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滦河、武烈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分析
2018-11-06赵海滨
赵海滨
摘要:承德市正在由“山庄岁月”迈向“两河时代”,滦河、武烈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城市综合发展的基础与必备条件。总体布局将防洪与生态、安全与效益、生活与环境有机协调,遵循“生态廊道、景观廊道、智慧廊道、效益廊道、文化廊道”的宏观规划理念。
关键词:滦河;武烈河;防洪安全;生态
1.项目区概况及方案内容
1.1项目区概况
承德市中心城区傍武烈河、滦河而建,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124万人以内,城区范围将扩展为武烈河上至双峰寺,下至入滦河口,滦河上至双滦区伊逊河口,下至承德县乌龙矶的沿岸地区。滦河、武烈河现状防洪设施不完善,为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一带三区”发展战略,急需对两河开展系统性综合治理,为城市建设提供防洪安全保障、提升两岸土地价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河生态景观水平。
1.2方案主要内容
在满足行洪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区域文化、发展规划、以适应环境、协调区域文化、低成本、可持续为原则,遵循“生态廊道、景观廊道、智慧廊道、效益廊道,文化廊道”的宏观规划理念,打造“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百里长廊、魅力两河”的水景观系统。
2.“两河”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必要性
2.1存在问题
(1)现状河道防洪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区防洪安全。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要求,滦河采取分区设防的方式,防洪标准为20年~50年一遇。现状河道行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部分河段没有防洪工程,无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防洪安全需要,如发生较大洪水,极易导致河水漫滩,形成洪水灾害。(2)河道淤积严重,河道行洪能力不足。滦河由于上游伊逊河等支流输沙量较大,局部河段沿岸城市建设在堆放建筑垃圾的河道内,主河床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淤积,同时滩地内鱼塘、大棚等分布较多,造成有效行洪断面减小,对两岸防洪保护区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该问题在武烈河段也同样存在。
2.2必要性
(1)保障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的防洪安全需要。武烈河自北向南贯穿双桥区整个城区,滦河环绕城南。两河直接关系着承德市区的防洪安全。(2)重点保护对象防洪安全需要。武烈河治理沿线重点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双峰寺镇、承德医学院、汇水湾居民区、老西营村等以及规划的北部新城。滦河治理沿线重点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双滦区、5km2起步区、规划的南区、上板城组团、承德县城等。这些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依托于河道的行洪能力和防洪工程建设。(3)已治理河段尚不能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滦河、武烈河经过历年治理,部分河段已完成河道整治工作。但治理河段不连续,防洪体系不完整。武烈河未治理段局部不满足5年一遇行洪标准。滦河无工程段自由满溢,只局部达到10年一遇。河道未治理段现状行洪能力与应有的防洪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为保证两岸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其进行治理是必要的。
3.理念与原则
(1)治理理念。①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相结合。在保证河流总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河道采用主槽+滩地复式断面形式,主槽满足10年一遇以下洪水行洪,滩地适度承担防洪风险,打造生态景观,给两岸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亲水场所,实现人、水、绿共享河流空间。②河道治理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空间,堤顶巡堤路与滨河道路融合设计,尽可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全面提升防洪标准和确保生态的基础上,优化河道断面设计,尽可能减少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冲突。(2)治理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重点突出,分区防守、做到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防洪与景观相结合。打造一条“智慧、效益、文化、景观、生态、安全”为一体的绿色河流。
4.总体布置
河道总体布局结合现状、治导线、已治理河段及相关规划综合确定。两河均以现状为基础,尽量维持现状河道形态。根据现状河道情况、沿岸开发及相关规划、景观设置需要等,采用大水面、小景观与小水面、大景观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河道堤防与现状沿河两岸道路、城市规划道路、山体等结合布置。
(1)武烈河。采用生态治理方式,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溪流+大水面,辅以生态护岸的形式。溪流与大水面连接,保持了水的流动性,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长环境。考虑武列河上游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将具备较强的防洪调蓄能力,在溪流段,河道主槽采用5年一遇。大部分河道主槽宽约100m,两岸堤距约190m。溪流两侧滩地为景观用地。增加河道的多样性、生态性的同时节省土地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大水面采用壅水坝与矮堰衔接形成,集中于承德医学院及其下游至丽水步行桥段。此段河道左岸堤防已建,结合景观需要,医学院段河道水面宽140m,滩地景观宽40m~50m,结合医学院、汇水湾小区等布设滩地景观。
(2)滦河。滦河治理河段较长、涉及城区、郊野等分区,结合保护对象防洪标准、相关规划、水环境改善、河道景观等,考虑进行方案比选。
①方案一: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打造一定的河道景观。采用大水面+溪流两种形式相结合。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区段、人口密集、后期发展较大及水源涵养段采用大水面。采用壅水坝与矮堰衔接形成。河道采用梯形断面。溪流段采用复式断面,承德县城以上段河道主槽采用5年一遇、承德縣城以下段河道主槽采用3年一遇。主槽宽100m~150m,两岸堤距300m。溪流两侧滩地为景观用地。该方案滦河新建堤防75km、主槽防护77km。建成后形成水面面积790×104m2、绿地景观带面积1245×104m2、亲水设施212处。
②方案二:总体布置与方案一基本一致,大水面位置及断面形式与方案一相同。溪流段两岸堤距300m,采用复式断面结合梯形断面,河道主槽行洪能力提高到10年一遇,采用复式断面,主槽宽150m~200m;白河口以下段采用梯形断面。溪流两侧滩地为景观用地。其中布设慢行系统、景观小品等休闲设施。白河口以下段考虑已不包含在中心城区范围,两岸开发程度相对较小,且老牛河口以下洪峰流量较大,如采用10年主槽,主槽宽将达到240m,结合实际情况,本次以布设防洪工程为主。仅对岸坡采用生态绿植进行景观美化。
方案一主槽行洪标准低于方案二、景观范围大于方案二,但局部景观位于10年一遇行洪水位以下,遭遇洪水可能性较大,易损毁,后期修复投资较大,且投资较大。方案二可以将水利与景观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具有一定防洪标准的景观范围。综合分析,推荐方案二,即白河口以上溪流段复式断面主槽标准为10年一遇,大水面段、白河口以下段均采用梯形断面。
(3)景观。景观工程主要位于河道滩地范围,在满足上述规划的前提下,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规划,以生态修复为主,绿植结合经济效益因素进行配置,考虑对现有植被的合理利用。亲水设施与周边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与上、下游已完成工程相协调。做到主题明确、特色突出。设计“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打造百里景廊、魅力两河。形成两廊六韵,着力打造“热河映日、承德老街、碧水绿洲、滦水之歌、智慧上板、乐活下板”六大特色风貌段落。防洪与景观工程统筹考虑,在满足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山水资源,融入承德文化资源,打造百里景廊、魅力两河生态水利景观系统。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滨河漫步、旅游休闲、康体娱乐多种功能。
慢行系统:沿滦河河道公共空间,打造城市慢行系统,营造“山环水绕”生态城市的自然通道;串联城区旅游文化资源形成旅游线,为城市居民提供运动与健康的活动场所。建立滨河自行车道+漫步道+休息点的完整游览系统,承载滨河游览功能。结合二维码、手机APP,形成智慧的引导,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5.结语
承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滦河、武烈河是城市发展的渊源及依托。河道治理的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也将是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重要保障。两河综合治理方案总体布局明确了河道防洪标准、断面形式、景观节点等重要指标,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适应性的布局,是与城市“一带三区”发展战略呼应的布局、是串联城市古今文化的布局、是统筹人与环境的布局。该布局确定了沿河发展总体格局,但随着城市整体发展,两河的总体布局也应随之变化,在保证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与各方规划协调。同时,生态河流的理念正在逐步完善,将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应随着治理理念的变革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