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
2018-11-06刘细宪
刘细宪
我是一个80后,来自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1995年家里发生变故,母亲带着四个子女来到大冶县城生活。从最初的五个人挤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到后来的衣食住行无忧,都是靠着母亲盘下的一家服装商场小店经营所得。这家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的营业额从1996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率近30%,反映出人们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
作为一名金融学博士,我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尤为关注。
记得读小学时,有一天晚上看到母亲把一个自制的腰包紧紧地绑在腰间,我疑惑地问她为什么。母亲告诉我,前几天隔壁服装店老板去武汉进货的时候钱全被偷了,幸好有同伴,不然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母亲每隔一周就要去武汉进货,不得不携带大量现金。这个腰包陪着母亲度过了好几年岁月,才被银行卡取代。
政策性银行让我在2008年顺利进入大二的学习。2008年暑假,我和二哥的学费加起来接近一万,正巧又赶上店铺租金上涨。2007年底因家里买房花光了所有积蓄并且欠下一些债,家里出现了“钱荒”。我从辅导员那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銀行)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通过这个贷款解决了学费和住宿费。
银行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金融素养,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最大可能地获得最高收益。
经历了十年租房生活,2007年,母亲为了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个安定的住所,花了所有积蓄并找亲戚借钱,买了一套二手房。虽然当时银行已经有了住房贷款的政策,但是当时大部分家庭还是像我母亲一样,偏向于民间借贷并全款买房,他们觉得总利息太高了。但从金融学角度来说,这显然是不利于家庭的决策,因为家庭未来几年会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2014年,我大哥结婚好几年,孩子也长大了,需要一套新房,于是凑足了首付款后,他没有任何犹豫地以银行住房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新房。两代人购房理念的变化体现了人们金融素养的提高。
对风险的处置是金融素养的重要一环。
从1990年代初沪深股票交易所的成立,到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标志着我国市场化证券市场基本形成。尽管股票早已存在,但我第一次了解股票还是在2008年。那年做家教认识了一位家长,他告诉我他2007年炒股票赚了几十万,这无疑震撼了我的内心。因为对于一个师范生而言,毕业后开一家中小学培训机构是我当时认为的最赚钱的途径,股票颠覆了我的认知。当时周围没有炒股的同学,我对股票的认识还是片面的。
第二次对股票的了解是在2015年,这一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周围很多同事都开始炒股。有些人把大部分积蓄都投入了股市,甚至有人将房子抵押了进去,少数人的行为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事实证明这种不顾后果的行为风险非常大,后来股市暴跌的时候尝到了恶果,大部分人被套住了,甚至有人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这次我对股市有了不同的认知,它可以让你短时间内获得高收益,也可以让你亏得一塌糊涂。炒股不仅考验技巧更是考验人性,这两次对股票的认识引发了我对股票和金融的兴趣。
2016年,我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一名博士生。读博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股市,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只股票,半年的时间彻底体会到了人为心理对股票投资的影响。股票投资分为短线、中线和长线,根据买入股票持有时间来区分。作为新手,我成为了短线投资者,根据股票投资“止盈止损”原则,我给自己设置了止盈止损线,一旦超过立马卖出。
然而现实中多次交易经历却是这样的:当超过了止盈线总觉得股票还会再涨于是没卖,可接着就跌下去了。眼看着账面盈利不停地下降,为了保证盈利于是卖了,结果接着股票就涨了。当亏损超过止损线的时候,总觉得不会再跌,于是没卖,可股票仍然继续跌,眼看着账面亏损不停增多,为了避免亏损更多于是卖了,结果过几天就涨回来了。
我在专业学习中了解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认为,人的心理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投资决策行为。为了避免人性贪婪和恐惧对投资造成的影响,量化投资成为业界比较流行的投资方式。所谓量化投资,是指通过数量化方式和计算机程序化,发出买卖指令流,从而避免心理因素的干扰。为了学习这种量化技术,我在科研之余,每天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算机操作软件和投资策略,期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从事股票投资。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