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评价

2018-11-06刘舒畅

当代医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脑梗死

刘舒畅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的特点,临床并没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特效药物[1]。很多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为了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本文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选取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评价早期康复训练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2.34±2.36)岁,病程2 h~6 d,平均病程(2.41±0.88)天,17例中基底节梗死,16例脑叶梗死,14例多发性梗死。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26±2.48)岁,病程2 h~6 d,平均病程(2.39±0.85)天,16例中基底节梗死,18例脑叶梗死,13例多发性梗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措施,告诉患者常规康复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详细内容:①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对后期的恢复会产生担忧,患者情绪容易受到波动,进而产生不良情绪,所以,要将心理护理作为早期康复训练的第一步[2]。医护人员要将相关急性脑梗死的知识及治疗方法讲解给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将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并给予解答,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感受。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早期康复训练意义重大,能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保障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尤其要告诉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提高治疗信心。②床上体位指导。早期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卧床体位,将患者肢体放在功能位置,取侧卧位时要注意不能将患者肢体压在身下,要及时更换患者卧位,每3~4小时更换一次,在更换过程中,不能对患者肢体进行强行拉拽,尽量选择患者肢体远端及近端[3]。③床上肢体运动。床上肢体运动主要就是按摩及被动运动,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进行,首先要从侧键开始,然后对患者进行按摩,最后按摩患者肢体软组织。然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引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将患者卧位调整为坐位,一个坐位姿势保持15 min左右,这种方法持续到患者能够自主的躺下及坐起,能在床边进行站立及行走[4]。④主动运动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有所好转后,医护人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包括站立及步行等,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找到平衡点,使其感受到平衡的感觉,然后医护人员放开患者,使其独自站立及行走,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能离开患者,防止患者而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而摔倒,如果训练过程中患者有不良反应产生,医护人员应该立刻让患者停止训练,并对其进行检查。站立与行走主要对患者进行抬腿及迈步训练,并给予言语指导,达到训练目的。⑤自理能力训练。在患者卧床时,就要对其自理能力进行训练,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更衣、进食、梳头、抓握等,主要是对患者手功能的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先用言语指导患者应该怎么做,然后患者一边做一边给予纠正,并对患者的进步给予肯定与赞扬[5]。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康复满意度、治疗时间。

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体征、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在90%以上,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为显效,患者体征、症状基本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在20%以上,生活自理能力有提高为有效,患者体征、症状基本有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在20%以下,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为无效[6]。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比(x±s)Table 1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 and motor function score(x±s)

2.2 康复满意度及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康复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康复满意度及治疗时间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rehabilitation satisfaction and treatment time

2.3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n(%)]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7]。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来说,是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但是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在恢复期间可能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情况,并且如果不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就是失去患者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不仅使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还会给家庭带来伤害和负担[8],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有必要的。

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加快身体恢复,效果较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康复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原因如下:早期康复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物理措施,减少了急性脑梗死带给患者的严重后果,进而提高患者功能,减小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因为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重组性进而对脑梗死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9]。早期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动调节脑循环,如在患者坐起训练中,就会对血压造成影响。①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安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疾病,掌握正确的自护方法,提高自护能力,在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开导下,建立康复信心,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有效防止不良情绪出现。早期心理护理同时为后面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②给予患者床上体位护理,是为了提高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翻身等护理,避免压疮[10]。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对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有积极影响。③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运动,给予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障碍。④主动运动训练。在患者肢体功能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减小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状态性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更佳。⑤自理能力训练。自理能力的训练要从患者卧床开始,从日常生活入手,指导患者小范围的训练,锻炼自理能力。⑥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因人而异,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及时准确的掌握不同阶段患者情绪及心理的变化,将心理护理贯穿于康复训练始终。训练时,要注意由易到难,注意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做到循序渐进。康复效果不佳,要多鼓励患者,康复效果较好,要表扬患者,通过心理及生理的双重治疗,最终使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所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治疗时间,康复效果较好,患者对康复的满意度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