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对接的历程、特征与方向

2018-11-06沈路

山东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合作民营企业

沈路

摘要:“智资合作”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其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特征都具时代的特征。深化“智资合作”的发展:要正视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家的观念差异;要更加注重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要营造宽容的创业氛围,鼓励更多的合作模式涌现。

关键词:海归人才;民营企业;合作

一、研究背景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杭州市萧山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民营经济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萧山区拥有民营企业3万余家,其中中国500强企业4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5家,上市企业60家。历经40年的艰苦创业,不断壮大的民营企业不但成为萧山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实践中赢得了了大量海归高科技人才的青睐。自2009年开始,萧山区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的“智資合作”模式应运而生。经过近十年的合作探索,“智资合作”模式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萧山区政府、民营企业、海归人才均在“智资合作”模式的合作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与此同时,“智资合作”的成功实践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1)浙江民营中小型企业是支撑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民营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破解难题,浙江学者史晋川剖析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比较了我国三大民营经济模式,明确指出浙江民营经济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缺乏正式的对接渠道。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是民营经济产业升级的关键。(2)改革开放以来,海归人才创业虽然起步比较迟,但发展势头强劲。海归人才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海归人才急需与实力强大的民营企业合作来缓解资金不足的困境。国内学者王耀辉近年来一直关注海归人才的创业问题,他分析了海归人才创业的各种窘境,并提出海归人才创业要立足中国国情,与本土企业相结合的建议。学者刘元芹、杨月坤、薛琴、刘畅等进一步从海归人才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中提出合作基础和方向。(3)杭州市萧山区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智资合作”起步于2009年,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江苏和广东等地也有类似的实践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蒋国杰、谢广英、周小虎等学者分别分析了江苏、山东、广州的合作问题。杭州市萧山区的方奇刚、孙玉霞、赵刚也比较全面地分析“智资合作”在萧山区的实践探索。

已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都对“智资合作”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回顾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之间“智资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特点和经验,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不仅对促进民营经济和海归人才更好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学术上进一步总结和提出“智资合作”科学发展的方向,这也有利于丰富前期的研究成果。

二、“智资合作”的发展历程回顾

杭州市萧山区内的“智资合作”模式始于2009年,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为“智资合作”的产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家共同选择了彼此间的合作,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合作阶段。

(一)“智资合作”的产生背景分析

1.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渴求高科技项目突破瓶颈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民营企业创造了前所未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2012年)等一系列有力的扶持政策。同时,还先后颁布和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个体工商户条例》(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7年)等众多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杭州市萧山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得天独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民营资本日益雄厚,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萧山民营企业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问题。民营经济主要是一个以传统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由于自身产业结构的特殊性,众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急需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运营管理人才来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因此,传统企业的经济结构在不断地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新型产业。而这些新型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运营管理人才来助推民营企业的新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带技术、带项目的高层次海归人才,对技术和人才的渴求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为“智资合作”的奠定了前提基础。

2.海归人才创业面临融资困难,渴求民营资本大力相助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带动了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回国创业热潮,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肥沃土地上,海归人才回国创业风生水起。在改革创业创新的实践中,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队伍日益扩大,据统计2008年前来杭州市萧山区创业的海归人才仅40人,创办的企业也只有30家。而2009年后萧山区发生了迅速递增的变化:2009年新增海归人才33人、企业15家;2010年新增海归人才107人、企业19家;2011年新增海归人才40人、企业17家。与民营企业家不同的是:海归群体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技术、高知识结构、高水平管理经验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十分突出,在领先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但在实践中,海归创业也面临种种困难。首当其冲的是海归人才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着“智”有余而“资”不足的困难。虽然一些海归人才掌握的技术在国内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苦于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科技项目无法落地生根。从银行方面看,由于缺少必要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从而影响了海归企业在银行获得必要的创业资金的资助。从政府方面看,虽然政府不断地通过制定海归创业政策,加大海归创业扶持力度,但与海归所需资金相比,远远不能满足海归人才的资金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归人才的顺利创业,海归人才创业融资困难十分突出,渴望民营资本的大力相助,与民营企业“智资合作”愿望非常强烈。

3.政府高度重视“智资”合作,主动助推双方合作对接

要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关键在于充分发展人才的优势,激发竞争的活力。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海归人才与民营資本合作的愿望,高度重视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建立。区政府秉持“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三个有”的原则:有完善的扶持政策,有多元化的创业平台,有浓厚的创业氛围。自2009年起,萧山区政府及时倡导“智资合作”创业模式,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助推民营企业与海归人才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首先,政府组织“智资合作”对接会,为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从2009年至2017年,萧山区政府成功组织召开9届智资合作对接会,海外高层次人才与萧山民营企业家、风投机构、区内各级平台和科创园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为双方寻找合作商机起到了中介作用。其次,建立海外工作联络站,为“智资合作”的视野拓宽到了海外。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杭州市萧山区留联会与海创会在海外先后设立了12个工作联络站。政府每年组织民营企业家赴境外招聘海外人才,使海外工作联络站成为“智资合作”的“机会站”。再次,提供“保姆式”的政府服务,优化“智资合作”创业环境。自2009年以来,萧山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配套资金,专项用于海归人才创业的资助与奖励,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在“优质服务”中推动了双方的“智资合作”。

(一)“智资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实践中,“智资合作”给海外人才和民营企业创造了合作共赢的良好机会,作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智资合作”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表面到内核的扩大和深化过程。

1.海归项目与民营资本的“单一合作”阶段

“智资合作”的起始阶段主要采用海归人才项目与民营资本之间的“单一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也称“融资式” 合作方式。在合作中,海归人才仅仅拥有和提供高新科技项目,并且完全利用民营资本开展合作,这是一种比较单纯的“智资合作”方式。在“智资合作”初期,这种方式有较地解决了虽然拥有高科技项目,而苦于缺乏充足的启动资金的海归人才的困境。尤其是针对刚刚回国创业、急于项目落地生根的海归人才来说,无疑解了燃眉之急。而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海归人才项目的对更新和提升传统产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海归项目、管理与民营资本间的“多元合作”阶段

“智资合作”助力海归人才项目顺利落地,与民营企业的良好合作,促使海归人才创业渐入佳境。经过几年的合作实践,一些海归项目在民营资本的强力支持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在合作中逐步转型,并真切地体会到海归高科技项目实践中所展现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因此,一些民营企业家寻求与海归人才的进一步合作,从对海归项目的单一渴求扩大到对海归人才管理理念的欣赏和实践。由此步入了海归项目、海归管理与民营资本之间的“多元合作”阶段。

3.海归人才与民营资本之间的全方位“深度合作”阶段

随着“智资合作”的不断深入,成功创业的海归人才积累了不少资本,开始由“知本”主体向“资本”主体转变,并完成了科技资源资本化的过程,外来科技资本逐渐增强。因此 ,海归人才与民营资本的合作进一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步入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阶段。在这个阶段,更多地形成了海归资本以“入股式”方式与民营资本进一步融合。同时,作为传统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也渴求民营资本能投向更有发展前景的高新产业。双方之间全方位的强强合作,为“智资合作”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 “智资合作”的发展特征总结

“智资合作”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由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家共同走出的经济发展新道路。“智资合作”植根于改革开放肥沃的土壤,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在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一)合作双赢是“智资合作”的基本前提

“智资合作”的合作基础是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家之间的合作共赢目标,以达到双方合作互利是基本前提。从“智资合作”近10年来成功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智资合作”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这种合作方式为双方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从海归人才来说,在“智资合作”肥沃的土壤中,高科技项目破土而出,完成了从科技项目到科技成果的蜕变。有的甚至实现了科技资本的积累,为海归人才进一步创业创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民营企业家来说,面对传统企业的种种弊端,由于顺利注入了海归高科技项目的新鲜血液,民营企业带来了产生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创造了条件。因此,双方的合作共赢是“智资合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二)政府助推是“智资合作”的重要保障

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智资合作”如同一桩好的姻缘,需要政府的牵线搭桥,搭建交往平台,促进双方合作形成。从杭州市萧山区“智资合作”的实践来分析,政府主动助推双方“智资合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政府为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创造的创业环境,为合作双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地缓解了海归人才在市场、用工、招工、融资方面的困境。同时政府搭建的种种合作平台,不仅传递了快捷有效的合作信息,同时为双方进一步的了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动态结合是“智资合作”的鲜活特征

从“智资合作”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智资合作”从最初单纯的科技项目与民营资本的合作,进而发展到“多元合作”和“深度合作”的模式。这不仅仅是呈现了“智资合作”的多元化形式,更加重要的是体现了“智资合作”的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智资合作”萌芽于改革开放发展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部环境和合作双方内部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智资合作”绝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合作模式,尤其是随着双方在合作中不断增加的合作项目和不断更新的合作模式,使“智资合作”模式具有更加鲜活的特征,体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四、深化“智资合作”发展的方向思考

目前,萧山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机遇,“智资合作”的土壤依旧肥沃。但萧山民营企业在进一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依然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海归人才的创业创新也在涌现了一些新的的问题和思考。因此,正视和分析“智资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是进一步深化“智资合作”的基本前提。

(一)要正视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家的观念差异

海归人才有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有丰厚资金,如果双方成功对接,顺理成章形成合作。但事实上,实践中并不是所有有合作意向的双方都能联姻成功,形成合作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主在观念上存在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在“智资合作”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智资合作”的初期,双方之间的差异主要由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生活背景的不同而产生,比较直接地体现在合作的交流沟通上,具体表现为不同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随着“智资合作”的不断深入,海归人才也渐渐暴露自身的一些不足。如对国情、省情、区情、企情的不够了解,对中华本土传统文化的陌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不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海归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针对海归科技项目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特别是海归资本的不断加入,民营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实践中,有的观念差异在双方磨合中逐渐消失,也有的差异却在合作过程中形成或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二)要更加注重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如前所述,多元化的创业合作平台是双方合作的“产床”,政府良好的服务是“智资合作”的助推器。在“智资合作”的历程中,政府也经历了以管理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转化过程。在合作初期,政府在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更多的是以管理的方式来促进“智资合作”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智资合作”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树立了“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把最好的服务作为最好的管理。从以制定政策为主的服务方式,进而扩充了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政府一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为“智资合作”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对接会和建立海外联络站,为“智资合作”搭建广阔的合作平台。政府的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为“智资合作”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智资合作”的不断深入,政府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的扩大和更新。尤其是面对海归人才和民营企业家的新需求和高要求,政府如何適时地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技能,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三)要营造宽容的创业氛围,鼓励更多的合作模式涌现

从近十年的“智资合作”模式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智资合作”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在“智资合作”的实践中,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合作失败的例子,而且对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正视失败、宽容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今后“智资合作”进一步发展中要重视的问题。首先,政府要有“肚量”,要努力为合作双方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宽容的创业环境,允许失误和失败。要主动帮助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并协助合作双方再次创业,让海归与民企都能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和诚意。其次,海归人才、民营企业与政府三方在“智资合作”中要共同协助、探讨更加积极有效的合作方式。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将是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时期,这也是民营企业继续开创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继续深化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智资合作”模式,让更多科学合作模式涌现,这将是“智资合作”科学而明智的选择。

总之,“智资合作”是萧山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共同走出的一条互利共赢的创新之路,“智资合作”在萧山的科学实践,促进了萧山区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也有效推动了海归人才创业创新。改革再出发,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海归创业人才,都要面对新的合作环境和合作方式,在理念和实践中要突破以往的固定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合作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辉耀,当代中国海归,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田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

[3]周小虎,创业生态系统对海归人才效能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7(8).

[4]廖婉云,海归科技人才回流之对中国战略意义研究[J],经济师2016(4).

[5]史晋川,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5).

[6]刘畅,国际技术转移、“海归”人才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商论2015(9).

[7]陈惠源,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基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J]中国商论2015(2).

[8]薛琴,申俊喜,工业化中后期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制度支持[J],当代经济管理,2015(9).

[9]杨月坤,周玲玲,海归人才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5(5).

[10]刘元芹,吕江洪,海归人才引进机制研究[J]南方论坛,2015(8).

[11]罗玥,基于AHP法浙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影响因子分析[J]江苏商论2014(3).

猜你喜欢

合作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