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07张方毅
张方毅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68)
1 引言
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当下高校安保工作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通过对现有高校安保机制与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全局化、综合化”进行社会系统安全模式建立,切合实际地将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的实质作用发挥出来,以更为饱满的姿态迎接日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2 高校安保服务社会化改革模式理论基础及特点内涵
2.1 高校安保社会化模式的基础理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高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作用性。现阶段,我国高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在高校安保方面应该以“创新、应对、优化”的原则,来积极面对未来高校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建设中,同时“市场经济”理念也对教育领域造成较大影响。我国以往高校安保服务主要是由高校体制内职工进行管理,随着高校内部资源合理配置与实际需求,产生了高校通过外聘人员进行安保服务,这种方式极大限度节约了高校相关人力的投入,使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得到有效优化。但其弊端在于外聘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在对外聘人员的实际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照顾不到、管理松懈等情况。因此,高校实施安保社会化工作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安保社会化服务工作改革是指高校通过将校内安保服务工作以招投标承包方式,赋予私人安保公司相对的管理权力与实施权利,进而更为健全、完善的实现校园内部安全保障的实质作用。其主体流程并不是单一片面的承包方式,而是通过政府、高校、社会机构、私人组织等多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图1为高校安保社会化管理结构图:
图1 高校安保社会化管理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管理结构模式较为系统化与科学化,并适合我国当下高校安保服务发展的实际需求[1]。
2.2 高校安保服务社会化模式特点和内涵
首先,高校安保服务社会化模式是在传统高校安保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将以往高校、政府单一的管理方式由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私人公司等全面性转变,并形成综合、系统、科学的安保服务化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提高高校风险的防范能力,对现阶段高校的开放性、自由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中,安保服务管理的主体是私人社会组织即私人安保公司。而高校、政府则是主体校内安保服务工作管理的核心,并对私人安保公司起到重要的监督、监管作用。这样对高校内部、外部的整体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进行实时防范与应对控制。
其次,高校安保服务社会化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管控性。私人安保公司在管理与控制手段方面远高于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从技术手段、软硬件配置、管理理念等都较为先进创新;第二,组织协调配合能力更强。私人安保公司通过社会化模式,可以将高校保卫部门、公安机构、安保公司、政府部门进行综合性整合,并以更为核心的“集约式”进行结构化管理。
再次,对校园整体风险防范具有较强的成效性。通过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使高校安保服务工作更为透明化、实质化,将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安保工作得以实现。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身处校园内、外的综合性管理,从学生角度看待风险与安全,进而大幅度提高整体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效率[2]。
3 高校推行安保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关键策略
3.1 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团队建设为“基础”
在进行高校推行安保服务社会化改革时,应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团队建设为“基础”的重要方针原则进行工作开展,践行党中央十九大规划蓝图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指示精神。以高校安全为主要保证前提,对安保理念与服务思想进行不断创新,用“新形势、新出路”的战略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将思想建设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出来,对高校安保服务体系理念创新进行不断完善,将“制度确立”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科学、人性、优化的管理模式。另外,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校园安全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需求,打造“质量一流、效率最高”的专业安保团队。并以“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团队精神,发挥弘扬革命主义与牺牲奉献精神。大力开展与上级政府、公安机构、私人安保公司的交流沟通,以校园安保实际需要为基准,制定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与联合安保措施,切合实际的将高校安保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落实到实处。
3.2 确立“服务”为本,“育人”为主的重要原则
高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人才的主要基地与摇篮,不同于商业化结构的企业单位。因此,在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模式改革工作中,应该树立“服务”为本,“育人”为主的重要原则,并将其规定为基础性准则去制定实施。在对私人安保公司进行采用时,应该通过严格的招标程序,并对其入选公司进行强化管理,以“服务高校”为主要核心,针对性对其全体安保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进而确保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另外,私人安保公司的工作人员应该以“服务高校”为基础,实施必要的“育人”措施。在进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时,如发现个别同学需要帮助或违反纪律,应该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与纠正,并通过教育方式使该同学明白其中道理。这样一来促进了整体校园同步和谐,也为校园安全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3]。
3.3 多“沟通交流”与“加强合作”,构建社会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是一项具体、高效、科学的系统流程,绝不是单一片面的安保承包模式。因此,高校应该以多沟通交流为主,加强合作为辅进行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将其协调网络以平台的方式呈现出来,即“大安全观”体系平台。该平台是以“高校”为主要管理核心,并由高校作为制度设立、政策实施,以政府、公安、社会、私人安保公司为平台关系,切合实际的将监督、监管、监察作为诸多机构相互制约、评估的重要保证。其次,“大安全观”体系可以将高校校园安全纳入整个社会的安全管理系统中去,不再使高校安全问题孤立,而是对其进行更为科学、系统的安保整合,使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更加立体化与透明化[4]。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社会化改革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通过科学、合理的模式创新,以“社会化”保障为基础,建立更为完善的“大安全观”体系平台,为日后我国高校领域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