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中的唐朝旧梦
2018-11-06张敏
文◆张敏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拥有自己的宫殿,这些宫殿于他们来说,早已远远超出了办公、居住、游玩等一系列实用意义,大型宫殿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更多是君王权利的象征。
由于要突出统治者威严,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大都规模庞大、气势雄伟,诸如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汉未央宫、建章宫,唐大明宫和现存的故宫紫禁城。历史变迁,皇权更替,并非所有宫殿都能在不断重演的斗争与暴力中幸存下来,大明宫便是牺牲品之一。
万国来朝,歌舞升平,王维诗中所描绘的大明宫代表着唐朝曾经的辉煌。大明宫目睹了贞观、开元的盛世,同样承载着国破家亡的历史记忆。烟花虽美,终是幻象,那无法触碰的唐朝旧梦,却久久萦绕心间,让人难以忘却。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图片提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从太极宫到大明宫
唐朝的宫殿建筑群在长安主要有三座,分别是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这三座宫殿被合称为“三大内”,大明宫被称为“东内”,太极宫称“西内”。
太极宫是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朝在长安修建的皇家宫殿,唐朝建立之初仍然沿用太极宫,这个时候大明宫还未修建。后来,由于太极宫潮湿燥热,不适宜居住,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为父亲唐高祖李渊在太极宫以北的龙首原上,修建一座新宫殿,以尽自己的孝道。然而永安宫(后来更名为大明宫)刚开始修建不到两年,唐高祖就去世了,大明宫的修建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处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每到夏天多雨的时候,太极宫的潮湿燥热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由于后来的唐高宗李治风疾上身,于是在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令,重启大明宫的修建工程。只是,这一次启动的项目工程不再是修建寝宫,而是要为大唐修建新的政治权利中心。
据记载,大明宫的建造动用了十万工匠,仅仅两年时间就初具规模。
“千宫之宫”——大明宫
大明宫历来被称为“千宫之宫”,原因在于其宫殿群的辉煌壮丽和影响深远的建筑形制。
大明宫位于今天西安市北侧的龙首原之上。“原”指较高地势上相对平坦的地方。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大明宫并非是完全平地的建造,其在建造之初更多利用了自然的山势,大明宫前朝区则占据着龙首山的最高端。高耸的宫殿,远望的南山,在宫殿里的唐朝皇帝放眼便可以看到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整个长安城。
大明宫丹凤门复原图 图片提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除了地势高耸,大明宫占地面积之大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将隋朝的大兴改称为长安。唐代的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总面积达84多平方公里。唐长安城皇城附着于宫城的南侧,也称为子城,皇城内主要设置朝廷一些行政机构。整个长安城则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14条南北向大街和11条东西向大街将外郭城切成了108个坊和东市西市,朱雀大街宽达150至155米。宫城和皇城在外郭城北部的中间,宫城在北,皇城在南,宫城周长8.6公里多,皇城东西宽和宫城相等,周长为9.2公里。
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据考古资料记载,大明宫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和现存的明清皇家宫殿北京故宫紫禁城相比,大明宫面积是故宫的4.5倍。
“盛唐第一门”——丹凤门
《忆昔》
唐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忆昔二首》作于广德二年,那时的唐朝在经历过贞观和开元盛世之后,国势日渐趋微,忧国忧民的杜甫想起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景象。
大明宫最初的建造是在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那是大唐最好的时光。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采取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安定,并且大力平定外患,稳固边疆,最终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天下大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虽然大明宫在修建两年之后因为唐高祖李渊的去世而匆匆停止了,但二十八年之后的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下令重建大明宫,并且将政治中心由从前的太极宫转到大明宫。从此,大明宫始终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直到晚唐灭亡。
大明宫的建成正是盛唐国力的有力体现,这一点从大明宫的正门便可以看出。大明宫的正门为南面的丹凤门,丹凤门是最具唐朝皇家气派的宫门。
丹凤门是整个大明宫的中轴线,向北和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相呼应,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也是唐代皇帝两百多年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它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因此被称为“盛唐第一门”。丹凤门东西长达二百米,城门上建有巍峨的丹凤楼,最值得一提的是,丹凤门共有五个门道,这是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后来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天安门。
而作为“盛唐第一门”的丹凤门为什么要用“丹凤”命名,并非是以古代象征皇权的“龙”来命名?关于丹凤门的命名至今没有发现明确记载,但是考古人员推测,丹凤门的名称来历和女皇武则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唐高宗李治还没有下令重新建造大明宫之前,他和武则天一直居住在太极宫,而大明宫的建造,更多是在武则天的推动下进行快速重建的。
“丹凤”,即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一般用于特指红色的凤凰。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
武则天出生在唐朝,且只有唐朝可以成就她,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正是大唐开放包容、繁荣昌盛的写照。
盛唐光华——大明宫政治中心“三大殿”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
唐 崔立之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隔仗炉光出,浮霜烟气翻。
飘飘萦内殿,漠漠澹前轩。
何海霞《长安大明宫中含元殿》 设色纸本 67.5×132cm拍卖信息: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 成交价: 3,795,000 RMB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图片提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圣日开如捧,卿云近欲浑。
轮囷洒宫阙,萧索散乾坤。
愿倚天风便,披香奉至尊。
含元殿和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的“三大殿”,“三大殿”分别为大唐的外朝、中朝和内朝,是朝会和处理国事的地方,它们是唐朝的政治中心。
从正门丹凤门而入,经过一个长600余米的御道,御道尽头就是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宫殿,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一般举行盛大的庆典,是用于册封、改元、受贡的重要活动场所。由于它所体现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帝国强盛的标志,所以含元殿在建造上体量更加巨大,气势伟丽。因而有“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些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盛况的著名诗句。
据记载,含元殿殿基高出地面15米,坐落在三层大台之上,主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前方左右分别有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二楼,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翔鸾、栖凤二阁之下又有倚靠台壁盘旋而上的龙尾道。
含元殿居高临下,两侧翔鸾、栖凤二阁犹如飞鸟两翼张开。古人形容含元殿的气魄:“如日之升”、“如在霄汉”。
每临重要典礼仪式活动,丹凤门五门门道大开,万官依次走过金水桥,朝拜含元殿,盛唐的强盛一望可知。
含元殿更多代表着帝国的强盛形象,而真正的唐朝政治中心,则是宣政殿和紫宸殿。它们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二和第三座宫殿。
宣政殿是唐朝的中朝,地位仅次含元殿,大臣们每天的朝会就在宣政殿举行。宣政殿作为常朝的殿堂,是三座主要宫殿的核心,大唐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的诏令都由此发出。
据钻探得知,宣政殿殿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40余米,宣政殿前130米处是三门并列的宣正门,东西有横亘全宫的第三道横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唐朝中央重要的行政机构基本都围绕宣政殿修建。
紫宸殿是大明宫的第三大殿,称为内朝。紫宸殿既是内朝的议事之处,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内宫性质宫殿,前堂办公,后堂休息,所以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对于臣子来说,“入阁”议事则是莫大的荣耀。
除了“三大殿”,大明宫中还有一处宫殿非常引人注目,这便是麟德殿。麟德殿并非处在“三大殿”的中轴线之上,而是在皇家生活的区域,位于太液池西边的一座高地上。
麟德殿的遗址目前已经被发掘,考古记载,麟德殿底层面积合计约达5000平方米,前、中、后三殿前后毗连,殿基南北长130.4米,东西宽77.55米,面积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建筑宏伟、显赫。
它是历史上最大的木制单体结构建筑,同样是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建筑。
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在一起,以东西较小的建筑衬托主体建筑,使宫殿建筑整体形象更壮丽、丰富。殿下还有二层台基,殿本身由前、中、后三殿聚合而成,所以俗称“三殿”。“三殿”都是面阔九间,前殿进深四间,中、后殿约进深五间。在中殿左右还有二方亭,亭北在后殿左右有二楼,称为郁仪楼、结邻楼,都建在高7米以上的砖台上。自楼向南有架空的飞楼通向二亭,从二亭向内侧又各架飞楼通向中殿的上层,共同形成一组巨大的建筑群。
麟德殿是一个多功能朝殿,皇帝经常会在此举行宫廷宴会,它是大唐等级最高的宴会厅,它也同样有着举办外事活动、接待外国使臣、展现大唐国家实力的功用。
歌舞升平——大明宫的娱乐建筑
《清平调》其三
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大明宫的前宫和后宫间,仿佛有一条潜在的分割线。前宫的宣政殿、紫宸殿等是大唐的政治中枢,前宫的蓬勃发展一定代表着唐帝国国力的强盛,然而后宫的繁华对于大唐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狂欢也许正是大唐噩梦的开始。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现藏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图片提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梨园复原图 图片来源:网络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称帝,早期的李隆基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巩固和发展唐朝政权,一手缔造了大唐的开元盛世,除了强劲的政治才能,唐玄宗还是一位非常热爱娱乐和艺术的帝王。但也正是因为晚年沉迷娱乐和艺术创作,他开始慢慢疏远政务,政策的失误直接导致安禄山谋反,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在盛世迷雾之中,他为唐朝的中衰埋下了伏笔。
在大明宫的北部分布着大量的离宫别殿,这些离宫别殿大都以太液池为中心四散分布,是皇家休闲和娱乐的地方。唐玄宗时期,大明宫经过不断修缮已经日益繁华,伴随着国力达到鼎盛,唐代的艺术同样发展到了极致。
《新唐书》卷《礼乐志十二》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
根据史料记载,开元后期,宫廷参与艺术和娱乐的人数达到上万人。不仅如此,唐代大明宫内外还设置了多处娱乐性场所,例如球场、斗鸡场、跑马楼、内教坊等等。也许是盛极必衰,也许是由于唐玄宗执政后期对于国家事务的松懈,总之,大唐帝国在达到鼎盛之时,开始走向浮华,科举制度开始荒废,衰退的迹象逐渐出现。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杨贵妃的善歌舞、通音律无疑让唐玄宗视其为知音,再加上杨氏资质丰艳,国色天香,晚年的唐玄宗深陷在爱情和艺术之中,甘愿沉沦。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安禄山攻入潼关直逼长安之时,唐玄宗携宠妃杨贵妃仓皇逃出大明宫。皇帝的弃宫出逃让整个长安城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大明宫遭受了建造以来的第一次浩劫。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驾崩。安史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叛,但开元盛世却不复来,大唐帝国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藩镇的割据势力时时威胁着唐朝的中央政权。
日落大明宫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大明宫的西北角,有一座道教的三清殿,这是大明宫内等级最高的道教建筑,宫殿修筑在十四米的高台上,台基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台上是楼阁式的建筑。这样一座宏伟的宗教建筑在大明宫中非常醒目,而这其中,也隐藏着一段“中兴帝王”的故事。
安史之乱被平叛之后,唐朝虽然国势大不如前,但依旧持续了100多年,这和唐宪宗李纯这位“中兴帝王”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宪宗即位之后,深感藩镇势力的威胁,在位期间,他多次对藩镇发动战争,直到最终割据势力几乎被唐宪宗完全消灭。加上政治上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唐朝国力一度蒸蒸日上,唐宪宗也因此成为安史之乱之后最伟大的君主。
然而在取得一些成就之后,晚年的唐宪宗自认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侈起来,他任用皇甫而罢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不仅如此,唐宪宗还非常崇奉道教,想求长生不老,三清殿则成为他晚年频频出入的场所。最终,他因服食丹药过量而死亡。
唐宪宗之后,再未有一个君主能光复大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帝王服丹药致死,种种原因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而大明宫的命运又将如何?
公元880年冬天,黄巢的军队攻入潼关,大明宫遭到破坏;公元904年,河南军阀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烧毁大明宫。为了在洛阳建造新宫殿,他将拆毁了的大明宫木材扔进渭河,木材顺河流至洛阳被打捞起来用于造宫殿。至此,大明宫沦为废墟。
公元907年,大唐帝国灭亡,立国289年。
一个曾经闪耀世界的大唐王朝消失了,大明宫未能幸免于难,它见证了唐王朝的兴衰荣辱,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封建社会的皇权更替总是如此。而盛唐的背影,太液亭上的日落西山,任多少年过去,人们都无法忘怀。
鸱吻 高150cm 重150kg 现藏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图片来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此为大明宫发现的体积最大的鸱吻,由此可见当时宫殿建筑之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