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8-11-06黄越伦赵天昊黄玲

大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储蓄率实证分析

黄越伦 赵天昊 黄玲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储蓄屡创新高,储蓄率也排在世界前列。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的现实影响因素,以近二十年来最新数据作为样本探究居民储蓄居高的成因,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做出合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储蓄率 居民储蓄 现实因素 实证分析

一、我国居民储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从1978年的210.6亿到2016年的60.65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增长速度依旧令人震惊。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一方面保证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并为投资建设和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产能过剩,我国内需相对不足以及居民个人投资渠道较少等情况。

二、居民储蓄理论影响因素

(一)收入因素

储蓄量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综合结果,它等于社会的总收入减去总消费支出。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在获取货币收入后,通常会做出两种选择:一是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称为“时间偏好的选择”;二是储蓄形式的选择,称为“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对于第一种选择,其中消费是收入的递减函数,储蓄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二)利率因素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利率提高时,人们会认为目前消费成本较高,从而意愿增加储蓄。因此,利率的提高使储蓄增加,这是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利率提高使得储蓄者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货币增值收入相对增加,以致于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因此,利率的提高使得储蓄减少,这是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

(三)资本市场因素

从2014年11月21日收盘的2488点,飞涨至2015年6月12日的5178点。杠杆交易、场外配资甚至卖房炒股,中国家庭将资金从低收益率的存款转移出来,大举进入股市。所以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对储蓄资金进行分流,调解储蓄结构。

(四)人口结构因素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口结构的变换必然对储蓄产生影响。老年人和婴幼儿是一个边际消费倾向大于边际储蓄的群体,青年和壮年人群比重减少必然导致储蓄率下降。

(五)社会保障因素

一个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的对居民储蓄资金进行分流。居民储蓄大部分是出于预防动机,预防养老、育儿以及意外事故等等,国家对这些进行充分的保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医保、退休金等等,可以减少国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将资金用于当前消费甚至超前消费。因此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储蓄率呈正相关。

(六)消费倾向因素

消费因素考虑相对较为复杂。从需求端来看,和过去单纯满足生存需要和物质上的需求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追求精神上的需要,消费领域逐步扩张,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从供给端来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供给模式也呈现多样性,不单单提供高质量有“态度”的产品,还逐渐偏好符合人们心情和习惯的智能化有“温度”的产品。人们面临的选择更多,因此消费倾向也更加复杂化。

三、我国居民高储蓄实际成因

(一)变量选取

1.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的衡量指标主要选取居民储蓄率,各个学者给出的统计口径不一,考虑到数据可得性,这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定义为主:

居民储蓄率=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其中,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最终消费。

2.收入因素

收入方面主要考虑居民收入并剔除必要支出,因此本文选用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3.利率因素

在我国基准利率主要指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但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最主要的还是银行存款利率,它直接影响居民储蓄利息的多寡,因此这里选用中国人民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4.资本市场因素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甚窄,主要接触的是股市,且多关注上证指数,因此这里就以股票市场为主,并选取上证指数作为资本市场因素的代表指标:

其中,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5.人口结构因素

人口结构被动的调整,导致出生率下降,开始由成长型向衰老型转变。因此指标选用少儿抚养比(CDR)和老年抚养比(ODR),其中:

CDR=(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ODR = ( 65岁以上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 ) * 100%;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规定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

6.社会保障因素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但社会保险主要由居民缴纳,这里主要探讨国家对居民的保障,因此主要考虑政府的社会保障总体支出。

7.消费倾向因素

正如上一部分的分析消费倾向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喜好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心理因素无法具体测度,笔者认为无法选取一个良好的指标对其量化,因此这一因素视为被其他因素包含,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此处不选用指标考虑。

(二)数据整理及模型建立

1.数据整理

根据统计局给出的居民儲蓄率计算公式从而得出1997年至2015年的居民储蓄率,但由于数据缺失无法计算2016年居民储蓄率,因此运用指数平滑法对2016年居民储蓄率做出估计值,2016年储蓄率=mean+trend=0.385131

2.回归结果

令y=居民储蓄率;x1=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x2=一年定期存款利率;x3=上证指数;x4=老年抚养比;x5=少儿抚养比;x6=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用Eviews8.0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根据逐步回归法,剔除X2、X3,模型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得到如表一的结果,调整后的R2=0.92,拟合优度较好。F检验通过,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各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在ɑ=0.05显著水平下,“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x1)、“老年抚养比”(x4)、“少儿抚养比”(x5)、“社会保障支出水平”(x6)分别对“居民储蓄率”(y)有显著影响。

4.模型结论分析

以上模型显示对居民储蓄影响最大的三个变量是“社会保障支出水平”(x6)、“老年抚养比”(x4)、“少儿抚养比”(x5),其中少儿抚养比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储蓄率有负的影响,老年抚养比有正的影响。

在以上回归结果中“一年定期存款利率”x2、“上证指数”x3两个变量t检验结果不显著,除开多重共线的原因之外,还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甚少,普通居民投资渠道除了股市和放在银行外几乎没有太多选择。此外,股票市场缺乏健康的资本市场文化和诚信制度,民众对股市信心严重不足,导致居民对闲置资金的处理基本上是选择放在银行。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利率水平以及股市的变化对普通居民的储蓄意愿影响并不是很大。

四、总结以及建议

本文从储蓄率传统理论影响因素着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近20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老龄化、少子化、社会保障支出是影响我国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以及资本市场并未有效的发挥作用。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应通过调整储蓄率释放居民储蓄,刺激内需。

(一)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正是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医疗、卫生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对养老服务业产生巨大推动力,这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注重点。

(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资本市场,积极发挥市场的资源分配和风险分配能力,从传统的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让居民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投资产品选择,从而构建对未来金融发展的信心,达到预期的储蓄分流效果。

(三)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也有着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等等。这些需要加快相关立法,缩小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 谢勇.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1):77-87.

[2] 施卫兵.中国居民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6(7):361-362.

[3] 王森.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定量分析——基于VAR模型的方法[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66-71.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纺织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越伦、男,湖北荆州人,金融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赵天昊,男,湖北武汉人,金融碩士在读,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证券投资。

黄玲,女,湖北十堰人,金融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税收筹划。

猜你喜欢

储蓄率实证分析
我国M2/GDP偏高的原因及及对策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