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矛盾问题探析
2018-11-07杜艳磊
文/杜艳磊
文化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繁荣发展军事文化,离不开专门人才和高素质骨干队伍。近年来,部队各级在贯彻落实习主席强军思想、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上力度逐年加大,但在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上,不少基层单位还存在着一些很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来克服瓶颈,寻求突破?结合近年来笔者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经历略作粗浅探析。
现实矛盾问题
一是文化工作摆位偏差导致文化骨干地位边缘。《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定》明确,基层文化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基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规定,将基层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然而,在一些基层单位,部分领导干部却还总是将文化建设等同于“面子”工程,将文化工作视为务虚性工作,将开展文化活动看作是花钱费力的“负担”,认为文化工作随便谁都能干,等等。这些错误观念,直接导致单位文化工作岗位吸引力不断弱化,导致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地位边缘,即使是兼职,也往往兼得面子不够、兴趣不足。
二是持续抓建观念欠缺导致人才培养接续不足。建立健全文体骨干队伍,是基层文化建设五项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完成好其他几项内容的重要依靠和支撑。根据笔者近年来的观察,凡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的单位,必然是文化骨干聚集、特长人才云集的单位。一些单位军营文化之所以建得很一般,甚至许多文体活动都组织不起来,直接原因是缺乏骨干人才,根本原因是缺乏持续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机制,始终在用短浅眼光追求短期效益,在人才引进、培养、保留、使用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和实际举措,导致单位长期无骨干帮带引领,无环境氛围熏陶,无法形成骨干集聚的“滚雪球”效应。
三是绩效评价存在矛盾导致骨干发展空间受限。抓好文体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保留和使用好骨干人才,本应是部队各级的共同责任和职责,然而,在现实当中,对骨干作用、贡献的评价认定上,往往会出现不同级别单位因角度和标准不一而产生的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比如,军级以上单位开展的重大文体活动,往往需要精选抽调一批基层单位的文化骨干参加,而且越是级别高的活动,越需要骨干长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当然,付出的辛苦和艰辛自不用说。然而,一项重大活动结束后,骨干们往往会遇到十分尴尬的局面,自己几个月的付出,虽然上级很认可,但本级不太认可,有些单位对骨干长期脱产不在本单位工作还非常抵制,个别极端的竟采取停发岗位津贴、取消年度评先资格甚至安排退转处理等,导致一些骨干因优秀而受伤,发展受限,有苦难言!
四是激励措施虚化弱化导致骨干工作动力缺失。文化工作特别是文体比赛、文艺创演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军心士气、激发战斗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其对官兵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效能,远非几堂理论授课所能比。然而,在立功受奖和评优评先上,重大文体活动并未像演训、维和等活动那样,纳入重大活动和专项范围,这就从制度层面限定了文化骨干参加重大文体活动专项立功受奖的可能,只能纳入本单位年度评功评奖范围,即使上级再怎么肯定认可,也只能在评功评奖上提一些 “适当倾斜”“优先考虑”等指导性意见,而且,此时往往还会发生上面第三类现象,实难真正落实。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很容易导致对文化骨干激励措施的虚化和弱化,致使文化骨干动力缺失、活力下降。
破解思路探析
一是切实摆正位置,将军营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军队来说,建强文化自然是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务必重视之。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将文化工作从一般纯业务性工作提升为事关铸魂、育人和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性工作,将军营文化建设作为增进团结、凝聚力量、激发热情、鼓舞斗志的系统性、统领性建设来对待;要采取双推进思路,既通过抓静态文化展示,营造军营忠诚、奉献、顽强、奋进的政治环境氛围,发挥好文化的“润物”作用,更要在组织重大活动、开展重点工作、完成大项任务、培育重大典型等动态实践中,积极总结培育特有的精神,切实锻造出一座军营、一支部队的“魂”,发挥好文化的“提气”功能。可以说,在强军兴军道路上,只有重视和善用文化力量的领导,才算是高明高效的领导。
二是遵循建设规律,在骨干选拔、培养、使用及保留等各个环节把功课做足做实。骨干人才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形成人才聚集的局面,远非一两年时间能够实现的,需要建立人才选拔、培养、使用、保留等一整套规划和机制,更需要单位领导接续努力、压茬推进。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本身,也是一种传统和文化。我曾在一个文化建设长年先进的单位了解到,每年从征兵和新训工作开始,该单位领导就及时跟进了解特长新兵情况,并且积极争取选调到单位来,每年分配来的新兵,都会按特长和兴趣爱好划分到单位已有的各个兴趣小组,形成以老带新和互比互学的良好局面,而且,单位会经常安排各种比武和展示活动,给大家创造绽放自我的舞台,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氛围非常浓厚,每年退转期间,各个专业拔尖的人才,都会是重点保留和选晋的对象。可以说,官兵们进了这样的单位,想没有特长都难,这样的单位,必然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文化骨干队伍。
三是突出任务牵引,将文化工作及文化骨干作用发挥更多纳入政治工作作战范畴和备战演训等大项任务。军事文化是否先进,骨干队伍是否健全,不是光看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本身,而是要放在对中心、对全局、对部队战斗力的保障和促进上来衡量。因此,建设军营文化、建强骨干队伍,不能只为建而建,要和官兵需求、中心工作和战备训练结合起来,突出军味兵味战味。要让各类文体活动和文化骨干尽可能多的走出礼堂,走向战场,走进基层和一线官兵。在这种导向指引下,逐步形成优秀骨干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 “向下走”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全军取消大场面大规模的标准式文艺会演,取而代之的是发动基层广泛开展野战特点的文艺创演,还有我们联勤保障部队每年组织多支“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山沟哨所等偏远单位巡演,这种转变和指向,深受广大官兵欢迎,也确实把文化骨干作用发挥用在了刀刃上,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