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赶考”,交出百姓满意答卷
2018-11-06郭富收
郭富收
自从2015年接受组织选派,到商水县姚集乡段堤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个在村民眼中听起来既有“派头”又是“大官”的第一书记身份,便落在了于水波的身上:汗水、责任、担当、发展……一系列的词汇,都与于水波联系在一起,成为他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3年来,在村委班子眼中,于水波很务实、能吃苦、敢担当;在贫困群众心中,他心很细、说话暖、爱群众。哪家有困难,哪家需帮扶,总能听到他“絮叨”的声音,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暗暗发誓在农村干出成绩
2015年9月,商水县编委办公室监督检查股股长于水波,受组织委派到姚集乡段堤村担任村第一书记。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是上级党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作为第一书记,他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到基层农村,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如何了解村里的第一手情况。于水波认为,吃住在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同志说,用白天的工作时间就能把工作任务完成,吃住在村,有那个必要吗?他则认为这种思想是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
于水波说,来到段堤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缘分,为了这份厚重的缘分,他坚持吃住在村,白天工作着,晚上思考着……“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是他对驻村扶贫工作的深切体会。
既然上級委派他作为第一书记到基层农村任职,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挑战与考验。于水波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成绩来!不然,既对不起所任职的农民群众,也会辜负上级委派的期望。
吃住在村把自己当成“村里人”
坚持吃住在村、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村民吃饭和休息前的时间点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段堤村的每一家每一户。这是于水波到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为给村民吃一颗定心丸,于水波迅速投入了工作,白天拿着设计好的党员干部统计表、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逐户进行走访,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
晚上他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和党员、村民一起谈心、拉家常,摸清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和村干部的思想状况,听取群众对段堤村发展的愿望。
“白天我们工作的时候,村民也要做工的,这个时候入户调查大多是十室九空,要么只有老幼在家,根本不可能达到入户走访的目的。”于水波谈起农村工作的经验,滔滔不绝。
他说,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深入摸排造成群众贫困的原因,取得了第一手资料,要用钉钉子的精神赢得群众的信任。
找准方法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摸清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就容易有的放矢找到精准扶贫的方法。
于水波与村“两委”干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订完善驻村帮扶方案,并很快理出了“脱贫必先强支部”的工作思路。
于水波巧借商水县周二“村务日”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变“村务日”为“学习日”“服务日”。定期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村“两委”班子会议,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在工作中落实基层各项制度,强化村“两委”班子的组织观念、服务意识,变过去群众上门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上门为群众服务。
不仅如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于水波处处以身作则,靠前工作。无论是修路、建村室、文化广场、安装路灯、植树等农村工程,还是精准识别“回头看”和秸秆禁烧工作,他都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不仅促进了工作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标准,还让干部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威信。
针对段堤村的实际现状,于水波提出,以群众长期得实惠为宗旨的扶贫思路,带领党员干部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带领群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踏实工作只为基层群众办事.
3年来,于水波带领驻村工作队,按照“四制(目标制、项目制、责任制、考评制)”工作法和驻村时间节点,为段堤村设计了一个帮扶计划,分别有项目名称、落实时间、责任人。
目前,所设计13项内容已完成11项,有2项正在落实之中。
在2016年至2017年,对贫困户两次精准识别时,于水波和村“两委”达成共识,一定从严把关,公平公正,给历史和段堤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
在评定低保户和贫困户过程中,他组织村干部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和贫困户政策,敢于纠正过错,及时调整低保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开公示,解决了23名残疾人的低保待遇。同时,还最终确定了9户村民为贫困帮扶对象。
村民段留仁身患重病开刀住院,花费大笔的住院费用,其妻子身体又常年有病,于水波向县委领导及民政部门汇报,帮助他申请了家庭低保和医疗保险,想方设法帮助他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减轻其家庭负担。
对村民来说,这就是大事。
去年夏天,全县开展精准再识别,当时贫困户甄别和填写档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于水波患上了高血压,晚上时常睡不着觉,医生劝他休息几天,但他咬牙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精准识别工作结束。
工作干得好不好,扶贫成效实不实,百姓最有发言权。于水波在村里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村民李另起竖起大拇指:“于书记来了以后,给村里解决了许多困难,也特别关心我们这些贫困户,每次过节的时候给我们送面、米、油,忙得连一碗水都喝不上,有这样的干部在村里,感觉很踏实。”
多方协调为村民解决实事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之前的段堤村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积极向上级申请汇报,促使段堤村落实了公路建设项目。”于水波介绍,他还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起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36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4.3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晴天不能行车、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
很多人记得,在2016年春节前,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时得知,村内电力超负荷运行、经常断电,群众有增加变压器、安装路灯的要求和期盼。
于水波及时向所在单位和县里主要领导进行汇报,还得到了電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于水波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利用电力扶贫项目对全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增加变压器4台,改造主线路1113米,更换新型智能电表483块,安装路灯40盏,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
在于水波的积极建言下,县委组织部投资46.3万余元,为段堤村新建村室、文化广场,安装了文体器材,为村室配齐了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不仅让村里干部办公和党员活动有了阵地,也让群众文体活动也有了场所。
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全村积极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他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后,连续两年在村里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评选表彰16名“好婆婆”“好媳妇”。他还主持开表彰大会,邀请县乡两级领导为“好婆婆”“好媳妇”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力宣扬。
而且,在于水波的积极争取下,2017年春天,县林业部门对段堤村的绿化给予了大力支持。装卸树苗、挖坑、栽种,于水波一边带着群众干,一边把握质量,确保棵棵树都能成活。他带领干部群众栽下绿化景观树300余棵,绿化道路2900米。
作为县委的选派干部,于水波更加重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他的带领下,还先后完成安全饮水工程,有效地解决了220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民富强村期望全面建成小康
作为党委选派的第一书记,于水波始终关爱和帮助贫困群众,让他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后,考虑的重点开始落在村里的长远发展方面。如何让村民建成全面小康,不仅是国家的战略,也是基层村民的期望。
国家有“中国梦”,基层农民如何实现村民的小家“梦想”呢?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于水波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作为第一要务。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党支部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发展。
过去,段堤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村民收益少,经过仔细思考,他意识到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大家摆脱贫困,于是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做好特色种植的文章,重点发展蔬菜和草莓等特色采摘农业。
于水波通过引进带头人和组织村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个。其中,百蔬园蔬菜农民合作社,发展日光温室68座,占地380亩,吸纳贫困人口110人;星辉家庭农场发展瓜果蔬菜大棚160个,占地260亩,吸纳贫困人口130人。
在于水波的积极争取下,2017年,段堤村引进朝拜巾加工厂,该项目投资500余万元,正在施工建设中,可带动就业120多人,其中主要吸纳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就业。
付出就会得到收获。于水波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真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人生的价值,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为此,在2015至2017年,段堤村连续三年均被姚集乡评为“一类村”。段堤村党支部也连续两年被商水县委表彰为优秀基层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