领域,不受外界影响,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的负面信息,空间的隐蔽性也是居住者需要被尊重与向往自由的体验。
以病房床位设计为案例,传统意义上的病房的病床都是靠墙并列布置的(图1),虽然这种布局的病房能够让病房使用率最大化,但是患者缺乏隐蔽性,受相邻患者的干扰较大。瑞士施瓦岑堡区域医院的病房将床与床成直角布置,这样一来每个居住者都拥有私人空间,与此同时窗户位置的规划也思量到了病人的视野需求[6]。当然,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只是增加了空间的私密性,同时降低了患者之间不同喜好和生活习惯之间的干扰,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病人分享其他病人的治疗痛苦和病友病情严重或不幸逝世增加的恐惧(图2)。
2.2 “连结性”感官融通
艺术治疗近年来不断拓展和尝试不同的治疗方式,也融合了很多艺术领域的艺术表达方式,“技术因素对艺术创作的贡献越来越大,参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7],现有治疗手法的共同特征是都必须有人体的感官参与其中。但是仔细研究发现,这些已有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多数只能调动一种或两种人体感官。而如果室内空间可以被采用用于辅助或干预艺术治疗,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所有感官,通过各种感官相互连结融通来给与心理完整的感受。
室内空间干预艺术治疗最大的特征是其可以连结所有感官,如:灯光、色彩和陈设可以调动视觉,材质触摸可以调动触觉,植物气味可以调动嗅觉等。只要人能够从所处空间中寻求到正能量的刺激,然后通过感官的连结融通传入大脑中枢,就能产生正面的心理情绪。天津的极橙齿科诊所建筑就是一个将室内空间的各感官融通体验和辅助治疗完美结合的案例。首先在色彩上摒弃了传统医疗空间的整体白色色调,采用了视觉上可以给人温暖的橙色、木色、粉色、湖篮和墨绿等颜色(图3)。墙面的设计运用了多种图形不同凹凸表面和多样材质拼贴效果,不仅增加了来访者视觉上的刺激,也在触觉上有很多变化(图4)。除此之外,整个设计从外立面到内部空间都将植物作为缓解空间情境的重要元素,植物的过渡式种植将室内外的空间紧密联系,内部空间也通过植物辅助平复来访者内心的焦虑(图5),该诊室生活场景化的室内规划进一步的传递了其温暖患者的理念。
2.3 “潜移默化式”心灵平复
阈下知觉是指感官刺激低于阈限刺激所引发的生理反应。“经试验证明,阈下知觉启动中,被试对启动刺激的知觉是无意识的,由此引发的对靶刺激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受控制的”[8]。从室内设计来看阈下知觉的视觉潜意识影响,在室内设计中经常会将植物、挂画、陈设以及各种艺术品置于空间中,这种设计方式是一种点缀插入,这些物品围绕硬装展开,使使用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感受空间的活力和生气。
临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心理疾病治疗时,潜意识信息可以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潜意识知觉可以使患者舒缓压力、降低心理敏感性、减少烦躁并提供正面积极情绪,这些影响对心理治疗的帮助极大。由此,正面积极的空间语言对人们潜意识的无察觉刺激,可以影响使用者情绪感受和行为。
3 室内设计中“治愈”元素
3.1 设计干预艺术治疗的材质元素
材质的纹理是人体能感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材质质感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往往有很大区别。例如,木制品和织物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和舒适感,陶瓷、玻璃和金属制品会使人有笨重,冰冷的感觉。有研究表明木质材料由于其由天然生长的特性,与人体具有先天性的亲和感[9]。此外,材料给人的感受也会随着光的不同而变化,例如玻璃、抛光砖、大理石之类的镜面材质,由于其能够反射物体,所以本身更容易被忽略,反而会给人一种轻盈、开阔和明快感。而像毛皮、木石类的漫反射材料具有粗糙表面,多给人质朴、安稳之感。
材料本身纹理式样的不同也是可以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效果的。纹理有疏有密、有粗有细,疏密和粗细都是会影响人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材质纹理粗疏,则视觉感觉效果不强烈,人们就会觉得单调,反之如若纹理较细密时,人的视觉感知就会丰富。但是治疗环境中的室内设计的材质纹理选择不宜过密,密集的纹理虽然对人的视觉刺激更丰富,却也更容易引起人心理的烦躁和焦虑。材质纹理疏密有间、没有繁乱又不是一成不变才是恰到好处。
3.2 设计干预艺术治疗的色彩元素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颜色不同,光的波长则不同,引发的能量就不同,对人体组织器官和心理状况所产生的作用就不同。人体能够本能的利用某种特定的色彩来达到体内的精力平衡,减少生理或心理疾病的产生”[10]。合理科学的对空间色彩进行设计,特定的搭配不同颜色的墙面、装饰品和家具,也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例如小学的教室墙面设计中会将墙下方刷成绿色,这是因为绿色可以起到舒缓视觉疲劳和防止学生近视的作用。压力较大或者失眠多梦的情况下,可以将蓝色、绿色和黄色搭配,可以促进睡眠质量。医院用白色和蓝色比较多,是因为白色可以平复情绪、安抚心灵和缓解疼痛感。橙色则可以刺激分泌人体生长激素,可以驱赶烦闷情绪。红色在提高心理健康、懒惰和缺乏能量方面有缓解作用,但是高血压的人群应该避免红色的环境。
“在居住环境中,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语言,它的物理效应,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都对居住者产生着极大的影响”[11]。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多种身体机能,例如体温、睡眠等,也可以引起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感受。除了色彩本身就具有的特殊影响外,人的喜好其实也会影响色彩对于人体的身体与心理反应,当人看到喜欢的颜色就会对心理产生积极效果。与之相反,身处在不喜欢的颜色构筑的环境中时也就会生出不良的心理情绪。
3.3 设计干预艺术治疗的灯光元素
室内灯光规划又可以分成色相和明度两大类。灯光颜色的选择与人的身心健康存在紧密关系,由于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对灯光颜色的喜好和偏爱势必会影响心理感受。除喜好之外,光的颜色差别可以催生人体不同的生理感受。例如,红色灯光会给人带来热情、积极、等情绪,但置身其中过久会令人产生头晕目眩感。绿色灯光令人感到稳重和舒适,对疲劳、眩晕和恶心有缓解作用,但长时间处于绿色灯光照明范围内,会影响食欲。黄色灯光对人体具有稳定焦躁情绪的心理效用[12]。但黄色灯光并不适合选用于书房,人体处于黄色空间一段时间将降低阅读和大脑思维运行速度,让思维变得懒惰。如今普遍选择的白色灯光虽然可以增加空间宽敞感,但是不适合孤独症和精神抑郁患者居住。而灯光明暗度的选择更能在第一时间影响居住者,空间照明强度过强可能引起视线模糊、眼眶酸痛等眼部不适及眩晕。而如果空间照明强度太弱则会导致眼睛使用疲劳,再后是心理上的不舒适。
综上所述,室内灯光色彩的选择要慎重的考虑到使用者的喜好和心理需求,能够让居住者心理产生积极情绪的色彩选择才是正确的。而灯光强度则应该在各功能空间需要的照明强度合理范围内,再根据使用者心理及身理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
4 结语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社会不同人群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艺术治疗”中的艺术创作减压治疗手段不断被人们所熟知,艺术治疗的治疗方法也慢慢由单一的艺术创作向多样艺术欣赏和艺术品味发展。当今民众对于空间设计的科学性和美观性要求不断提升,室内空间设计的趋势渐渐从满足人的基本居住需求到满足人的生理心理舒适、艺术欣赏、绿色环保和视觉享受等需求,这种趋势使得室内设计作为媒介干预艺术治疗成为可能。
室内设计作为媒介干预艺术治疗这种方法如果真正实践起来,其发展必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这种缓慢发展也跟现阶段“室内设计作为媒介干预艺术治疗”的学术理论和实践项目尚不成熟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室内设计作为媒介干预艺术治疗对居住者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和发现自我等治愈效果有帮助。希望后续研究可以针对年龄阶段人群的实践研究和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性化研究等角度真正将室内设计领域与艺术治疗领域相贯通,将室内空间的辅助心理治愈能力归纳到艺术治疗的干预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