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行介入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8-11-06吴名桃
吴名桃
子宫瘢痕妊娠是临床危险性较高的一种异位妊娠,是指妊娠物在子宫切口瘢痕处,位于子宫腔外的一种妊娠方式。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子宫瘢痕妊娠发生率也处于升高趋势,如果不能予以早期诊断或者处理不恰当,则会导致大出血发生,甚至出现子宫破裂或者子宫切除,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有学者曾认为介入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取得显著的疗效,可以避免子宫切除,对保留生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选取60例子宫瘢痕患者分组观察,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6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时间从2016年10月~2017年8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8±1.6)岁,孕周4.2~8.7周,平均孕周(6.5±1.1)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5~31岁,平均年龄(28.4±1.2)岁,孕周4.3~8.9周,平均孕周(6.3±0.9)周,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符合下述3个或者3个以上诊断标准:①临床有停经表现,停经时间在30~65 d;尿妊娠表现为阳性,阴道有少量或者无流血,有剖宫产史,伴有轻度腹痛。②宫腔镜检查子宫峡部前壁瘢痕部位存在妊娠病灶。③经过B超检查,宫腔内无胎囊种植,子宫前壁、峡部有孕囊生长发育,孕囊(或包块)周围有血流且呈现高速低阻状。④切除妊娠病灶经过病理诊断剖宫产瘢痕处肌纤维组织内存在绒毛组织或者是滋养层细胞[2]。上述所有患者均无宫内妊娠,无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以及子宫肌瘤等疾病,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有患者均明确本次研究目的,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和护理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完成相关的术前检查,无禁忌证后,予以相关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口服米非司酮,口服米非司酮片剂(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633),剂量为50 mg/次,每天2次,连续服用5 d,并适当加用抗炎药物,服药3 d后,实施清宫术。
观察组治疗方法为介入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在予以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等功能等,检查结果无异常后,对患者进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选取患者右侧腹股沟下0.5 cm处强股动脉搏动处作为穿刺点,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并对患者应用2%利多卡因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穿刺方法选取seldinger’s法,将型号为5F导管鞘置入,然后引入5Fcobra导管,将其置于腹主动脉下段,在碘海醇造影剂下对盆腔血管予以造影,使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可以清晰显示,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同时用明胶海绵加入适量造影剂,注入方式为脉冲式,造影剂流速慢慢降低用碘海醇减影处理,直到双侧子宫动脉远端,栓塞介入治疗完成。治疗结束后,予以血管压迫并加压包扎处理,并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并予以下肢24 h制动。②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予以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用法同对照组,治疗3 d后行清宫术。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予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基础护理: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直到患者体征平稳。②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位,对穿刺肢体保持制动,时间约12 h,保持其穿刺侧肢体伸直状态,在24 h后,可以指导患者缓慢起身,以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③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针对影响患者心理的具体问题,并结合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术后的康复,从而使患者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④饮食护理:术后根据患者的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患者个体特点,为患者提供参考食谱,并叮嘱患者要进食高蛋白、清淡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⑤出院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前,叮嘱患者要禁止性生活,时间在1个月左右,要定期复诊,一旦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量大等情况,要及时就诊,防止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阴道出血量、清宫后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行介入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1.4 临床疗效标准 ①显效:无阴道出血,无残留胚胎组织。②有效: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残留胚胎组织。③无效:阴道出血量无变化,可见残留胚胎组织,显效率与有效率和为总有效率[3]。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出血量以及时间指标 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宫后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指标结果对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05),见表3。
2.4 子宫切除率 对照组子宫切除率13.33%高于观察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0.05)。
3 讨论
剖宫产是导致子宫瘢痕妊娠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逐渐提升,因此,临床对该疾病开展逐渐注重。目前,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间质脱膜、剖宫产处理不当导致切口感染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子宫瘢痕妊娠初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阴道出血、腹部微痛等症状,极其容易被误诊为宫内早孕等,且子宫瘢痕妊娠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因此,需要予以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防止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目前,临床针对子宫瘢痕妊娠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治疗原则为杀灭滋养细胞,清除胚胎组织,保留患者生育功能[5]。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在临床紧急大出血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子宫动脉栓塞术自身而言,无直接杀胚功能,如果单纯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其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孕囊活力较强,术前检查HCG水平升高明显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欠佳[6]。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抗孕酮作用,加快绒毛、脱膜组织坏死,降低促黄体生成素,进而促进胚胎坏死,达到治疗目的[7]。米非司酮形成强效抗孕酮作用后,孕酮受体可以在抗磁性激素作用下,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直接作用,且子宫切口瘢痕处的肌层相对较少,纤维组织相对较为丰富,进而可以对纤维组织起到降解的作用[8]。相关资料表明,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时间长、易发生大出血的危险,整体疗效并不理想[9]。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可以清晰观察患者血管情况,精准进行栓塞,安全性高,是危重出血者首选的治疗手段[10]。介入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子宫切口部位瘢痕妊娠大出血可以予以显著的控制,减少了患者的治疗周期,提高了孕囊局部药物浓度,安全性较高。第二,可以降低二次清宫手术发生率。第三,可以促进术后血HCG水平的下降[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再次证实,将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药物、栓塞分别起到杀胚、止血作用,同时还促进了胚胎死亡、排出,疗效高,安全性好,保留了患者生育能力,得到临床患者的基本认可。
综上所述,介入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以保留子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