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不会留给准备好的人
2018-11-06
这期杂志的选题会上,编辑们谈论起《创造101》,最终给大策划拟定了《机会不会留给准备好的人》这样一个标题。我深有共鸣,所以任性地拿来卷首再用一次。
当然,这不重要。
很多年前(放心,我不会轻易告诉你我的年龄,好让你继续在私信里为了该叫我小哥哥还是小叔叔而困惑)。那个冬天,长沙,我站在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幢教学楼前,思考一件事——我该去报名中央戏剧学院的考试吗?
你不一定知道,艺考跟艺术当然有关,却更多的跟心理承受能力有关。
湖师大考点蜂拥而至的考生,是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张贴在墙壁上的报名须知,是让人想吐的。分布在大楼各教室的报名点,是让人有挂号看病的即视感的。在场排队的人,大概都跟我一样,不知道哪所学校能提供给自己一张病床。再不躺下,就要犯心脏病了。
大多数人会报考7所左右的院校,大概得翻着《孙子兵法》去排兵布阵吧?一本的,二本的,三本保底的,通通计划好。之后的过程,很像《创造101》里那样,我们站在评委面前展现自己,跟其他人battle,被打分,最终拿到不同级别院校的pass card。
我多花了一天时间思考要不要报中戏,最终呢,咦——我忘记带寸照了!听说没带寸照就报不了名,呼——彻底松了一口气。
后来,我非常认同那句话,大意是說,所有关键时刻的意外事件,都不过是掩饰内心的虚弱。
我觉得我《文艺常识》才背熟了一半,电影好像也看得不够多,还有……心理状态也没调整好。总之,我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我主动错失了这次机会。
错失机会的结果,是哪怕在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我找来中戏的阅读清单,声称要跟上他们的进度,考研时再考去那里,也深知,每一滴酒都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是真的错过了。有些错过意味着,再也不会有了。
当然,这不重要。
前不久,公司展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竞聘会。我是评委。
整整半天的时间里,我挺直了身体,一改往日的死人脸,温暖又可爱地注视着每一位竞聘者,想以此,给他们一些温度。
在讨论本期大策划的时候,我们分析,到底是什么动机,会让一个人主动放弃自己很想要的东西呢?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上面说的, “我没准备好”,另一个或许就是来自道德与人情的压力。
不少竞聘者在犹豫是否报名时跑来问我,我要是报名了却竞聘失败,回到原岗位,会不会被嘲笑?我要是竞聘成功却把活儿做砸了,会不会被公司指责?
我统一回复:爱谁谁,反正我们最终都会死掉的。
当然,这不重要。
写这期卷首的时候,我正在筹谋新的部门。是的,以后《0C18》不再是我的独生子,因为你们有需要,所以我响应国家的二胎政策,“扑哧扑哧”生娃去了。
关心我的同事问我,你怕吗?与你做同样工作的前辈,大概都比你大10岁,你能追上他们吗?你……准备好了吗?
这些都不重要。我只知道,错过的滋味比失败难受一万倍。
同很多人不一样,我最初看到网综《创造101》的消息,是在朋友圈里。我的一位好友是腾讯视频的幕后主创,《创造101》在一开始,不过是他发布的一则小广告。慢慢地,我在越来越多的社交平台、同事的口中看到、听到这个节目的名字,山支大哥、吴宣仪、村花、胖虎……这些学员的名字也逐渐能与他们本人一一对上号。
101个来自各地的女团练习生,通过努力的练习,展示自我,经过导师A~F的评级、观众pick,层层淘汰。每一次公演,观众的点赞数,会决定她们能留在舞台,还是out出局,也会决定她们位于舞台上金字塔结构的座位里,哪一个位置。个人battle、团体PK,一次次选择与被选择。赛制看起来很残酷,但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如果想要生存,残酷的竞争避无可避。
在这个舞台上,一个明显的特質是:面对梦想,谦让的人会被看不起,并且,那些声称还没准备好的人,八成会出局。
我觉得自己很坏,因为我想要自己留下来
在一次复活机会的争取环节,选手许诗茵满脸愧疚地说:今天我觉得,我自己很坏,因为我想要自己留下来,对不起。
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中,或许都有类似这样的情节:我不想把心爱的玩具让给弟弟妹妹,可最终我还是强颜欢笑地让了。为什么?如果不让,我知道,周遭的大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会讨厌我。这种来自道德和人情的压力,让我不断地与自己想要的事物道别。以至于当我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会觉得这真是太羞耻了。
强东玥,陈恰凡,一个是敢打敢拼的狼性少女,一个是内心柔软的佛系少女,在为自己的位置或者留下的权利争取时,她们不同的做法,带给了她们不同的结局。而这结局的不同,恰好在于她们是否敢于与道德和人情压力battle。
强东玥:谁说我不行,我偏偏就要证明
在节目中,强东玥和陈怡凡,两人并没有产生过正面的PK或者其他交集。但一个还留在舞台上,一个却在第一次公演时就淘汰离场。如果以整个节目为背景的话,在她们两人的PK中,最后被观众pick的就是强东玥。
在首次导师的评级中,强东玥是拿到首A的学员,不可谓不幸运,可在A班的座位上还没坐热,她就很不幸地成为了首个被挤出A班的学员。
选手Yamy拿着导师给的信封,站在强东玥的前面,酷而不失尊重地说:“sorry,这个位置暂时是我的。”看起来软糯可人的强东玥立刻微笑着举手,很干脆地说“battle!”瞬间把节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一场比试是跳舞。一段随机的音乐响起,两人需要根据音乐来一段舞蹈freestyle。舞台上,Yamy身影闪腾挪移,直接来到强东玥身前,两个女孩近距离的斗舞,看起来燃爆了!凭借着扎实的舞蹈基础,Yamy先下一城。
随后的音乐比拼中,强东玥拿下1分。
第三场是rap较量,本来就擅长说唱的Yamy拿出自己已经发表过的作品《乌鸦》,轮到强东玥时,“这次我认输了,很想听到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吧。”她开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屏幕前的观众一定都跟我一样,以为她要在强大的对手面前认输了。没想到她紧接着由说变唱:“除了花光力气,我不会言弃……还没咽气,那就撑住吧……谁说我不行,我偏偏就要证明。还没听说过我的名字,没有关系,那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段设计巧妙到不行,歌词也恰到好处。最后,导师考虑到A班更需要跳舞担当,强东玥还是被Yamy抢去了A班的位置。
尽管如此,她也毫不后悔和泄气,对大家说:“不管现在我在B班还是C班,我都很感谢,因为这样我就有机会升到A班。”这个豁得出去的女生,深知舞蹈是自己的弱项,她接下来要通过辛苦的练习,保持优势弥补劣势,最重要的是,冲劲儿不能掉。
之后,在主题曲二次评级中,强东玥凭借着更多的勤奋练习,拿到了勤奋C位的第五名。在公演中,一段苏州小调的改编,惊艳全场,也终于让她凭借观众的点赞支持,回归A班。连导师都为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感到欣慰。
陈怡凡: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进个F班吧
在强东玥提出要和Yamy去battle的时候,很多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甚至说:“谁跟Yamy hattle,疯了!”
其中有一位学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轻言轻语地说:“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安安全全地进个F班,我不要battle了,battle什么battle。”
这名学员叫陈怡凡,是前“1931女团”的成员。她在这个据说耗资5亿打造的女团中待了3年,但努力了3年,她们的粉丝却依然少得可怜。
2017年12月24日,在“1931女团”成立三周年的那天,公司发布通告,女团解散。当时,腾讯全网发布了这条新闻。很多网友说,直到这个女团解散,才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这竟成了她们最火的一次。
陈怡凡有一个姐姐叫陈怡馨,曾经是著名女团SNH48的一员,后来因为压力太大精神不支退了团。有了姐姐的遭遇,父母更加不会支持陈怡凡走女团的路了。但女团,一直是陈怡凡内心的梦想。
在《女团》的纪录片中,她跟随摄影师到广州大观中路3号——曾经“1931女团”的大本营,看着房间里被遗弃的崭新的纱裙,被拆掉的舞台,回忆着虽然总是坐不满但依然让人兴奋的观众区,她还是决定不顾家人的反对,为了女团梦最后一搏。
她说:“明明这个东西就在我眼前,我只要努力一下,争取一下,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条路,就是摸黑,我也要走到底!”
在《创造101》的舞台上,陈怡凡真如姐姐所担心的那样,第一次公演就站到了淘汰区。但是她还有一线生机,因为所在的队伍,是胜利的那一支,根据赛制,胜利队中的点赞王,可以选择一个人复活,作为旁听生继续留在这个舞台,7位旁听生将会在下一次的公演中争夺3个晋级位置。
陈怡凡和另外两位队友,需要最后说一段话来为自己争取旁听生的席位,这是三位女生最后翻盘的机会。导师黄子韬在旁边,一直着急地提醒着这些哭来哭去、让来让去的学员: “如果你们想留在这,就要说出你们心里想要说的话。争取这个机会,不丢人,这一点不丢人。”
然而陈怡凡还是让黄子韬失望了,她对队长孟美岐说:“来这里的第一天,自己是最开心的,我认识了自己的偶像。我希望可以选我,如果没有选我,我也会出去给你点赞。我也不想看到你那么为难的样子,尊重你的决定,你不要再哭就好了。”
然后她真的就出局了。
说一句“我想要”,就那么难吗?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孔融把大梨子让给他人,小梨子留给自己,受到了大家的表扬。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场景:看着更大更红的苹果、更大的一块儿糖果,碗盘里唯一一个鱼头,如果我们伸出手,说想要,常常会被父母批评不懂得谦让。相反,我们则会被夸为懂事的好孩子。
长大后,我听说了另一个版本的“孔融让梨”:那个懂得要最大的水果或糖果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總是会说出来,并且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他最想要的。大多数时候,他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总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那些想要又不敢要的孩子,就这么一路乖巧地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出去,他们成为无数个陈怡凡,都过着自己不满足的人生。
有人形容《创造101》的第四期是一枚尴尬的催泪弹,女耪们“晋级了哭,没晋级也哭,自己一个人哭,几个人抱在一起哭”。
她们对这个节目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
导师兼主持人黄子稻挺身而出,说出了屏幕前我们的心声:“大家看这个节目是为了看一群女孩怎么去追梦的正能量,没有人想来看你们哭啊。”也试图叫醒她们:“留下来才是你们来到这个舞台的初心,这是决定你们未来的地方,你们来这个地方,不是来哭的,不是来过家家,给人看谁跟谁的关系好,谁要走了,谁哭得厉害的。”
日常生活的谦让叫谦让,舞台上的谦让,那只能叫懦弱。人生并没有很多的机会给我们挥霍,这些女团的成员更清楚,想做女团,年龄就是最大的限制,对她们很多人来说,可能这就是最后一搏了。这一次不去争取,让出去了,错过了,哪里再去等下一个机会?
选手林怡君也在这次的舞台上被淘汰了,只不过她所在的队伍是失败的那支,所以她连去争取复活的机会都没有。她说:“我多希望那个机会是我的。我不会说那样的话,我会告诉大家我很渴望它。”
选手陈芳语,那个18岁就唱出“就这样爱你爱你爱你随时都要—起”这样红的歌的女孩说,在这个时候,不要去谈别人考虑别人,你只需要说自己要不要争取这个机会,要不要留下来。
如果想要,就要勇敢而诚实地说出来,这才是对自己的负责,对竞争的敬畏和对机会的尊重。
我不敢battle,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
姜彦汐与陈恰凡们,除了不敢说出“我想要”以外,她们内心还藏着一个共同的担忧: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没有足够的信心走出去与人battle,也没有足够的底气说自己应该留在这个舞台。如果说,道德与人情压力,是阻挡我们勇于争取机会的外因,那么“没有准备好”便是我们一再表现出“谦让”的内因了。
“先做好准备再上场”观念的一个致命问题是:我们其实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
姜彦汐:我做得很糟
姜彦汐是“hello girls”女团的创始人兼队长。她以勤奋C位第二名的成绩成为了队长之一,并且带领队伍获得了胜利。但她并不是自己队伍里的点赞王,于是站到了复活区。在应该为自己争取机会的时候,本来作为队长,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可她只说了句: “作为队长,我给自己的队员道歉,还有自己的团员,我真的好糟糕。”
是真的糟糕,但糟糕的并不是她之前的表现,事实上,之前她一直做得不赖。真正糟糕的是,她记得自己是队长、团长,却忘了一个合格的leader不只是服务者,更要有竞争的意识。如果自己都不懂得求生存,又如何带领团队求生存?所以,她所带的团员几乎全军覆没也并不奇怪了。
在争取机会的时候,姜彦汐用“好糟糕”来形容自己,潜台词是自己配不上复活的机会,也配不上队长、团长之职。
正菊:我有自己的实力
在《创造101》的舞台上,实力谁最强、人气谁最高,可能都有争议,但谯最不适合女团,王菊大概毫无争议。她完全没有白皙的皮肤、精致的五官、纤瘦的身材这些练习生的基本配置,尽管也曾白瘦美过,但现在却只能被讥讽为土肥圆,加上浓厚的欧美乡土范儿的妆容,不漂亮,一点少女感都没有,让人几乎不愿多看。
然而,她两次濒临淘汰,但又两次被救了回来。
在马东探访节目组的时候,王菊说了一段自己的困惑,在她看来,自己不是没有实力的人,但为什么有实力的自己,却不如那些只凭好看就被观众深深记住并且喜欢的人?
王菊确实是有实力的人,在团队合作《木兰说》时,她帮助大家找到了这首中国风歌曲的主题,自己写的词很漂亮,还帮队友写词、抠她们的舞蹈动作、教队长打鼓。
她很坚定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很多人对她的争议,她不是不在意,但却不会影响她的决心。她甚至可以把网友黑她的“地狱空荡荡,菊姐在土创”变成一个自黑的梗,在自我介绍时抛出来, “我是来自地狱的使者,不给我点赞的朋友,I will be watching you。”
为自己第三次争取复活机会的时候,王菊说:“有人说我这样子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在我这里,标准和包袱都已经被我吃掉了,而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听完她的一席话,网友竟然黑到深处自然粉了。
支持王菊的人,自比为陶渊明,因为“晋陶渊明独爱菊”。她们掀起了应援的狂欢,创造了各种“菊言菊语”,有关王菊的表情包、标语、应援周边也层出不穷。后来,王菊甚至在某平台的支持率达到第一名,支持票数超过第二名一倍。
有人说,101个女生,100个不自信,剩下1个叫王菊。
姜彦汐与陈怡凡们,除了不敢说出我想要以外,她们内心还藏着一个共同的观念: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没有足够的信心走出去与人battle,也没有足够的底气说自己应该留在这个舞台。
她们的思维模式和王菊、强东玥们恰好相反:离开的女孩们肯定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但是她们想的是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配不上这个舞台、配不上去跟别人battle;而王菊想的是,我虽然不是白瘦美,但是我有我自己的魅力和实力,配得上留在这个舞台。强东碉想的是,不管怎样,先battle了再说,battle可以让自己更加看清自己,可以在接下来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做好准备
传统的教育体制中隐含着“未完成”的思想惯性。
在老师们看来,传授给学生知识、理论、技能是让学生为今后做事“做好准备”,而不是“现在就做事”。所以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大学、博士,花了10多年、20多年的时间,都不过是在“做准备”,在学习、练习,在完成习作,却不是创造出“产品”。由于我们一直在“做准备”,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有“完成”过什么东西。可精益创业的思想是说,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先做好准备再上场”观念的一个致命问题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当然不是。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
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在研究企业战略时曾提出过一个“匠构战略”的观点,他认为企业总是预先就制定出一个完美的战略然后严格遵照其执行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企业更应该一边行动一边形成和修正战略。这就像一个制陶工匠所做的,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瞬间陶器的坯子都在变化着,这时工匠需要敏锐地觉察到它是怎么变化的,然后适时调整策略和构思。明茨伯格认为,这才是形成企业战略的正确方法。
留在场上,你才会更接近成功
今天的社会,已经不是那种完全计划好了再去争取机会的时代了。
因为我们很难去判定,怎样才算完全准备好:人不是十全十美,總还有你没有准备周全的东西,一个人和一个机会怎么可能完全匹配?即使你准备得更好了,那个机会可能也已经远去了。
对于姜彦汐们来说,原本有两条路径摆在她们面前:一种就是像她们所做的,先离开舞台,去做更好更周全的准备,然后一边在怎样算周全中无限拖延,一边看着年龄渐长,机会一个个溜走,到最后已经没有适合的机会,去接受这个准备得更加充分更加成熟的你了;一种是无论如何,先争取留在这个舞台上,在舞台的考验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下一步的练习中,去让自己提升得更好,练习一考验一练习一考验,不断地提升,也不断地接近梦想。
就像段奥娟在这个舞台上所做的,她第一次做队长,毫无经验,还因为反射弧超长和杲萌的表情,被队友调侃为树懒,没有舞蹈经验的她,还得让队友来帮她去抠舞蹈动作,所以第一次带领团队的很多工作,都是其他队友协助完成的。但一次又一次的带队经验,却使得她的舞蹈能力以及带队能力都在不断增强,也让她越来越接近比赛最后的那11个正式女团成员席位。
“小行动”自检清单
如何让我们不因为过度准备的心理而错失机会?项目管理中的“哈德逊湾式启动”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这个术语源自17世纪的哈德逊湾公司。那时,该公司经常会在冬季运送皮毛,为了确保商船不会忘记东西,他们会先在距离港口几英里的地方停留一段时间,以此检验是否有任何遗漏。如果有,就返回港口进行装备,然后再出海,避免在海上陷入困境。
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人生目标的管理中,如果你对一个目标没有把握,不确定是否准备好了,可以先做出一个短期的规划——比如一周、两周、或者一个月,然后按照已有的准备和计划开始具体行动,而不要一直停留在准备环节。等试验期结束后,再根据试验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然后扩大范围,再进行一次循环,以此类推。
1.回忆一下,有什么你想做却迟迟没有开始的事?
2.满足了哪些条件,你才会开始行动?这些条件真的缺一不可吗?
3.你可不可以先为此设计一个小的行动计划?
4.你最快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小行动计划?还能更早吗?
5.在这次小行动计划的执行中,你发现存在哪些问题?
6.可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想清楚后,请再次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