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2018-11-05古典

公务员文萃 2018年9期
关键词:头部赛场赛道

古典

头部效应

哪座山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那第二高峰是哪座?

答案是乔戈里峰,8611米,仅仅比珠峰低233米。

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那谁是第二个?

答案是巴兹·奥尔德林,仅仅晚了几分钟,很少有人记得他,但你会因为另一个“第一”记得他——《玩具总动员》里最著名的巴斯光年。对,就是以他为原型。

这个效应在职场也存在——你也许能说出谁是你们公司最会拍照的人,那谁是第二名?

在一个类别里,头部品牌吸引的注意力大概占40%,第二名占20%,第三名占7%~10%,其余所有品牌共占其余的30%。

头部会带来很多关注和个人品牌影响力,这些都会提高你能力的溢价,带给你更高的收益。

一旦你成为某个系统的头部,系统就开始产生正反馈——微小的优势会带来更多的名声,名声会带给你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收益,这些又让你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头部的人获得最高的增长率。

能力提升要有三个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处于头部的人会同时占有这三个要素。一个公司里的首席设计师,应该有最多机会拿到大项目,大项目会吸引最优秀的建筑方、施工方提供最优策略,他也会有最多的实战机会,获得最快的进步速度。

回想当年林林总总的视频网站,现在只有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几家富有活力;3000多家团购网站只留下大众点评和美团;多家网约车公司只留下滴滴。一个充分竞争、互联的时代,是几个头部与众多长尾的时代。很多投资人只投每条赛道的前两名,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一个领域有人获胜,那一定是头部的人。

职场也有类似情况。两个初始能力相若的人,在头部行业,如金融、互联网,和在尾部行业,如邮政,起薪和成长速度会相差很多。同一家公司两个能力相若的人,在头部部门(核心部门)和非核心部门,收入和成长速度也不同。

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优秀是一种系统的显现,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过去有年轻人在迷茫的时候来问我他该干什么,我会建议他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激情。今天我依然会建议年轻人这么做,但如果他在短期内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激情,我也许会建议他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大同行。

等一个人的眼光上去了,竞争经历多了,他自然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也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身边肯定有这种站位极好的普通人——他们不是富二代,也不搞贪污腐败,仅仅由于他们卡在了一个头部行业,他们的收益就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如果你看不懂,你就只好感叹人家“命好”,或者怀疑人家“有关系”。

优秀是幂律规则的简单显现——天时、地利、人和,取势、明道、优术,不管是兵法还是商道,都把时机和站位放到了个人努力的前面。与其哀叹社会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

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头部。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有些人听完头部策略,就开始琢磨马云、刘强东的生意,想着如何挣一个亿,或开始了对中国要往哪里发展的沉思。越是憋屈的时间久、奋斗经验少的人,越容易这么想,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领域才是头部。

坦诚地说,这些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头部,因为这些领域他们根本没入过场,更谈不上有什么优势。他们的头部都在他们身边,在他们可以触及、能够参与的赛道上——他们根本不可能进入一个自己没见过的领域。

我们用一个“头部矩阵”来看如何找到头部。如果把竞争领域分为高价值和低价值两个维度,把竞争力分为高优势和低优势两个维度,高价值定义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的赛场,高优势定义为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20%,这样一来,所有的选择都能被分成四个区块: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处在高价值区的第一阵营,是风口上的独角兽、名校的优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女一号。

肥尾:高价值—低优势。是独角兽公司里打杂的、名校里的差生、风头正劲的电视剧里的宋兵乙。

小山头:低价值—高优势。是小山头的山大王、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员工、一个偏门领域的第一名,是边缘群体的中心人物,小而美。

沙漠:低价值—低优势。是小公司的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的非核心岗位。唉,为啥他们还待在这儿?也许是安全感——处于低价值区、竞争小的领域相当舒服。时间一长,能力磨没了,被困在这儿了。小,但是不美。

头部效应讲起来好像是明摆着的——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很多道理常常由于过于简单,而没有引起人们足够多的思考和注意力。头部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越是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就越难,因为这个过程逆人性。

我们常常陷入三个误区,但只要遵守相應的原则,就可以成功避免陷入误区。

误区一:从当前优势出发

很多个人成长规划书、职业规划书都强调,先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这是个误区。

1.场外选手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优势的全称是“竞争优势”。如果没了解竞争领域,你怎么会知道自己和谁竞争、有何优势?

到底是不是优势,你入场后才知道。核心优势不是在地图上能定下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一次次逼出来的。不上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核心优势。

2.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京东早期的优势是价廉物美。面对淘宝的竞争,正品成为京东的优势;再后来天猫也卖正品,京东发展了新优势——自建物流,快速到家成为优势。如果固守过去的优势,恰恰会最没有优势。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经常在“专业对口的烂工作”和“专业不对口的有前途的工作”间纠结。其实过来人都有体验——工作两年,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最看重的学科优势根本不算什么优势,反而在学校养成的一些思考方式、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综合素质,才是真正的优势。

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去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去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婚。

我们不怕苦,但怕苦得没价值;我们不怕累,但怕累得没意义。

我不是基督徒,但《马太福音》里耶稣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高手总是选择窄门。

误区二: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很多人看见高价值区就匆忙下场,很少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这种误判会让人自我毁灭。

比如最近新媒体和内容创业很火热,很多人心急火燎地开始学习写作,朋友圈的内容激情四溢:“我注册了一个公众号,起了一个绝好的名字,拉了一个群,开始写作了,坚持了30天,现在已经有10万字了。”

当很多人真正开始写作时,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早就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每个细分领域都已经有占据头部的人了,那是一群已经不停地思考和写了很久的人。

而对于这个时候才准备从头开始的人来说,在随大溜选择的人挤人的赛道上,别说头部,小腿肚子都到不了。他们入场,只是出于一种“再不进入就来不及了”或者“我也要捞一把”的焦虑。

原则:要思考差异化优势。

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你先不要着急动手,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仔细思考差异化优势后再进入。

当所有人都疯狂奔向新大陆,还有人在里面赚到大钱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会升起“再不上就来不及了”的本能冲动,这种冲动来自祖先多年逃生的经验积累。此刻要静下心来思考和判断,这相当逆人性。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没有显示当日股价的电脑和电视,这也是一种让自己不受打扰的必要举措。

真正的高手会花很长时间观察好几个赛场,观察游戏规则、赢家的玩法,再对比自己的实力,找到最好的优势点切入。他们知道这种处处都有的机会,很多不属于自己。在那些属于自己的机会里,他们也并不着急出手,而是在等待更大的成功概率。

所以,千万别相信“去最激烈的战场,哪怕从头做起,哪怕是个小兵”这样的鸡血鼓动,名人成功后可以这么说,但你在进场前不要这么做。

如果你的优势不足以当第一,那就搞差异化竞争;如果你无法上主战场,那就先占领二线战场;如果你的综合能力胜不了,那么就找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从一个小头部开始,逐步走向更大的头部。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误区三: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很多人时常犯的第三个错误是关注的领域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那根本不是他们的赛场。网络时代,你天天会听到大佬们的各种讲话,听得你心潮澎湃。开开眼界很好,但这些对于解决你当下的困局并没有什么好处。

要把注意力放到你能影响、能操作的赛场,尽快到你视野里最近的头部,而不是想诸如“我怎么成为业内最好的……”之类的问题。你可能既没有见过最好,也没有真正看到过“业内”。

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战略必须先帮助你在当下破局,否则就毫无意义。

不要一开始就思考“如何做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成为业内最好的×××”。要先搶占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小山头,这个小山头会给你全新的资源和视野,然后再抢占下一个大山头,最后是山的顶峰。从边缘地带一点点往前拱,虽然慢,但总有推进。一旦空降进入一个你不了解规则、没法把握的赛场,即使你偶尔获胜,最后也会输得精光。

至此,本文已经介绍了头部效应的三原则:

1.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2.思考差异化优势。

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占领你视线里的第一个头部吧。

(摘自《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猜你喜欢

头部赛场赛道
我眼中的赛道
彩珠赛道大迷宫
海岛上的立体赛道
旅行休憩小头枕
长颈鹿
蚝壳巧制作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