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创造高品质生活”
2018-11-05姚树洁
姚树洁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高品质生活,就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的美好需要,都能得到更好保障和满足的生活。创造高品质生活,既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也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既须着眼长远,也须立足当前;既须久久为功,也须持续用力。
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生存型和发展型两类。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之相适应的,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以满足人自身生存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转入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也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转变到保障人的发展权、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方面。
创造高品质生活,一要着力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使低收入人群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二要补齐民生短板。认真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学难、读书贵,就医难、看病贵,房价高等问题。三要关注社会问题。切实解决大城市病,打好“三大攻坚战”,关注外来务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普遍性问题,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和基础,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重庆要立足“两点”定位,努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质量、效益、动力三大变革,全面实施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从投入高产出低环境代价大向投入少产出高环境代价小转变,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二要着力建设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在推进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等硬件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等软件产业发展。
三要抓紧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加快形成能够全面反映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坚持过程督导与结果导向。
创造高品质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绝对不是靠“好高骛远喊口号、寅吃卯粮吊胃口”吹出来的,绝对不是“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出来的,而是靠“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一要艰苦奋斗再创业。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对重庆而言,就是要按照这“三个决不能”的要求,以山城人民真抓实劲、敢抓狠劲、善抓巧劲、常抓韧劲,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再”字上下功夫,赓续不断、再接再厉;在“创”字上下功夫,闯字当头、新字当先,奋斗在其中;在“业”字上下功夫,让每个人干出大小业绩,汇聚成建设“两地”“两高”的丰硕成果。
二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成果。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创造高品质生活,就是要让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要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共享高品质生活需要共同建设,共同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共享高品质生活。只有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高品质生活的氛围,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提升高品质生活境界。
(作者系重庆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